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对纳入的关于针刺治疗VCIND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相似文献   

2.
万毅  王汝丰 《河北医学》1998,4(11):24-27
目的:观察复聪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国际诊断标准和阳性对照方法,治疗组37例予复聪汤治疗与对照组31例用脑复康对比观察,结果:治疗两个月后,复聪汤组临床症状。智能障碍,TCD,脑电地形图及血液流变学校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复聪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 ①同质性检验:Q=6.94,自由度为5,P>0.1.②两组疗效比较:多奈哌齐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2%,57.6%;χ2=22.58,P<0.001(OR合并=2.47,95%CI:1.58~3.86)].③治疗组中仅有25例患者出现轻微药物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患者易耐受.结论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补肾益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补肾益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方法:对110例V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记分10~24分患者进行随机12周的临床实验。50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服用补肾益智颗粒,1包,每日3次,共12周。70例进行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其中30例给予补肾益智颗粒,1包,每日3次,共12周;40例给予外观一致的安慰剂颗粒,1包,每日3次共12周。观察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量表评分。结果:自身对照研究组显示补肾益智颗粒治疗12周时较治疗前MMSE,CDR及ADL分数改善,P<0.05。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提示,补肾益智颗粒治疗12周时较安慰剂组MMSE、CDR及ADL分数显著改善P<0.05。结论:补肾益智颗粒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VD患者,对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5.
补脑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简称VD)是脑血管病(CVD)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国际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V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2月~2003年2月采用赵建军教授自拟的补脑益智汤治疗VD7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设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病因病机,治疗进展,中药药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VD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琳  孙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14-114,118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解郁醒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两药治疗,治疗组加服解郁醒脑方.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积分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HDS、MMSE、ADL量表成绩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组间比较,各量表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肝解郁法治疗VD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醒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ID动物模型上,以西药喜得宵宫和避暗试验观察了醒脑胶囊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应用化学荧光法测定痴呆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用药各组大鼠游迷宫所需时间和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显著少地模型 ,避暗试验中潜伏期和5min内错误次数又显著优于模型组,且中药大剂量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优于中、小剂量组和西药组。中药大、中剂量组大鼠海马中NE含量显著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人痴呆中为数较多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报道较多,且疗效确切。笔者现将近5年来相关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针灸疗法1.1针刺疗法王氏[1]用神庭、百会、神门、太溪、三阴交等穴针刺,以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情感障碍5项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对比,结果总有效率达90.90%。黄氏等[2]选用针刺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并于治疗前后测定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R)、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以温阳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对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VIP、CNKI、CBM、WanFang Data、PubMed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关于温阳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对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均是中文文献,共790例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治疗疗程≥12周,与对照组比较,以温阳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在改善MMSE评分(MD=3.70,95%CI[1.06,6.34],P=0.006),ADL评分(SMD=-0.49,95%CI[-0.82,-0.15],P=0.004)、HDS评分(MD=3.68,95%CI[1.77,5.60],P=0.0002)、中医证候评分(OR=10.09,95%CI[2.78,36.63],P=0.0004)、临床总有效率(OR=4.36,95%CI[2.35,8.08],P<0.000 01)方面效果更好。结论:以温阳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ADL、HDS评分、中医证候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现有西医治疗或其他对症治疗,且现有的证据资料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可分为多梗塞性,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特殊功能部位梗塞如角回、丘脑、额叶梗塞等.卒中后痴呆与基线智力、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VaD、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血管病变.VCI概念有助于VaD二级预防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技术,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小脑代谢的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对40例卒中患者进行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的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分为卒中后痴呆组(VD组)和卒中后非痴呆组.对VD组、卒中后非痴呆组和20例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1 H-MRS检查,测定小脑半球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并分析卒中后小脑代谢改变与认知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VD组病灶对侧小脑NAA/Cr、Cho/Cr比值与病变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卒中后非痴呆组病变对侧小脑和对照组左侧小脑比较,VD组病变对侧小脑NAA/Cr比值降低(P<0.05),而Cho/Cr比值升高(P<0.05).③VD组病变对侧NAA/Cr和Cho/Cr比值与MoCA评分具有相关性(r =0.590,P=0.004;r=0.569,P=0.006).结论 VD患者病变对侧小脑代谢物质NAA/Cr、Cho/Cr的比值发生了改变,并进一步证实小脑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逐步上升。但目前尚无证实有效的药物,因此寻求中医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瘀阻脑络证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中医证候。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纳入48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中药组(n=24)和安慰剂对照组(n=24),所有患者接受2周的洗脱期,其后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或安慰剂。安慰剂气味和外观均与活血化瘀中药相同。主要结局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是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次要疗效指标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结果:基线时两组人口学及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均无差异。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12周后ADAS-cog得分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安慰剂组12周后ADAS-cog得分较基线显著升高2.35分,两组间ADAS-cog变化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间MMSE和ADL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维持患者认知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法在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子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FNS,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FNS组治疗后MoCA明显增高(P < 0.01),P300潜伏期缩短(P < 0.01)?波幅增高(P < 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增高(P < 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oCA较前明显增高(P < 0.01),P300潜伏期缩短(P < 0.01)?波幅增高(P < 0.01),但TCD显示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TCD显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P < 0.01),而MoCA?P300潜伏期和波幅均无变化(P > 0.05)?3组间治疗后MoCA评分FNS组及奥拉西坦组高于尼莫地平组(P < 0.01),FNS组高于奥拉西坦组(P < 0.01);治疗后P300潜伏期FNS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短(P < 0.01),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治疗后波幅奥拉西坦组较FNS组及尼莫地平组更高(P < 0.05),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治疗后TCD显示平均血流速度FNS组MCA高于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P < 0.01),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FNS组及尼莫地平组ACA?PCA?VA高于奥拉西坦组(P < 0.05),其中FNS组ACA?VA高于尼莫地平组(P < 0.05),而PCA2组间无差异(P > 0.05)?结论: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CIND患者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其颅内血流供应;FNS对认知功能及颅内血流供应均有改善,效果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5.
邹颋 《安徽医学》2014,(11):1530-1532
目的观察安理申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理申5 mg/d。分别于服药前、服药4周后和服药12周后应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CDR评价患者的痴呆程度、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的MMSE、CDR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安理申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安理申治疗4周时MMSE分数已有提高(P<0.05)。结论安理申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与正常人群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加拿大Harmonie生产的32导Stellate Harmonie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20例VCI-ND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相同年龄范围人群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患者组睡眠总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第1阶段睡眠增加,第2阶段睡眠减少和第3阶段睡眠减少,快速动眼期(REM)缩短,睡眠效率下降。结论 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4期及快速动眼期(REM)期减少可能是VCI-ND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但是否可作为VCI-ND患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神经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和 2次以上的颅脑影像改变。同时观察 5 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3 6例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 (Control)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和ACI组相比较 ,VD患者脑梗死容积增加、脑萎缩发展速度较快 ,白质疏松 (LA)分级较高。ACI组和VD组NPY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ACI组CGRP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CGRP和NPY与认知功能改变无显著相关 (P >0 0 5 )。VD和ACI组中 β EP和SS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并与H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r =0 5 9,P <0 0 1)。VD患者病灶容积变化与认知功能和 β EP、SS含量无显著相关 (P>0 0 5 )。LA分级与β EP、SS含量以及H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D患者存在神经肽分泌异常 ,其中SS、β EP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动态检测LA分级和CSF中SS、β EP含量变化可能作为V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颅内代谢物的变化特征。方法:对26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2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应用MRS测定3组间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背侧丘脑、左侧额叶白质区及左侧海马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值及NAA/Cr、Cho/Cr,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额叶白质区和左侧海马NAA/Cr均减低(P<0.05~P<0.01);VaD组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背侧丘脑和左侧海马NAA含量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P<0.01),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额叶白质区和左侧海马NAA/Cr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0.01);3 组不同部位Cho及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左侧扣带回后部NAA/Cr,左侧海马NAA、NAA/Cr减低(P<0.05~P<0.01)。结论:VCIND与VaD患者颅内多个脑区代谢物存在差异,以NAA及NAA/Cr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合科研成果及中医药诊治VD的文献,分析汇总VD在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脏腑虚损、气血失调、痰瘀阻窍为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络损髓是VD发生发展的关键。中医分期治疗包括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治疗及分为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治疗。中医专法专药治疗主要以补肾活血化痰、补肾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活血化痰为主。中医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体针、针药结合以及眼针、耳穴按压配合艾灸、中药穴位敷贴等。今后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除加强对VD的诊治研究外,还应对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VD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病程漫长、渐进加重。目前血管性痴呆的知晓率、就诊率、治疗率低,也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应结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建立有关痴呆的古文献数据库,进行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建立动物研究模型,建立生物标志物数据库,积极推进社区健康促进活动,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转化医学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