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痰瘀互结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1):189-18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痰瘀互结理论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口服西药弥可保30例作对照,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痰瘀互结理论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并与口服西药弥可保30例作对照,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  相似文献   

3.
肝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霍清萍  张延超 《新中医》1999,31(4):36-37
探讨肝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清热化瘀抗肝纤维化提供合理用药依据,选择肝病瘀热互结与非瘀热互结患者各20例,分别给予清热化瘀方和辨证方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以生化比色法测定脯氨酸肽酶(PLD),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瘀热至结患者血清CⅣ,HA水平明显高于非瘀热互结患者;瘀热互结程度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4.
浅析从痰瘀互结论治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日益增寿 ,但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趋升之势。这一疾病可视为常见病 ,中医学称之为呆病 ,又名文痴。本病是以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 ,它起病渐缓 ,智能呈进行性减退 ,特别是记忆障碍最为明显 ,初则限于近事遗忘 ,渐而往事也不复记忆 ,严重时自己和亲属的名字也忘记。定向力、理解力也逐渐发生障碍。情感变得迟钝 ,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发音含糊不清 ,语无伦次 ,病程后期生活不能自理 ,终日卧床。中医学对本病的表现早已有描述 ,如清·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云 :“呆…  相似文献   

5.
房颤属中医学“心悸”的范畴,痰瘀互结之证是房颤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主要证型。这一时期,病情缠绵多端,较为棘手,但万变不离其宗。从痰瘀互结论治房颤,须谨守化痰祛瘀之大法,同时分清痰瘀之主次,以抓住主要矛盾;房颤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临证要注意扶正祛邪并用;治疗痰瘀要重视理气疏肝,气机畅则病多易迎刃而解;痰瘀易产生“郁热”变证,因此适时佐以清热有如画龙点睛之妙。  相似文献   

6.
从肝论治肝源性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有原发肝病的表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及肝功能异常等,而"三消"症状并不显著.肝源性指肝病,包括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1].  相似文献   

7.
从痰瘀互结论治冠心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炜 《江苏中医药》2004,25(5):16-17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根据临床观察,笔者认为现代中医学对此病的论治应强调两点:一是重视病性的“邪实”方面,在疾病全过程,特别在疾病早期应以“祛邪”为主,兼顾“补虚”;二是重视“痰瘀同治”,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结合“化痰软坚法”。  相似文献   

8.
薛轶燕  苏励  田雨 《江西中医药》2011,42(12):21-2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全身性风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3%。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研究进展较快,随着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使RA的疗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郭玲  远方  栗睿 《环球中医药》2021,14(2):246-249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本文围绕痰、瘀的致病特点探究其病机本质,创"痰瘀膜肾方"应用于临床.痰邪因水液运化失常而产生,其致病因素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且导致疾病变化多端.久病不愈后因气、痰而产生瘀血,瘀血阻于肾络,也是膜性肾病重要的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痰瘀交结互为因果,使病情缠绵.而痰或瘀的产生,是因为脾肾亏虚...  相似文献   

10.
杨琴  杨曙东  何日明  李芸 《新中医》2015,47(7):100-102
目的:观察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9月,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诊断为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免煎剂口服。2组均在用药1月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22例,临床缓解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0例;对照组20例,临床缓解0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治疗组显效率为72.7%,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22例,缓解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退出1例;对照组20例,缓解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2例继续治疗后腹泻消失,1例退出。2组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2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控制良好。结论: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施某,女,68岁。2002年8月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2.
方祝元教授认为瘀热相搏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可从理气解郁清热,宁心安神;活血化瘀通络,血脉调和;益气养阴敛阴,培补正气3方面入手治疗,临证之时当辨证论治,明清热、分气血,补益当辨阴阳,活血当忌伤阴,方能去菀陈莝,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3.
《国医论坛》2021,36(4):48-50
符为民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端,实证为清窍不利、闭阻脑络,虚证为肝肾不足、髓海失养。病理因素为气、火、痰、瘀,且常相兼致病,其中以痰瘀互结最为常见。符老强调精准辨证、主次合参,治疗上主张标本兼治、注重预后;方选涤痰汤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合用,以化痰通瘀、熄风和络。  相似文献   

14.
渴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反映体内津液代谢状况。外感内伤均可致渴,渴证常见病因为津液不足与津液输布失常。在《血证论》中,唐容川认为,多种病邪相兼为病致渴,但以瘀热互结为重,故治法以清热活血化瘀为本,然慎勿过剂,病邪既去,当以养阴生津为本。  相似文献   

15.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特别是3~6岁儿童,RRTI发病率约为20%[1-2]。RRTI通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不适当的喂养及居住环境等有关[3-4],治疗不当或疾病进展可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和/或其他疾病,这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手段单一且疗效有限,因此,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20)
假性黑棘皮病作为一种罕见皮肤病,多与遗传、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有关。因其皮肤表现类似中医“黧黑斑”,但又有别于黧黑斑,故从湿瘀互结的角度来探讨假性黑棘皮病的病机,治疗则以利湿祛瘀为主;兼顾行气疏肝,以通畅气机,助湿清瘀祛;不忘扶正,做到祛邪与扶正相结合,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中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膳食构成也随着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持续上升,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查阅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NAFLD的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目前业内临床学者大多认可痰瘀互结既是NAFLD的重要证型,也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结合NAFLD痰瘀互结的理论渊源、生物学研究基础、临床研究及因机证治等几个方面阐述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以期为NAFLD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冉瑞莹  尹一  闫永彬 《陕西中医》2021,(10):1436-1438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严重时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长发育情况。目前西医对于本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指征尚不明确,手术的风险与后遗症也使多数家长与患儿不能接受。本文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结合闫永彬教授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论治经验,阐述了腺样体肥大的病机为瘀热互结,提出本病应治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本论诠释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精髓,有望促进本病中医诊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安佰海  吉中强  唐明 《中医杂志》2012,53(9):744-746
中风病先兆证的研究对于中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中风病先兆证的病机关键环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探讨了热毒的中医学内涵及热毒和痰浊瘀血之间的关系,从热毒痰瘀互结研究中风先兆证的病理基础及主要病机,并提出其治疗原则及方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中医学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相关理论,提出"肝消"的HD中医病名,认为临床可分肝经湿热、肝郁脾虚、瘀阻肝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论治",以治肝为本,兼以健脾、益肾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