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猫体华支睾吸虫肝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报道较少,为了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华支睾吸虫之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作者于2004年5月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信丰县大塘镇购买了一条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猫,制作猫体华支睾吸虫肝组织切片标本,现将标本制作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1 取材 材料必须新鲜,且不要挤出肝胆管内虫体及虫卵。切片肝组织应取门脉区,以肉眼可见小胆管增生,内有虫体为佳,取材后修成1-1.5 cm见方为宜,太大固定不好,太小组织结构不完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陈氏狸殖吸虫与猫及大鼠的宿主适宜性。方法从陈氏狸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囊蚴,经口感染家猫、SD大鼠。40 d后检查粪便,观察排出虫卵的时间,90~112 d剖检动物,回收虫体,计算成虫率。结果家猫感染后50 d粪便可检出虫卵;大鼠检出虫卵时间为感染后第68~70 d。猫剖检虫体8条,成虫率87.5%(7/8);大鼠剖检虫体16条,成虫率43.75%(7/16)。结论猫和大鼠均可作为陈氏狸殖吸虫的实验终宿主;陈氏狸殖吸虫与猫的适宜性优于大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形态学及基因特征,为当地开展东方次睾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浦城县感染有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剪碎囊蚴寄生处的鱼尾部肌肉,喂食2个月龄家猫。45 d后连续多天检测家猫粪便中的虫卵,直至发现虫卵后进一步深入检查。观察肝脏及胆囊变化和虫体寄生部位,捡出虫体置于生理盐水中,对虫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与鉴定描述。提取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基因序列,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从胆囊和肝脏分离获得13条东方次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为雌雄同体,虫体大小约为(1.95~2.86)mm×(0.61~0.93)mm;虫卵呈长椭圆形,似葵花籽状,虫卵大小约(28~32)μm×(16~18)μm。PCR结果显示,ITS基因序列扩增产物260 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国内已报道家鸭及黑天鹅感染的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登入号分别为MT231323.1、MK482055.1、MK482052.1)的序列一致性均为99.62%。基于ITS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的吸虫ITS序列属于次...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吡喹酮对麝猫后睾吸虫表皮的影响。电镜标本制备:虫体经2.5%戊二醛和0.1%锇酸固定,各级酒精脱水,临界点干燥,最后镀金。体外实验:虫体取自感染囊蚴后3~4个月的叙利亚仓鼠以及后睾吸虫病人。虫体在0.01μg—100μg/ml 不同浓度的吡喹酮作用下,即刻麻痹、收缩,出现收缩的时间随药物浓度而异。如延长虫体在药液中的时间,虫体开始松弛,最后呈线状,特别明显的是拉长了两个吸盘之间的距离。SEM观察到新鲜正常的虫体表皮复盖着粗短的微绒毛,在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体表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两组大鼠,检获虫体,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体表破坏严重,对照组虫体体表结构完整。透射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表及超微结构均能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残吸虫的杀虫效果,产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卫氏并残吸虫囊蚴感染家犬,至粪检查到虫卵后,用三氯苯达唑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将从对照犬获得的活虫培养于BME培养液内,观察体外杀虫效果。用Lowry法测定虫体蛋白质含量;有Johnson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华支睾吸虫ESPs、虫卵和虫体水溶性组分中生物大分子极性和抗原性的差异并寻找可行的分离方法。方法用HPTLC法分离华支睾吸虫ESPs、虫卵和虫体的水溶性组分,同时结合免疫染色法研究极性差异组分的抗原性。结果用有机溶剂组合可将ESPs、虫卵和虫体水溶性组分中极性强弱差异的化合物分离开。氯仿︰甲醇︰水(11︰9︰2)溶剂组合对弱极性化合物各组分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与虫卵相比较,ESPs和虫体的弱极性组分较复杂。不能被有机溶剂展开的强极性组分的抗原性较强,未检测出弱极性组分的抗原性反应。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弱极性组分可完全在水中复溶并被有机溶剂重新展开。结论华支睾吸虫来源的水溶性组分中的弱极性化合物成分能通过有机溶剂组合进行有效分离。这为分离华支睾吸虫来源的脂类等弱极性生物大分子以及研究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6年11月,因实验所需从滨州市农贸市场购买两只农户散养雌性家鸡。剖杀时发现其中1只胆囊内有两条肉红色活动的吸虫,并从胆汁中发现大量的虫卵,在肝胆管内未发现虫体或虫卵。对成虫及虫卵进行了测量、鉴定。报道如下。成虫及虫卵的鉴定成虫肉眼观 将虫体放入28℃的生理盐水中,可见其缓慢蠕动。体色呈肉红色,体态为背腹扁平,呈狭长叶状,后端略钝圆,前端略窄。虫体略透明,透过体壁隐约可见体内的部分生殖器官。经固定染色制成标本后测量,体长4.75mm,后端宽0.71mm,前端宽0.53mm;体壁具小棘,棘长平…  相似文献   

9.
粪便标本中检出的灵芝孢子与寄生于人体的某些吸虫虫卵十分相似,常常引起误诊。本文阐述了灵芝孢子与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异形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等吸虫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体被的超微结构特征,用华支睾吸虫囊蚴实验感染大鼠(100个囊蚴/鼠),感染后40 d,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虫体体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虫体体被结构。扫描电镜下可见,虫体体表有许多结节突起,突起之间有丝状物连接;虫体的感觉乳突突出于表面,大小和分布不均。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的表皮由体被、肌层、细胞体层组成。体被表面覆盖许多突起,突起内有线粒体、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最外层的突起有脱离虫体的趋势。基质层内有球形和杆状两型分泌颗粒、分泌小泡、线粒体。肌层分布有环形肌和纵行肌2种。细胞体层内细胞核清晰,细胞质内可见两型特征性的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细胞体层和体被通过胞质桥相连。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华支睾吸虫体被的超微结构特征,用华支睾吸虫囊蚴实验感染大鼠(100个囊蚴/鼠),感染后40 d,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虫体体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虫体体被结构。扫描电镜下可见,虫体体表有许多结节突起,突起之间有丝状物连接;虫体的感觉乳突突出于表面,大小和分布不均。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的表皮由体被、肌层、细胞体层组成。体被表面覆盖许多突起,突起内有线粒体、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最外层的突起有脱离虫体的趋势。基质层内有球形和杆状两型分泌颗粒、分泌小泡、线粒体。肌层分布有环形肌和纵行肌2种。细胞体层内细胞核清晰,细胞质内可见两型特征性的分泌颗粒和分泌小泡。细胞体层和体被通过胞质桥相连。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山市是华支睾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为了解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情况,我们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一、材料与方法所检动物标本均采自我市所属县、区。剖检肝胆系统,查找华支睾吸虫成虫。用清水沉淀集卵法检查粪便,收集虫卵置于一般清水内自然存放;收集虫卵阳性粪便.于室内自然条件下存放,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虫卵形态经贮存后所起的变化。观察时间在8~9月份。二、结果 (一)各种动物感染华支睾吸虫情况剖检阳性率依次为家猫89.7%(78/87)、狗84. 2%(64/76)、家鼠  相似文献   

13.
1877年,Westerman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动物园和德国汉堡动物园死亡的印度产的虎肺发现一个虫种,次年由Kerbert命名为卫氏双口吸虫(Distoma westermani)。1879年,英国医生Ringer在我国台湾省的淡水县从一葡萄牙籍病人痰中检及虫卵,于肺脏检及虫体。他将记录和标本送到长期在厦门从事热带病研究的Manson医生处。而Manson随后也在一旅居台北附近的福建人痰中检及虫卵,  相似文献   

14.
1979-1981年于陕西省长安县并殖吸虫病流行区进行调查,解剖果子狸(花面狸Paguma larvata)4头,发现2头狸自然感染并殖吸虫,分别检获成虫24条和31条、童虫4条,粪便内查见大量虫卵。部分成虫轻压后固定液保存,大部分虫体压平、染色、制片;虫卵经水洗沉淀后固定保存。鉴于西北地区尚缺野生动物自然感染并殖吸虫记录,且果子狸为斯氏狸殖吸虫的模式宿主,故对所采集的标本包括成虫38条、童虫4条和虫卵100个作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测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长爪沙鼠(下称沙鼠)实验感染华支睾吸虫,对该虫虫卵出现时间、虫卵排出量动态及检获成虫形态和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用5批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70只沙鼠,每只抄鼠感染8~200个囊坳不等,感染后10d起每天用倒置沉淀法做粪便检查,虫卵出现后用司徒氏虫卵计数法每10d检查一次,计数虫卵。  相似文献   

16.
采用醋酸卡红溶液和孔雀绿水溶液,对固定后的华支睾吸虫和布氏姜片虫标本进行复合染色。醋酸卡红对两种吸虫标本进行单染。复染法使得标本虫体呈三色,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周围肌肉组织均为浅红色,生殖器官中的子宫呈现鲜绿色,虫体两侧卵黄腺为黄褐色,虫体结构清晰、着色适度、立体感强。醋酸卡红染液单染对吸虫睾丸组织的显现力更强。在吸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结合使用单染法和复染法,观察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吡喹酮和阿笨达唑对大鼠体内华支睾吸虫体表所致的变化。用吡喹酮(300mg/kg)2h后虫体体表发生肿胀,出现泡状物;4~24h后泡状物破坏,体表组织溃烂;36及48h后体表剥落。用阿苯达唑(150mg/kg)24h后虫体体表亦有肿胀;36h后有突起状物;48h后体表组织出现溃烂。对两种药物引起虫体皮损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广西发现扇棘单睾吸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扇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taichui)是一种寄生于肠道的异形科单睾属的吸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鸟类 ,也有感染人体的报道[1,2 ] ,我国未见病例报道。作者在研究华支睾吸虫病时发现一些比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和异形类吸虫卵相似的虫卵。遂对其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 ,检获大量虫体 ,经鉴定为扇棘单睾吸虫 ,在广西为首次发现 。  相似文献   

19.
桂南6县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以来,我们在广西武鸣等县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中发现一粪样同时检获2种吸虫卵,其中华支睾吸虫与台湾棘带吸虫混合感染已从虫卵形态、大小和驱虫治疗后检获的虫体得以证实[1]。感染者粪便中获得的另一些较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的虫卵与教科书中描述的异形科吸虫卵相似[2]。为探讨本区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情况,作者于1992~1995年,对广西南部的邕宁、崇左、凭祥、上思、武宣、武鸣等6县(市)部分乡村2周岁以上居民采用粪便醛醚法检查虫卵,以虫卵形态特征鉴别法结合驱虫治疗中粪便沉淀法查找成虫鉴别…  相似文献   

20.
安徽和县陈桥洲人体藐小棘隙吸虫流行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主要寄生于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人体感染的报道。1991年春我们在安徽和县陈桥洲作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粪便普查时,查见大量棘口科吸虫卵,经药物驱虫,虫体和虫卵送安徽医科大学刘昌威、杨兆莘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汪溥钦教授鉴定为藐小棘隙吸虫及其虫卵。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