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维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治疗,鼻饲已成为供给营养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鼻饲已是此类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据相关报道[1],长期鼻饲患者口腔感染率38%,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2%,为降低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老年鼻饲患者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患者中男22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卧床患者安全鼻饲的护理。方法对112例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留置胃管鼻饲进食并加强观察,对常见的鼻饲不安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安全宣教指导。结果住院期间,鼻饲患者出现腹泻、腹胀12例、呕吐5例、食物反流4例、意外拔管9例、胃潴留5例、便秘16例。结论通过采用我科制定的《鼻饲患者安全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对脑卒中后留置有胃管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宣教指导后,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鼻饲饮食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神经内科收治80例脑卒中鼻饲饮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喉摘除是耳鼻喉科较大手术之一,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创面较大。所以,为了促进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及预防感染,除给以抗生索预防感染外,饮食护理对机体康复也起相当重要作用。术后患者暂时不能经口进食,必须通过鼻饲来解决饮食问题而保持营养状况。如果饮食不当,患者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身体康复。因此,鼻饲饮食对喉癌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鼻胃管护理(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比对照组更低,P值<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后实施鼻胃管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饮食指导对预防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引起饮食意外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住院50例急性球麻痹患者(观察组)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指导,并与按常规的饮食护理的急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50例患者(对照组)在入院48h后至出院期间进食时误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预见性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其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饮食护理办法及优势。方法对78例行口腔癌术后需鼻饲的患者进行胃肠道反应调查,随机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以饮食护理,而对照组则进行普通护理。护理相同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进行重点饮食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显著。结论饮食护理能够提高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身体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不同鼻饲方法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案。方法:观察组患者以肠内营养泵连接鼻胃管进行鼻饲,并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以注射器进行推注鼻饲,并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肠内营养泵连接鼻胃管进行鼻饲并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经口自主进食,鼻饲措施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生理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氮平衡,维持患者生命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对108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鼻饲措施,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因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多 ,车祸常有发生 ,颅脑损伤病人增多 ,因大多处于昏迷状态 ,故需口服给药、维持营养 ,昏迷病人一般 2~ 3天后以鼻饲维持营养 ,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匀浆饮食灌注。现谈谈鼻饲饮食护理体会。1 提高插管成功率的方法昏迷病人特别是吞咽反射消失的病人 ,增加了插管难度 ,且易误插入气管。插管前抬高床头 30~ 4 5°,插入鼻腔 1 4~ 1 8cm处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加大咽部食道弧度 ,缓缓插入胃内 ,并应检查鼻饲管是否盘旋在口腔内。对深度昏迷、呛咳反应消失的病人 ,误插入气管的反应不明显 ,应注意观察与判…  相似文献   

12.
杜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26-32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喂饲、鼻饲等肠内营养支持和吞咽训练等相关饮食护理。结果 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无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论采取循序渐进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和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鼻饲疗法对老年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饲疗法对重症老年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鼻饲疗法治疗组31例与喂食法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鼻饲250~300ml/次,6~8次/次;对照组予口食250—300ml/次,6—8次/次;两组均观察3个月为一周期。结果治疗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基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饲疗法对促进老年吞咽障碍的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不同鼻饲方式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吞咽障碍76例随机分为营养液持续滴注并配合使用加温棒持续加热的观察组和注射器间歇灌注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液持续滴注并配合使用加温棒持续加热鼻饲法的患者,其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胃管置入长度对神经内科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营养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103例神经内科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根据胃管置入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1例)和加长组(52例).常规组胃管置入长度为45~55 cm,加长组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具体置入长度根据患者个人体态进行调整.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鼻饲饮食能全力的护理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流质食物、营养、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方便、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法。能全力通名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是一种乳白色淡味液体。随着社会老年化日趋明显,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能经口进食而必需由鼻饲管供给营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正确的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带管期间积极配合,以达到康复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2月-2005年6月共有32例老年患者采用能全力鼻饲饮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者发病后多处于昏迷状态,为保证营养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而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易发生肺部感染、窒息、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为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保证营养摄入,鼻饲是重要措施之一,而正确的护理更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鼻饲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神经内科的鼻饲患者进行护理的切身体会和探讨。方法对65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鼻饲,使用一次性鼻胃肠管,先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后经鼻腔置入,观察胃内情况。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对鼻饲患者应尽早采取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功能,减少静脉营养费用有益。结论此类患者一般有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