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因病机和致病特点与六郁密切相关。六郁之中,气郁为先,可致火郁、血郁、食郁、湿郁、痰郁,常兼而见之,治疗上以调肝护脾为总则,分别运用疏肝理气开气郁、泻火除烦散火郁、化瘀通络消血郁、消食除胀降食郁、运脾化湿解湿郁、化痰降浊除痰郁六法,以祛邪扶正、标本兼治,使诸郁得散,眩晕自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刘海英 《光明中医》2016,(4):461-462
目的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中的比率已经越来越多,由于高压引起或诱发的心、脑、肾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血压的管理与控制也极为重要。降压药物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而且要改善高血压症状,中药在此方面有明显优势。方法中医学虽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并与"胸痹""心悸""中风"等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发现很多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脑鸣、腰酸、小便清长、健忘、思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体胖痰多,腿肿,面部虚浮等症状。虽长期治疗,服各种降压药及中药"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滋补肝肾"之剂,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血压难以控制。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仔细辨证,发现此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表现纯虚寒证或上热下寒的证候,辨证分析考虑是心肾阳虚或阳虚肝风扰动。经用温补柔肝之剂,症状可明显减轻,血压也可下降到理想水平,且远期疗效平稳。结果温阳柔肝法对心肾阳虚、肝风内动型高血压病人疗效确切。结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对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长于改善不同证候具有的症状。故中药降压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3.
张康  张倩  李侍显 《江苏中医药》2020,52(10):42-45
高血压病中医学称为眩晕,高血压病眩晕发生以脏腑精血不足和功能失司为本,肝阳盛则生风、脾胃虚则生痰、肾精不足则清窍失养,其病邪以风阳为主,风阳上犯或风阳兼夹痰瘀上扰为高血压病眩晕发作之实,加之患者情志失和、神思郁结导致高血压病眩晕反复,是为“盛在肝阳,虚在脾肾,郁在情志”。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这三方面原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治疗上三者需兼顾,即“三位一体”治疗法。肝阳亢盛治以息肝风、平肝阳、养肝阴,脾胃亏虚需健运脾胃、补养气血、化痰祛瘀,情志不遂当疏肝理气、安神助眠。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马琍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尤其擅长以中医药辨治高血压病。认为本病中医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包括气虚、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实者,乃风阳、痰浊、瘀血内扰所致。而临床又以虚实夹杂之证最为常见,治疗应当虚实兼顾,或扶正为主,或驱邪为要。辨证分为风阳上扰,气虚痰瘀,肝肾不足、瘀血阻窍3型,并据此提出平肝潜阳,益气化痰逐瘀,补益肝肾、化瘀通窍之治疗法则。施之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尤其老年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血管病变亦随之增加。日益受到同行的关注。我们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辨治方法,现将粗浅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期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交织重叠,辨证分型纷繁复杂。临床将该病分为肝火亢盛、痰热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阴虚、痰湿内蕴,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四大类型治疗,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荣林教授结合高血压病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从肝脾论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虚,标实即肝风(阳)上扰.据此提出治脾三法,即补中有运、健脾化痰、补益气阴;治肝九法,即平肝、柔肝、潜肝、滋肝、疏肝、理肝、清肝、凉肝、养肝.其组方用药精巧,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病因病机高血压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 ,或伴烦躁、耳鸣、心悸、乏力、肥胖等 ,日久易发生中风、胸痹、心痛等病 ,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归纳其病因大致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诸多因素有关。若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 ,气机不畅 ,则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火胜伤阴 ,肝肾之阴受损 ,或劳伤过度 ,或年老肾亏 ,肝肾不足 ,阴不敛阳而致肝阳上亢 ;若平素恣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 ,脾胃受损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凡此种种 ,导致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等症。若未及早调治 ,脏腑阴阳失调日久 ,气血瘀滞 ,阳胜风动化火 ,挟瘀血、痰浊蒙蔽清窍 ,…  相似文献   

9.
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一般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房劳过度,肾精亏损等因素造成肺胃燥热,肠燥津伤,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所致.笔者从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消渴患者与肝失疏泄关系密切,在治疗中强调治肝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从肝辨治带下拾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洲 《江苏中医》1996,17(11):18-18
  相似文献   

11.
试论糖尿病从肝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陈启石  吴孝华 《中医杂志》1994,35(4):204-205
咳血为常见病症之一,其病位在肺,疗治此疾,从肺论治,其奏效者固多,失效者亦不乏其例。究其病因病机,虽为肺系病变,与肝亦有密切关系,故不可概从肺治,通过长期临证观察,咳血病证从肝论治,常获良效。1 肝火犯肺汪某,男,49岁,1984年5月30日诊。患者咳血经久不愈3~4月,先觉咽痒不适,随即咯出鲜血10余口、色鲜红,咳不甚剧,痰液黄稠不爽,伴两胁隐痛、闷塞、口干烦热、动则气急。经摄胸片:诊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曾用止血敏、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临床辨治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剑 《四川中医》2006,24(4):26-28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应结合西医的临床分期用药,辨证分型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的突出症状灵活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5.
从肝辨治阳痿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床从肝论治阳痿者众 ,笔者不揣浅陋 ,亦以麟爪 ,浅述管见。1 解肝郁 ,振阳起痿肝脉绕阴器 ,输布气血充养阴茎 ,肝对性事活动的调节 ,与肝主疏泄、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而以疏泄功能尤为重要。阴茎的生理是以宗筋为体 ,气血为用。因此 ,肝血足蓄 ,气机疏利 ,宗筋之气血灌注充盈 ,阴茎自能粗大勃起。肝为风木之脏 ,喜条达而恶抑郁 ,故经云“木郁则达之”是也。若家庭失和 ,所愿不遂 ,或一些性格内向 ,多疑善感之新婚男性 ,因过于紧张激动等而性交失败 ,致思事独忖 ,抑郁不解 ,久而气机郁结 ,肝失疏达 ,血不达筋 ,宗筋失充而致痿。《…  相似文献   

16.
韩镭  张天嵩 《四川中医》1998,16(12):9-1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届祖国医学“淋证”、“精浊”、“腰痛”、“阳摄”、“遗精”等范畴。多数医家将本病定位于肾,但其发病与肝有密切关系,从肝群治本病不失为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c见病机深识现代医学所述的前列腺部位,正是祖国医学足厥阳肝经循行所达之处,如《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故本病亦可定位于肝。其具体病机主要有:①肝经湿热:多因过食肥甘、辛辣炙四之品。酗酒等;或房…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从肝辨治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鹏君  张世伟  卫艺琴 《陕西中医》2002,23(8):768-768,F003
慢性胃炎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 ,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多由忧思郁怒 ,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 ,或禀赋不足 ,脾胃虚弱所致。慢性胃炎 (包括胃神经官能症 )之胃痛由于肝气郁结而横逆犯胃所致者 ,用疏肝和胃法治之多良效。笔者对 3 4例本病患者通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观察 ,发现疏肝、活肝、柔肝为治疗本病之蹊径。现将体会做如下肤浅探讨。  疏肝以治胃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 ,在五脏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其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 ,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 ,而且还与胆汁分泌有关。胆汁亦…  相似文献   

18.
1 震颤周某某 ,男 ,1 7岁。2 0 0 1年 7月 1日初诊。乃父代诉 :1 998年冬 ,患儿开始左手有一过性抖动 ,至 1 999年初夏 ,四肢均抖动 ,几经医治无效 ,后赴上海市某某医院求治 ,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后曾稍好转。至 2 0 0 1年 2月 ,病情加重。诊见四肢震颤 ,手不能持物 ,步履蹒跚 ,左下肢僵直 ,行走常仆倒地 ,头项强直 ,语蹇 ,流涎 ,右胁下痛 ,脘腹胀满 ,胃呆少纳。舌偏红 ,苔前半光 ,近舌根部白腻 ,脉弦数。证属肝阴亏损 ,虚风内动 ,夹痰为虐 ,上扰清空之窍 ,内窜肢体经络使然也。法当滋养肝阴 ,熄风祛痰 ,方宗左归饮合钩藤饮出入 ,药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何奇宽 《新中医》1999,31(11):51-51
眩晕 ,可见于脑炎、高血压、低血压、梅尼埃病、颈椎病、贫血、心脏病等诸多病证。治疗时 ,在相应方药中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 ,常获满意疗效。兹举病案数则如下。例 1 :何某 ,男 ,4 5岁 ,农民 ,1 997年 2月 1 5日来诊。诉天旋地转 ,伴恶心呕吐 ,出汗 2天。近 2年来时有发作 ,每当劳累后 ,常可引发。无发热 ,BP1 2 /6kPa ,形体消瘦 ,面色白 ,舌淡嫩、苔薄白 ,脉弦细弱。诊为眩晕 (低血压症 ) ,证属正气亏虚 ,气血不足。治以益气升清 ,佐以养血活血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黄芪 30g ,丹参、党参各 2 0g ,陈皮、白芷各 6g ,柴胡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