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HIF-1α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肺缺血再灌注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肺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肺再灌注组(I/R)50只,肺缺血再灌注行可溶性TNFRI-Fc融合蛋白处理组(TF)50只,对照组(S)50只.I/R及TF组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0、1、2、4和8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HIF-1α的表达.结果 HIF-1α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其表达强度肺再灌注组高于肺缺血再灌注行可溶性TNFRI-Fc融合蛋白处理组与对照组,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F-1α表达增强,再灌注组的表达强度高于肺缺血再灌注行可溶性TNFRI-Fc融合蛋白处理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IF-1α参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适应/再灌注(I/P+I/R)模型,初步研究不同的缺血方式后肾脏IκB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摘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冉灌注组(I/P/+I/R组).分别用生化学检测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组织病理学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IKKβ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NGAL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肾脏组织中IKKβ、NGAL的表达.结果:Sc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提示,I/R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与sham组比较损伤程度重(P<0.01);与I/R组比较,I/P+I/R组损伤程度则明显减轻(P<0.05).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与免疫印迹检测IKKβ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V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与免疫印迹检测NGAL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I/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且IKKβ与NGAL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IKKβ参与了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了肾损伤标志物NGAL的产生,肾脏缺血预适应抑制IKKβ的激活,减少NGAL的产生.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采用开胸夹闭和开放左肺门建立大鼠IRI模型,S组持续灌注150min;I/R组缺血40min.再灌注105min;IPO组缺血40min后,短暂再灌注30s和缺血30s,反复3次,然后再恢复灌注102min.测定各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重比(W/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HO-1蛋白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PO组动脉血PaO2下降,而肺组织W/D、血清MDA含量增加(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O组动脉血PaO2显著增高,肺组织W/D、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IPO组明显轻予I/R组.绪论:缺血后处理明显减轻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肺组织中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采用开胸夹闭左肺门建立IRI模型,将75只大鼠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LY294002组(LY)及七氟烷预处理+LY294002组(PI3K抑制剂)(SEVO+LY),各15只.缺血1h,再灌注120 min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肺组织,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Beclin-1、LC3Ⅱ/Ⅰ、P62及p-PI3K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肺组织发生严重水肿(P<0.05),且肺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肺水肿明显减轻(P<0.05),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表达下调,而p-PI3K表达增加(P<0.05),LY组与I/R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VO组比较,SEVO+ LY组中肺水肿明显加重,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表达上调而p-PI3K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通过激活PI3K信号转导通路,恢复LIRI期间细胞自噬流,减少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及七氟烷处理组(Ischemia reperfu-sion+sevoflurane;I/R+S组),每组10只。在全身麻醉下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予阻断;I/R组:阻断左肺门45min而后松开血管夹形成缺血再灌注;I/R+S组:在实验过程中持续吸入七氟烷。再灌注后180min的Sham组、I/R组、I/R+S组的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肺组织ICAM-1及NF-кB表达情况,检测光密度值(O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湿质量比(Dry/Wet;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结果病理切片显示,I/R组肺泡和肺间质内白细胞聚集成团,肺泡结构破坏,间隔增宽,肺泡腔严重出血水肿,肺损伤较I/R+S组更加严重。I/R组、I/R+S组均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肺损伤变化,肺组织ICAM-1及NF-кB表达明显增加,OD值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BALF总蛋白和MPO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D/W和SOD显著降低(P〈0.05);与C组、I/R组相比,I/R+S组各项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七氟烷降低缺血再灌注肺组织ICAM-1及NF-кB的表达,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27参与兔肺缺血预处理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预处理(PC)组,实验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电镜评定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热休克蛋白27的定位及表达。结果:①I/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泡损伤数比值(IAR)明显于S组(均P〈0.01);PC组W/D及IAR均显著低于I/R组(P〈0.05或P〈0.01)。②免疫组化显示PC组肺小动脉内膜及外膜层、肺小静脉壁全层、远端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少许肺泡上皮HSP27有强表达;肺小静脉HSP27含量(平均吸光度值LD)高于I/R组和S组(均P〈0.01)。③I/R组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而PC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HSP27表达增加并参与肺缺血预处理保护。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离体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I/R组)和缺血再灌注PS干预组(n=10,PS组).建立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缺血2 h再灌注2 h(I/R组)及缺血2 h气管内注入PS后再灌注2 h(PS组)的肺动脉压、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光、电镜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I/R组肺动脉压和肺湿/干重比显著高于PS组(P<0.01),且PS组出现大量eNOS、SP-A阳性反应信号,与I/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超微结构证实给予PS后肺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离体大鼠肺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PS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S减少SP-A破坏,进而刺激eNOS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Westem蛋白印迹检测ICAM-1.结果:I/R组各项指标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PC±I/R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黏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重复高压氧预处理(HOP组)。HOP组采用高压氧预处理[1000ml/L O2,2.5 atmosphere absolute(ATA),1h/d,5天],最后一次处理后24h,I/R组和HOP组采用Zivin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再灌注1h),24、48、72h后分别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L5~7节段脊髓组织,测定GRP78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HOP组后肢运动功能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降低,脊髓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OP组后肢运动功能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脊髓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HOP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可上调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时GRP78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良、优化支气管上皮组织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建立人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各阶段组织的2-DE图谱,为识别鉴定肺鳞癌癌变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筛选人支气管正常上皮、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上皮浸润癌组织标本。改良的脱氧胆酸-三氯醋酸(deoxycholate-trichloroaetic acid,DOC-TCA)法提纯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应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阶段组织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结果:应用改良的DOC-TCA法提纯的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正常上皮、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浸润癌4种组织凝胶的蛋白质点数依次为1 190±63,1 227±69,1 272±71,1 326±82。选取同例鳞状上皮化生组织进行3次重复性检测,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 216 ±75 ,平均匹配点数为1 082±67,匹配率达 89.3% , 且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0.835±0.247) mm ,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0.921±0.104) mm。结论:改良的DOC-TCA沉淀法是一种较好的支气管上皮组织蛋白质样品制备法,初步建立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好的人支气管上皮癌变各阶段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血栓栓塞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蛋白差异表达。方法采用血栓颈静脉注入法制备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采用双向电泳技术(2-DE)找出差异蛋白,用MALDI-TOF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肺组织蛋白的2-DE胶银染可分离出2800多个点,考染可达到2400个点以上。经图像分析得到的46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有32个蛋白得到鉴定。对部分差异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在蛋白水平的验证结果与2-DE结果基本相符。结论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发现大量栓塞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将为研究肺栓塞发病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两种样品制备方法对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高分辨率、高重复性的血清2-DE图谱,为鉴定疾病相关血清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用热SDS法和直接溶解法处理大肠癌血清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总蛋白质,图像软件分析后,对其中3个差异蛋白质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应用热SDS法处理血清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对直接溶解和热SDS法处理的蛋白样品进行3次重复性检测,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675±46和702±49,平均匹配点数为573±42和623±52,匹配率为85.3%和89.6%,分析3块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位置偏差为(0.85±0.30)mm和(0.81±0.28)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1.02±0.18)mm和(0.97±0.12)mm.热SDS处理的2-DE胶蛋白质点质谱可获得高质量质谱图,并可以检测到相对低丰度的血清蛋白质.结论 热SDS法是一种更有效的血清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我们利用热SDS法处理血清样品建立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好的人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 对照组(C组, 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 ② 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8),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③ 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 n=8),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mg/kg(5ml/kg),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120min实验结束时,留取各组动物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 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I/R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及E组(P<0.01),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I/R组血浆SOD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及肺组织干/湿重比(D/W)较C组及E组显著降低(P<0.05),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指数I/R组明显高于E组与C组(P<0.01),E组显著高于C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E组肺泡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及间质水肿均较I/R组为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双向电泳分析失神经支配大鼠腓肠肌蛋白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骨骼肌蛋白分离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寻找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与正常骨骼肌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失神经腓肠肌模型,提取腓肠肌总蛋白,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IEF)和第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总蛋白,使用PDQuest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了凝胶蛋白斑点在IEF和SDS-PAGE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结果:失神经组和正常组腓肠肌组织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60±16和545±13,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471±19和447±17,匹配率达84.1%和82.1%。对比分析了两种腓肠肌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平均匹配点数为445±8;发现在失神经支配后有80个点发生了明显而稳定的质和量(大于10倍或小于0.1倍)的改变。不同凝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1.203±0.763)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1.062±0.529)mm。结论:失神经组和正常组腓肠肌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失神经后表达下调的蛋白可能与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相关,而表达上调的蛋白则可能与肌萎缩的发生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左侧结肠癌和右侧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为左侧结肠癌(1eft sided colon cancer,LSCC)和右侧结肠癌(right sided colon cancer,RSCC)在肿瘤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收集人LSCC和RSCC组织标本,置-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离和鉴定ISCC和RSCC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筛选出55个差异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21种差异蛋白质.与RSCC比较,14种蛋白在LSCC表达上调,7种蛋白在LSCC表达下调,其中LSCC中HSP27表达下调.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在mRNA和蛋白水平,LSCC中HSP27的表达均低于RSCC.结论:LSCC和RSCC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表达,特别是HSP2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差异,这些可能是LSCC和RSCC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的2-DE图谱建立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采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和936±62;平均匹配点数为682±96和821±78,匹配百分率为82.7%和87.7%;同一鼻息肉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偏差为(1.06±0.14)mm,在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比较分析两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为1458个和1617个,平均匹配点数为1026个。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40个,获取34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蛋白质24个。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及鼻黏膜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癌胚抗原(CEA)阴性的人大肠癌组织与CEA阳性的人大肠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收集大肠癌患者切除癌组织的新鲜标本,根据血清CEA分为阴性组、阳性组,同时取正常黏膜作对照组,提取各组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凝胶图谱差异分析,比较各组组织之间表达差异点,将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数据库鉴定。结果:各组双向电泳胶上蛋白癍点图象清晰,阴性组和阳性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8个,成功鉴定其中10个为9种蛋白质。其中,在阴性组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为含波形蛋白的混合物1、肝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2-a.、热休克蛋白27序列、血红蛋白B链突变体;在阳性组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磷酸甘油醛异构酶、角蛋白10、角蛋白1,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为13微管蛋白链。结论:CEA阴性的人大肠癌组织与CEA阳性的人大肠癌组织存在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这些蛋白可能与大肠癌表达CEA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志贺菌敏感株与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寻找耐多药相关蛋白。方法:采用四类抗生素的次抑菌浓度对临床分离鉴定志贺菌敏感株进行诱导耐多药试验;对志贺菌敏感株及诱导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结果:成功获得志贺菌诱导耐多药株,在志贺菌敏感株与耐多药株全菌蛋白质图谱中分别检测出946±37个和1 096±189个蛋白质斑点;经分析共发现4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志贺菌耐多药相关蛋白的筛选,此图谱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多药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左侧结肠癌和右侧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为左侧结肠癌(1eft sided coloncan cer,LSCC)和右侧结肠癌(right sided colon cancer,RSCC)在肿瘤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收集人LSCC和RSCC组织标本,置-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离和鉴定LSCC和RSCC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筛选出55个差异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21种差异蛋白质。与RSCC比较,14种蛋白在LSCC表达上调,7种蛋白在LSCC表达下调,其中LSCC中HsP27表达下调。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在mRNA和蛋白水平,LSCC中HSP27的表达均低于RSCC。结论:LSCC和RSCC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表达,特别是HSP2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差异,这些可能是LSCC和RSCC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