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最基本的目的是挽救  相似文献   

2.
徐洪宾 《山东医药》1992,32(12):50-51
心肺复苏(CPR)时,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近年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证明,当前用于CPR时的肾上腺素剂量偏小,而适当加大用量可提高复苏成功率。现结合文献浅述如下。一、动物实验资料最近Otto等经动物实验发现,凡事先阻滞α或  相似文献   

3.
在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术较易于掌握和施行。但是心和肺的复苏必须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是呼吸复苏的最有效、最简单易行而又不需要设备的方法,但在抢救实践中却有一定困难。首先要有不怕脏、不怕感染的救死扶伤精神。因为吹气可能活,  相似文献   

4.
濒死呼吸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骤停后呼吸不会立即停止,存在频率降低、呼吸深大或表浅和节律紊乱的呼吸,即濒死呼吸,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心脏骤停20~30s后呼吸就会完全停止,在给予及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情况下,有些患者的濒死呼吸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以维持,有些濒死呼吸却会逐渐停止。本文旨在探讨濒死呼吸对心肺复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例,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8.33%(10/120)(P0.05)。研究组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9.61%(10/51),行D-C程序成功率为9.38%(3/32),行D程序成功率为10.81%(4/37)。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程序和D程序(P0.05);行D-C程序和D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 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中及早使用电除颤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在心肺复苏中恢复自主呼吸与循环的44 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尽早使用电除颤与复苏成功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除颤开始的时间距心脏骤停发作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接诊的118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9人,两组在不同时机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由急诊医护在院前接诊第一时间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院内医护人员实施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率恢复、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窦性心率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患者、复苏成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血pH值、PaCO_2、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提高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患者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9.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核心.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和团队心肺复苏可改善人工胸外按压的低效能,因此在心搏骤停抢救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现主要对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的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团队心肺复苏的发展理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习惯及膳食的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过去有了明显增加。冠心病猝死已成经常发生的事件,而大量的猝死又多是发生在医院外。因此,现场急救的及时和措施的科学性是院外抢救的关键。为此,应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级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432例,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和评价,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是否参加过培训是CPR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高级养老护理员的CPR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下,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其CPR急救知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郭丽珠  胡大一 《心脏杂志》2010,22(2):212-214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观察并分析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市3个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27例。分为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组(A组)和未行基础心肺复苏组(B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对患者家属(414人)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现况与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27例患者中,A组27例(21.3%);B组100例(78.7%)。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22% vs. 7%,P<0.01),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包括:家属是否参与心肺复苏、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操作是否规范有效等。结论: 家属行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优于未行心肺复苏者;目前家属对心肺复苏技术的需求量大,掌握率低,急需普及,普及的关键是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多,老年人心搏停止后,心肺复苏(CPR)的评价尚未获得共识。本文综述和分析三种情况下(住院、院外、护理院)老人心搏停止后,进行CPR后存活经验。一般来讲老年人心搏停止后,进行CPR抢救的结果要比年轻人差;住院病人存活率最高,院外较低,护理院最低,甚至提出在护理院里放弃CP-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洁珍 《内科》2008,3(2):256-259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发展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自开始心肺复苏以来,不少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存的机遇。这期间,国内外每几年都会推出新的复苏指南,不断对内容进行改进和增加新的内涵,并且提出了围心搏骤停期的新概念。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停止——心脏维持正常循环的一种突然衰竭,可能由于正常心脏搏动减弱或缓慢、心搏停止、或心室纤颤所致。1956年报道手术室外第一例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病例,1960年Koawenhoven等发表了胸外心脏按压术。近代的心肺复苏术(CPR)和手提式直流电心脏除颤器几乎对任何病人均可考虑复苏。曾有报道普通和监护病房里复苏成功率为2~14%。一般认为病人处于晚期或不能医治的疾病可不做CPR,而年龄是否为影响CPR选择的因素尚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分析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阶段,其中2017年1月我院引进心肺复苏机,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未采用心肺复苏机。随机选取2个阶段各23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存活时间24h以及出院存活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过程中需要应用心肺复苏机来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抢救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来院心脏呼吸骤停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均采用CPR model 心肺复苏,为实验组;其余38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持续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抢救有效率,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相比于徒手心肺复苏术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的个别病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跳骤停是造成全球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心肺复苏发病机制和救治措施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心肺复 苏在过去的20年间其生存率未取得显著进展,全球的心肺复苏生存率仍仅有7%左右。过去的20年学者们充分认识 到了按压质量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然而,心脏的前负荷对于心脏的射血非常重要,增加心脏前负荷能否增加心 肺复苏时的心脏血流,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