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估计、护理诊断、计划、实施的护理程序步骤,对中专《内科护理学》部分疾病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理论测试成绩两班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护理能力测试前者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制订计划护理单检测结果:X±SD为80.66±7.58;调查显示,97%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说明本实验能较好地将护理程序融入教学之中,强化学生对护理程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诸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教与学角色互换的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7名在校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其中实验班76名采用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对照班71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为(87.50±7.34)分,对照班(71.30±8.41)分,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78.9%~98.7%实验班学生对角色互换教学法持肯定态度,54.9%~69.0%对照班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肯定态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可刺激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同时也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护理教学; 角色互换; 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R47;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7-0012-0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126名学生作为对象,实验班64名学生采用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对照班62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比较两个班级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对实验班学生就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实验班学生护理伦理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3.79±8.26,高于对照班72.83±7.34;实验班学生伦理案例分析考试成绩优秀人数大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有88.71%的学生对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法比较感兴趣。结论 基于案例的研讨性教学法在应用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生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方式,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方法在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实验班,入学时即按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并实施“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途径;在2009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对照班,按传统基础一临床一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学生认为“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合理或比较合理;80%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安排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上课对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很有帮助或有帮助;86%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帮助或有帮助。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毕业生的评价显示,实验班在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知识、观察病情、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综合素质6个条目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O.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解决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脱节的难题.“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的培养途径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难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个高职护理班级分为实验班52名和对照班56名,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班学生理论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实验班学生对项目教学法自我评价结果以及两版学生对两种教学法评价。结果:实验班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多数学生对此方法评价较高,认为项目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项目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目前仍注重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殷翠 《现代护理》2006,12(27):2636-2637
目的探讨提高护生学习护理管理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观察组采取“角色需要导引法”进行教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分值与调查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学习过程的总体感受、学习管理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学习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元回归分析,课堂气氛、学习的难易程度对理论分值提高有显著影响。结论角色需要导引法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管理的学习效果;能促使护生良好的护理管理学学习动机的产生;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能创造良好课堂气氛,使课程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抽象难懂。  相似文献   

7.
Orem自理学说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护理方式对老年患者临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实验线以Orem自理学说为理论框架,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针对疾病作用人体所引起的心理、心理、社会的反应,从护理角度运用护理程序,围绕护理目标、实施护理计划;与同期住院按分级护理标准, 实施护理计划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出院时间两组的ADL、SAS、SDS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SAS、SDSS住院前后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护理角度实施的护理方式显示出护理活动的独立性、专业性,有利于实现护、患共同的目标,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帮助老年患者顺利回归家庭、社区,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功能,比较早期、个体化、程序化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与护理与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急性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h后即介入运动、营养、认知、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等个体化、程序化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执行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结果:FCA总评分,实验组出院时为81.81±22.83,对照组为64.06±25.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出院1个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分别为101.15±9.66、106.68±4.03,对照组为85.47v19.76、93.18±18.0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FCA分项评分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提高22.83%,认知功能评分提高45.32%,综合功能评分提高27.71%;实验组综合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h后早期介入个体化、程序化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与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渗透式”教学法在中专消化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理论与见习渗透式教学法进行中专消化专科护理教学的探讨,实验班采用设疑自习、临床见习、启发讨论、精讲归纳的“渗透式”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班学生课终进行不预告测验50道相同题目,结果实验班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表明,该教学法突破了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模拟病房教学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适应临床整体护理需要,培养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护理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在中专 97护理专业 105名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32种疾病护理采用模拟病房教学,用理论考试成绩、临床调查结果来观察实验效果。结果课时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毕业考试三方面的成绩,模拟病房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经 t检验, P<0.01,差异有显著性。临床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沟通能力,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书写护理病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结论模拟病房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失眠症状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入院3周PSQI评分与入院1周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3周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减轻焦虑、调整睡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自主研制的“足下垂护理鞋具”配合中医穴位推拿按揉手法,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护理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60例,采用“足下垂护理鞋具”进行功能训练,并选择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位推拿按揉,并与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作护理疗效的比较。结果: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18.50±2.50减少至9.25±3.33(P<0.01),并与对照组15.95±1.25比较(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护理组生活能力级数评定由4.52±2.33减少至2.11±1.32(P<0.01)并与对照组3.93±1.11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对肌力恢复功效十分显著,护理组肌力进步2级及进步1级者达51例,有效率达85%与对照组50%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总临床疗效护理组为80%,显著优于对照组47%(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足下垂护理鞋具配合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指导下的穴位推拿按揉,护理脑梗死偏瘫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名三年制专科护理班学生分为实验班(71名)和对照班(70名),在临床实习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班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可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与临床接轨,并有益于提高综合能力。关键词:学生,护理; 循证护理; 静脉留置针; 护理教育中图分类号:G424.1;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51-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授课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级护理专业两个本科班共20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循证护理教学前后对教学正性评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教学法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6.15&#177;6.54)分,传统教学法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8.56&#177;7.32)分。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循证护理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协作能力等,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2例。常规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研究组SAS评分(37.6±1.8)分、SDS评分(41.7±2.4)分均低于常规组(44.1±4.5)分、(48.8±3.1分,且研究组Barthel指数(85.1±2.6)分高于常规组(79.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10,13.0594,9.6243,P<0.05);(2)研究组PSQI评分(6.3±1.7)分、VAS评分(3.2±0.5)分、术后住院时间(7.4±1.6)d均低于常规组(9.1±1.5)分、(4.1±0.8)分、(9.1±1.9)d,有统计学意义(t=8.9059,6.8794,4.9352,P<0.05);(3)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实验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实验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7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27名随机分为实验班64名和对照班63名,对照班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班按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授课.学期结束时对两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班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两班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知识、更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43名癔病女兵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癔病女兵患者心理特点。方法对43例癔病女兵患者发病期进行心理护理,并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癔病女兵在护理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做比较分析。结果癔病女兵患者入院时躯体化(2.15±0.60)、强迫(2.00±0.49)、人际关系(2.18±0.52)、焦虑(2.29±0.80)、抑郁(1.98±0.66)、敌对(1.96±0.62)、恐怖(1.67±0.49)、偏执(1.94±0.89)、精神病性(2.03±0.76)9个因子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治疗和心理护理后9个因子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癔病女兵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5-0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病房完成。31例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6)和对照组(n=15)。康复组于手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抗疼痛健康指导,手术前、后实施规范的呼吸训练、协助排痰和营养支持的程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和随意锻炼。结果:康复组止痛剂使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177;0.34)d,(7.50&;#177;1.20)d,(8.76&;#177;1.20)d,对照组为(2.07&;#177;0.25)d,(9.25&;#177;1.63)d,(11.17&;#177;2.54)d,两组患者术后自行排痰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呼吸功能,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语教学对生源、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起点不一致的护理本科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在2003级82名普招护理本科生和81名对口专业护理本科生中开展《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结果2组学生英语四级以上过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2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对双语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和对双语教学综合评价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以在普通院校护理专业不同生源的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情况,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自制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2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53.38±5.33,各科室教学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可从建立临床护理教学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教学检查、科室间交流、评选优秀带教教师和带教病区4个方面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满意度; 数据收集中图分类号:R47;G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7-0016-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