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小分子单链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HCV感染除了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外,还可以引起许多肝外症状,如卟啉症、血清学阴性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角膜溃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等[1].  相似文献   

2.
透射电镜检查在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透射电镜检查在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近6年来接受的肾活检病例中,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肾组织内有类似冷球蛋白沉积形成的特殊有形结构的病例共16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微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例血冷球蛋白检测阳性,诊断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其余12例未进行血冷球蛋白的检测,诊断为可疑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及镜下血尿,部分病例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及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病理改变以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病理类型,伴有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下及毛细血管腔内的嗜复红蛋白沉积形成白金耳或微血栓样结构。透射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下及毛细血管腔内的沉积物形成特殊的有形结构,表现为微管状、纤维样、晶格样或颗粒样等结构。大部分病例是通过电镜检查首先观察到肾组织内的特殊结构后才提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的存在。结论 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肾组织内特殊结构的沉积物是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常洁  董少卿  郭志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68-169,175
本研究通过对1例冷球蛋白血症肾炎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报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冷球蛋白血症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引起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的重视,为本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远不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那样研究得深入,为此,我们应用逆转录套式(或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的HCV-mRNA、以阐明HCV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肾穿刺活检组织及血清标本各13份,均取自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年龄为14~30岁,男10例,女3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3例,肾小球微小病变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1例。肾组织及血清标本均保存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选择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病人研究补体旁路途径。发现在血清中除肾炎因子外,另外一些未明物质在传统途径被阻断的情况下,能够激活旁路途径。作者研究了28例不同类型肾炎病人(轻微病变型2例、膜型5例,膜型增殖型4例,毛细血管内膜型5例、毛细血管外膜型1例、肾小球系膜型2例,Berger's病2例、狼疮性肾炎3例,冷球蛋白血症肾炎4例)的79个血清标本,通过免疫电泳C_3分裂和备  相似文献   

6.
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pacuci—immune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PICGN)是系统性小血管炎肾脏受累的主要表现,文献报道50%~80%的PICGN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ANCA阴性的PICGN患者相对少,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肾脏易受累。本文报道一例ANCA阴性PICGN合并冷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18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慢性肾小球疾病谱的构成和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的病例,分析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构成和不同时期疾病谱变化,同时探讨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纳入6 366例肾穿刺活检病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数、平均年龄和男性比例逐年增加。IgA肾病(47.9%)、膜性肾病(27.8%)、微小病变性肾病(13.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8.0%)、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狼疮肾炎(40.7%)、糖尿病肾病(13.7%)、高血压肾病(10.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9.5%)、过敏性紫癜性肾病(9.3%)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前五位。IgA肾病和狼疮肾炎分别是占比最高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分别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逐年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IgA肾病和狼疮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增长明显。膜性肾病的高发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8.
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deposition,MPGNMID)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活检以及血...  相似文献   

9.
关于一部分膜性肾炎和膜性增殖性肾炎,特别在小儿患者,由于B型肝炎表面抗原(HDsAg)的免疫复合体(IC)在肾小球内沉着与其发生机制有关的报告,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相当的多。也有报告伴原发性混合性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的肾小球肾炎也与HBsAg的IC有关。最近,马来西亚大学病理学家Looi~#等报告,用荧光抗体间接法证明在47例狼疮性肾炎中43例肾小球基底膜或者肾小球系膜存在HBsAg。对照组非狼疮性肾小球肾炎201例中仅有8例肾小球内见到HBsAg,推断狼疮性肾炎的肾小球内的IC是以HBsAg的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1年Combes等报道首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该患者具有持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症,肾活检及免疫荧光检查,在肾小球内发现HBsAg补体3(C3)和免疫球蛋白G(IgG)存积,光镜下为膜型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改变,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起肾小球肾炎,并称之为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