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娜娜 《广西医学》2004,26(7):960-96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转归情况 ,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 ,以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 2 39例血清总胆红素 (TBIL)≥ 2 2 0 6 μmol L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 ,胆红素水平、转归及影响转归的一些因素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以G 6 PD缺陷居首位 (2 9 7% ) ,其它依次为感染因素 (18 4 % )、ABO溶血 (17 2 % )、母乳性黄疸 (8 4 % )、喂养不足 (7 9% )、G 6 PD并ABO溶血 (4 2 % )、少数为CROTCHS感染 (1 7% ) ;TBIL2 2 0 6 μmol L~ 342 μmol L14 8例 ,343μmol L~ 4 2 7 5 μmol L5 1例 ,>4 2 7 5 μmol L4 0例 ,最高达 779 4 μmol L ;大部分病例转归良好 (2 14 2 39) ,发生核黄疸 2 2例 ,其中以G 6 PD缺陷占多数 (14 2 2 ) ,TBIL >4 5 0 μmol L时近 5 0 % (17 35 )发生核黄疸 ,当TBIL >6 0 0 μmol L时近 90 %(7 8)发生核黄疸。 1例入院时TBIL >5 0 0 μmol L无核黄疸症状的病例随访 4个月时诊断为核黄疸后遗症。 结论 本地区高胆病因以G 6 PD缺陷为主 ,合并感染时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易发生核黄疸 ,尽早积极治疗感染是防治G 6 PD缺陷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控制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无核黄疸症状的严重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和治疗。方法: 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者7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 μmol/L者22例,在光疗及茵栀黄、思密达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暂停母乳48~72 h。总胆红素221~342 μmol/L者48例,在光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继续母乳喂养。结果: 58例(80.6%)患儿在3天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1997~1999年本科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日龄O~8 d 13例,~14 d 17例,~28d20例;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56 μmol/L12例,257~342 μmol/L 17例,大于342μmnol/L 17例;本组病例均为间接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依据胸片、血检查、培养等确定有感染因素的,包括肺炎、脐炎、脓疱疹、败血症等共34例,占68%;围生因素(产后窒息、头皮血肿)5例,占10%;母乳性黄疸2例,占4%;其他原因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母乳性黄疸48例(54.54%),感染21例(23.86%),围产因素17例(19.32%),原因不明2例(2.27%).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为主,感染及围产因素占重要地位,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选60例患儿经过治疗,58例获得治愈,治愈率达96.6%,另2例应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形成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围产因素18例,占总数的30.0%;母乳性黄疸27例,占总数的45.0%;感染因素8例占总数的13.3%;溶血因素5例,占总数的8.3%;其他2例,占总数的3.3%,在上述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因素和围产因素占较大比例.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应重视新生儿护理和围产期护理工作,密切观注新生儿是否出现黄疸等异常症状,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血清胆汁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性及病理性黄疸时胆汁淤积情况。方法  用酶法比色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母乳性黄疸组 2 8例 ,病理性黄疸组 88例 (早产因素组 30例 ,围产因素组 30例 ,感染因素组 2 8例 ) ,对照组 30例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对照组TBA为 (9.30±4 .79) μmol/L ;母乳性黄疸组为 (17.72± 10 .6 8) μmol/L ;病理性黄疸组中 ,早产因素组为 (2 7.71±13.2 3) μmol/L ;围产因素组为 (33.6 6± 17.6 0 ) μmol/L ;感染因素组为 (40 .6 4± 2 5 .5 6 ) 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1。而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TB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以感染因素组最高 ,围产因素组次之 ,早产因素组最低。而母乳因素组TBA均比病理性黄疸组中的各因素组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病理性黄疸及母乳性黄疸患儿均存在胆汁淤积 ,其程度以感染因素组最重 ,而母乳因素组最轻。测定血TBA诊断胆汁淤积 ,比测定胆红素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黄国珍 《中外医疗》2008,27(21):54-5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新生儿高疸红互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的总结.结果 8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至黄疽占5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62.5%,包括因溶血致黄疸7例,围产因素致黄疸33例,母乳性黄疽10例;感染因互致黄疸30例,占黄痘发病率37.5%,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脓疱疹,败血症等.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疸虹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君 《中外医疗》2011,30(2):12-12,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包括围产因素(33.3%)、感染因素(23.8%)、母乳性黄疸(17.5%)、非感染因素(11.1%)、其它原因不明者(9.5%)、ABO溶血病(4.8%)。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98±45)μmol/L,治疗后为(228±60)μmol/L,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1~7 d)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1)用微量法测定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记录围产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因素.(2)将研究对象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二、三天出现黄疸,第四天到达高峰,峰值为(186.46±34.23)μmol/L,≥220.5 μmol/L者占28.68%,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为253.55μmol/L;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壮族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围产期因素中,正常组与高胆红素组的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孕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母亲年龄、孕周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国内外报告相似,将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值,当血清胆红素值≥253.55 μmol/L,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47例治愈,治愈率94.27%,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共29例(占58%),非感染因素17例(占38%),原因不明2例(占4%).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为主,也有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增加.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晓谦  蒋晓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15-115,13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早期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3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围产因素占第一位207例(53%),第二位是感染因素75例(19.2%),第三位是G-6PD缺乏症(12.3%),第四位是ABO溶血病(9.7%),母乳性黄疸和...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160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60例(37.5%),母乳性黄疸42例(26.25%),围产因素32例(20.0%),原因不明16例(10%),其它因素8例(5.0%)。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乳性黄疸91例(35%),感染65例(25%),ABO溶血55例(21.2%),围产因素29例(11.2%),混合因素11例(4.1%),不明原因9例(3.5%)。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所儿科收治的89例早产儿,按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5μmol/L(15mg/dl)为诊断标准,进行病因及治疗分析。结果: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溶血症、母乳性黄疸为主要原因,且围产组、感染组较其他两组预后差。结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的关键在于围产期保健及积极防治感染。光疗是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璇  唐军 《西部医学》2012,24(12):2308-2309,23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90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1,早期新生儿占71%,首要病因是溶血因素(35%),其次依次为感染(18%)、母乳性黄疸(17%)、原因不明(17%)、围产因素(13%),合并胆红素脑病者17例(18.9%)。结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早期新生儿中发生率高,新生儿溶血病是首要的高危因素,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及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时干预,减少发展至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