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纵向分析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对中国育龄女性腰围、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于2004、2006、2009、2011、2015年的五轮调查中,选择至少参加过两轮调查的2951名15~49岁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身体活动和静坐时间数据、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食物消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对连续性变量的时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的时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多水平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腰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水平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腹型肥胖的患病风险。结果将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分别纳入多水平模型后,与低水平休闲身体活动相比,中等水平休闲身体活动组的腰围增加了0.47 cm(P=0.025);与低水平电视时间相比,中、高水平电视时间组的腰围分别增加0.49 cm(P=0.033)和0.58 cm(P=0.013),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13(P=0.049)和1.17(P=0.010);与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组相比,摄入充足组的腰围减少0.82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0.87(P=0.028);与低水平糕点摄入组相比,高水平摄入组的腰围增加1.16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1.33(P<0.001)。将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同时纳入多水平模型后,电视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腰围及腹型肥胖仍然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统计值相差不大。与低水平电视时间相比,中、高水平电视时间组的腰围分别增加0.54 cm (P=0.028)和0.58 cm (P=0.025),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为1.15(P=0.034)和1.18(P=0.011);与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组相比,摄入充足组的腰围减少0.80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0.87(P=0.027);与低水平糕点摄入组相比,高水平摄入组的腰围增加1.13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1.32(P<0.001)。身体活动水平与腰围及腹型肥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时间、膳食因素(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糕点摄入过多)是影响中国育龄女性腹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加强体育活动外,预防育龄女性腹型肥胖还应该加强减少电视时间、推广适当膳食行为(增加深色蔬菜摄入、减少糕点摄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DBI)法评价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质量,综合评估其存在的膳食状况问题,为孕期科学营养指导及GDM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6月于徐州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FFQ)收集孕妇孕中期膳食情况。在DBI基础上,根据孕妇平衡膳食宝塔和指南,建立孕期平衡膳食指数法(DBI - P - 16),依据DBI - P - 16评价GDM孕妇膳食质量。结果 GDM组220例,正常组384例。GDM组谷薯类、蔬菜、水果、油及盐摄入量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水果及蛋类摄入达标率低于正常组(P<0.05)。GDM组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失衡情况较正常组严重(P<0.05)。两组膳食摄入过量比例分别为57.73%、38.28%;膳食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76.36%、75.52%,均以“低度摄入不足”比例最高;总体膳食不平衡比例分别为92.73%、92.71%,均以“低度膳食失衡”比例最高。GDM的发生与膳食摄入过量(χ2 = 38.83,P = 0.000)及膳食失衡(χ2 = 11.42,P = 0.010)有关。结论 徐州地区孕妇存在膳食摄入过量、摄入不足及膳食失衡问题。GDM孕妇膳食过量和膳食失衡突出。应加强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和腰围为评价指标,了解吉林省18-65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与中心性肥胖状况,并分析膳食多样化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吉林省农村地区随机抽取674名农村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调查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腰围。计算DDS,分析DDS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DDS整体尚可,38.0%的居民DDS在7分及以上,中心性肥胖率为37.2%。随着膳食多样化程度级别的增加,中心性肥胖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多样化程度为适中和充足的居民,其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膳食多样化程度不足者的0.756和0.774倍。结论:目前吉林省农村成年居民膳食多样化程度尚可,中心性肥胖发生率较高,随着膳食多样化程度增加,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女性初潮年龄(MA)对青春晚期(LP)和中年期(ML)肥胖的远期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研究样本中16~18岁女性(2035人)为LP研究人群,以“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中41~52岁女性(479人)为ML研究人群。以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WHtR)评价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以LP、ML各自MA的P25和P75将两人群分别划分为早、中、晚初潮组;分别以中国学龄儿童和中国成年人BMI标准作为两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以WHtR≥0.5定义中心性肥胖;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MA与BMI和WHtR相关关系,以及早初潮预测LP和ML肥胖的比值比(OR)。结果LP和ML人群的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随初潮年龄提前而上升(χ^2趋势检验,P值均〈0.001);初潮年龄每提前1岁,LP和ML女性的BMI分别增加0.58kg/m^2和0.35kg/m^2,腰围分别增加1.1cm和0.6cm;与晚初潮者相比,早初潮者在LP和ML发生肥胖的OR值分别是8.740(95%CI:3.653~20.911)和2.498(1.145~5.453),中心性肥胖的OR值分别是14.280(3.223~63.267)和15.604(1.821~133.679)。结论月经初潮相对较早的女性在LP和ML更趋向于发生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对4236名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颈围的均值四分位数分组,对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的均值平均变化量进行比较。以腰围、BMI、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法判断颈围的切点。结果男性颈围为(37.40±2.46)cm,女性为(32.46±2.24)cm,男性大于女性(t=47.20,P〈0.01)。随着颈围均值每四分位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平均变化量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围(男性:5.58cm,女性:5.26cm)、体重(男性:6.25kg,女性:4.81kg)的平均变化量最大。三种肥胖标准分组中肥胖组的颈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心性肥胖,男性颈围的切点是36.8cm,女性颈围的切点是33.1cm。结论颈围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或女性颈围〉33.1cm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7.
中心性肥胖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中心性肥胖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以体检人群中发现BMI正常的中心性肥胖患者94人为实验组,BMI正常的非中心性肥胖94人为正常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心性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心性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等具有明显聚集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中心性肥胖与多代谢异常关系密切。控制中心性肥胖有助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浙江省18-79岁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监测项目"中浙江省6个市18-79岁居民的膳食调查资料,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结果浙江省居民的膳食质量多处于轻度(41.08%)到中度(50.79%)的膳食失衡,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其中轻度和中度摄入不足分别占66.17%和27.88%,轻度膳食过量占35.55%;膳食平衡指数DBI-LBS、DBI-HBS和DBI-DQD分别为46.00、26.00和57.00;摄入过量及膳食失衡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40-49岁者最高,摄入不足与膳食失衡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浙江省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为模式B,为62.41%;其次为模式A,为26.44%。结论浙江省居民的膳食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呈现一定程度的膳食失衡,男性、40-49岁、农村地区及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9.
田颖  江国虹  常改  杨溢  李志红  高捷  柳红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662-2665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肥胖)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天津居民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共2886人,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采用称重法和24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越高,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越高。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患超重(肥胖)风险降低。膳食纤维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g,可以降低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g可以预防超重(肥胖)。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人量中,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铁、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每人每天营养素标准供给量(RD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膳食宝塔相比,超重肥胖患者膳食中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鱼虾类、畜肉类摄人过多,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结论天津市居民膳食结构与肥胖率升高有内在联系,所以要针对性地改进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555名40~65岁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当地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广州市民555名(男188名,女367名),用食物模具量化的食物频数问卷(foodfrequencyquestionnaire,FFQ)和三日膳食回顾调查研究居民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及膳食平衡宝塔相比,评价受调查者的营养素摄人状况。结果(1)膳食特点:以粮谷类(306.6±100.5)g/d为主要能量来源;畜禽肉(128.0±87.7)g/d和食用油(36.7±13.0)g/d摄人过量;奶类(108.8±115.4)g/d和豆制品(25.0±26.0)g/d摄入不足;蔬菜摄入量为(572.1±235.5)g/d;水果摄入量(186.3±132.9)g/d。(2)膳食能量为(2128.5±523.0)kcal/d,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85.6±75.1)g/d,供能比(54.5±7.4)%;蛋白质摄人量(83.1±28.1)g/d,供能比(15.7±3.2)%;脂肪摄入量(82.9±28.6)g/d,供能比(29.7±6.6)%,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为1:1.5:1,胆固醇摄人量(335.7±174.6)g/d。结论该人群的膳食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控制食用油摄人量在25g/d以内,通过增加禽肉和大豆类的摄人次数和数量以减少畜肉的摄入,最终达到减少胆固醇的摄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膳食状况,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今后的营养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新入院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对其入院之前3d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将其平均实际能量摄入量与平均标准供给量相比较;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平均实际供能比例及膳食纤维的平均实际摄入量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糖尿病膳食目标要求相比较;其他营养素的平均实际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相比较。结果正常体重组(n=27)患者每天平均实际摄入能量(6079.5±735.7)kJ,低于其平均标准供给量(6751.2±712.4)kJ,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超重肥胖组(n=48)患者每天平均实际摄入能量(6849.6±712.4)kJ,高于其平均标准供给量(6159.6±1211.1)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两组患者蛋白质的平均实际供能比例均明显高于目标要求(t值分别为13.23、21.13,均P〈0.05);脂肪的平均实际供能比例均明显高于目标要求(t值分别为5.36、10.66,均P〈0.05);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实际供能比例明显低于目标要求(t值分别为6.94、15.76,均P〈0.05);膳食纤维的平均实际摄入量也明显低于目标要求(t值分别为26.54、40.80,均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被调查患者的糖尿病饮食控制知识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指导其平衡膳食,合理控制总能量,均衡摄入营养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运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山东省18~80岁居民的膳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以指导下一步针对性膳食干预的实施。方法 选取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山东省具有完整膳食与基本信息数据的3 275例18~80岁居民,使用DBI_16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山东省成年居民摄入量严重不足的为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蛋类,摄入过量的为食用油和调味品食盐类。居民膳食质量整体上属于中度膳食失衡(DBI_DQD=37.9分)水平,同时处于中度膳食摄入不足(DBI_LBS=27.0分)和低度膳食摄入过量(DBI_HBS=10.9分)水平;农村、男性、鲁西北、60岁以上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不均衡程度较为严重;膳食模式集中于D、E、G、H四种,主要以H模式为主。结论 山东省18~80岁成年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有待改善,同时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增强平衡膳食相关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2000-2007年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膳食钙摄入状况。[方法]应用系统分析对2000-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钙摄人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2篇,研究人群样本为273224人,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为410mg。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在AI值50%以上的人群是学龄儿童和成人,其他人群人均在50%以下;每人日均摄入量.华北地区为531.5mg,华东地区为503.7mg,其他地区为327.9~386.1mg(P〈0.05)。[结论]2000~2007年中国各类居民及不同地区居民膳食钙摄人量未达到中国居民DRIs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16)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膳食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蚌埠市某社区332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人口社会学、膳食摄入信息,采用DBI-16进行评分,评价膳食结构与膳食质量。结果:该人群膳食中存在低度摄入不足(负端分=14.0)和摄入过量(正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汉中地区18~80岁农村居民膳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DBI-07相关指标评价膳食质量;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241人,其中65%以上被调查村民的谷薯类、调味品摄入量平均水平超过推荐量;动物性食物、蛋奶类和蔬菜水果存在明显摄入不足。人群平均负端分(DBI_LBS)和正端分(DBI_HBS)分别为24.83和5.70,中度摄入不足(25≤DBI_LBS≤36)和摄入过量(14≤DBI_HBS≤19)的比例分别为33.4%和51.0%。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财富指数、参加体育锻炼、劳动强度和已戒烟是摄入不足的保护因素(P<0.05);中等经济水平、饮酒(≥2次/周)、男性、年龄和吸烟(>15支/日)是摄入过量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口数和高中及以上学历是摄入过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村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以摄入量不足为主,同时存在部分食物摄入过量,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膳食、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对广西农村男女居民发生高血压的影响,为有针对性提出膳食、社会经济行为因素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if ]2007年,利用2002年广西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村男女居民高血压发生的膳食、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结果]在4个农村县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1390人,高血压患者241例,患病率为17.34%。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22.44%,女性为12.79%(P〈0.01);壮族为17.73%,汉族为24.14%,其他民族为7.14%(P〈0.05)。膳食调查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的畜禽肉类、畜肉、酒、腌菜、水产品、植物油摄人量均明显高于非患者,米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摄人量明显低于非患者(P〈0.01或P〈0.05);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动物油、油脂类、内脏摄人量均低于非患者(P〈0.05);男性的调味品盐、食盐、内脏类、动物油、油脂、酒、米及制品、蔬菜摄人量明显高于女性(P〈0.01或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男性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OR=2.149)、畜肉(OR=1.252)、酒(OR=1.147),进入女性回归模型的因素只有年龄(OR=3.033)。[结论]年龄是农村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吃畜肉多、过量饮酒是农村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的重要膳食和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指数成人肥胖相关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方法2010年4—-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5~60岁成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知识和态度、膳食和身体活动信息,并测量了身高和体重。以体质指数≥18.5kg/m2者为调查对象。结果7039人中,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41.7%、39.0%和19.3%,肥胖相关知识获取率分别为21.7%、25.1%和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各种肥胖知识的知晓率为0.7%~43.9%,不同体质指数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者在“肥胖对健康有影响”、“有必要控制烹调用油量”等问题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均P〈0.05)。超重和肥胖者至少每季度测量一次体重的比例(66.3%和65.9%)高于正常体重者(62.0%),食用油炸食物的比例(41.1%和47.3%)高于正常体重者(38.4%),食用油消费量超过25g/d的比例(70.4%和79.3%)高于正常者(65.8%),业余静态时间在4h/d以上者比例(22.6%和25.0%)高于正常体重者(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指数成人肥胖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知晓均有待提高,超重和肥胖者高脂食物消费和业余静态生活方式等行为高于正常体重者,应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青少年高脂血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87例学生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坐高、腰围、上臂围进行测定,并用酶法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血脂浓度的关系。结果387例学生中,共检出高脂血症患者48例,总检出率为12.4%。高脂血症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4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这4项指标与TG均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均呈高度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正常组与高脂血症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BMI)4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危险因素;肥胖是青少年高脂血症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珠海市居民膳食营养素摄人与膳食结构现况,为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营养相关政策,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按家庭抽样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以个人72h膳食回顾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获取膳食信息,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计算人均各营养素及能量摄人数据,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成膳食调查540户(城市330户,农村210户),共1653人,平均3.1人/户;2岁及以上居民中,城市人口占63.04%,男性占46.88%;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基本达到推荐参考值,为2085.8Keal,占RNI的92.70%,蛋白质的摄入量(84.0g)超过推荐参考值,膳食纤维(9.8g)、维生素B2(0.9mg)、和维生素B2(1.0mg)钙(487.3mg)等摄人量明显低于推荐参考值;每标准人日摄入的豆类(10.8g)、水果(42.9g)、薯类(12.4g)和奶类(41.4g)过低,以农村居民更甚(P〈0.05),畜禽肉类(181.2g)、油酯(39.3g)和食盐(8.8g)则过高,且城乡居民基本一致;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例偏低(43.83%),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比例偏高(40.39%);谷类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过低,占33.37%,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比例过高,占30.54%,蛋白质食物来源中动物性食物已超过60.00%。结论珠海市居民基本营养素摄人得到满足,但膳食营养不平衡,主食消费较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应针对性地对城乡居民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其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西安市650名40~60岁中老年女性形态指标、机能指标、血生化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标准化测试,并进行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外,体质其他相关指标均值在膳食营养的高能量摄入组和低能量摄人组间、体力活动的高能量消耗组和低能量消耗组间、高剩余能量组和低剩余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体重、BMI、体脂率、腹部皮褶厚度在低能量消耗组和中能量消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O.01);BMI、体脂率、腹部皮褶厚度在高剩余能量组与中剩余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合理的膳食能量摄人和适度且规律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能改善身体形态和机能、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