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静华  蒋卉  顾扬顺  孙雯  石珂昕 《浙江医学》2023,(22):2408-2411+2423
目的 评价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自我管理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树兰(杭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R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传统健康宣教联合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接受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L)和中文版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NEI-VFQ-25)的评估。结果 在SDSCA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体饮食、具体饮食、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SQL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NEI-VFQ-25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社会角色限制、依赖程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焦点解决技能教养法能够有效提高DR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糖尿病规范治疗,而治疗组同时接受中医养生法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养生法干预1年后,2组DSQL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法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建凤  汪星 《安徽医学》2012,33(3):352-354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试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动机访谈法等干预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加强其自我管理,最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而观察组除此外实施为期6个月的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SD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服药等SDS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观察组的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滕海鸣 《中外医疗》2023,(17):175-179
目的 分析予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伴肥胖患者饮食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2年1—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T2DM伴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饮食连续护理的2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体质量降低水平、BMI、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体质量降低水平为(5.17±1.35)kg,高于对照组的(3.26±1.02)kg,BMI为(23.13±1.59)kg/m2,低于对照组的(26.35±2.1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4、5.845,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DS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命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和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各项目评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高血压、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沈晓金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60-2162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2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3.547,P<0.05);干预后,试验组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2,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DSQL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2,P<0.05)。结论:协同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可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46-1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各失访5例,最终纳入分析患者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健康指导和随访,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进行管理。2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DSCA)评估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自我管理水平,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AQL)评估患者3、6个月的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DAQL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SDSCA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1、3、6个月SD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DA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DAQL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2组患者DA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DAQ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云霞 《吉林医学》2023,(6):1721-1724
目的:分析基于三维质量评价体系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试验组给予基于三维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参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代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基于三维质量评价体系护理模式,不仅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代谢指标,还可有效预防低血糖发生,保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顺序入选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采取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的门诊或上门随访,提供药物治疗调整、患者和家庭成员咨询等服务;出院前患者接受当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1次上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对照组患者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于12个月后进行1次临床随访,了解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临床指标,使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评估糖尿病知识,使用《改良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使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3例(3.0%)患者因出院后失去联系失访,3例(3.0%)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干预组1例(1.0%)患者由于搬离原住址而中途放弃,1例(1.0%)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随访结束时,干预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使用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DKT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具体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每日吸烟量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治疗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社区中符合入组原则的2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和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结果显示,遵医嘱用药、运动自我管理、饮食自我管理等维度得分均较高,分别为(6.62±0.41)、(6.13±0.87)和(5.74±1.23)分,足部护理和血糖自我监测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2.11±1.45)和(1.72±1.16)分;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总分为(54.35±15.07)分;运动自我管理和足部护理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关系、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血糖自我监测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遵医嘱用药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其生存质量有正相关性,社区医务工作者应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度、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APGAR得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GSES得分,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后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多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在DSQL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2组总分分别为[(78.41±21.96)分,(54.29±17.45)分],生理功能维度分分别为[(32.57±9.48)分,(23.49±7.55)分],心理/精神维度分分别为[(24.62±5.47)分,(17.56±4.89)分],社会关系维度分分别为[(12.39±4.12)分,(8.48±3.23)分],治疗维度分分别为[(8.83±2.89)分,(4.76±1.78)分];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DSQL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对生存质量影响的多元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实值大小依次为家庭关怀度总分、病程、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年龄.结论 家庭关怀度、自我效能感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为提高IBD患者中医健康素养、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浙江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消化科自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IBD患者8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护理。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统计2组患者护理前后Child-Pugh评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生活质量评估,统计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护理后肝功能相关指标、Child-Pugh评分低于护理前,2组护理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自我监测、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后肝功能相关指标、Child-Pugh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自我监测、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常规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实践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负性情绪改善的效果,加强推广应用。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Hb A1c、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老人生活质量,提升养老护理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颈椎骨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4例A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颈椎骨折分为观察组(合并颈椎骨折)44例和对照组(未合并颈椎骨折)100例.2组病人均采用汉化Anderson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评定自我效能,采用毕氏AS功能指数(BASF...  相似文献   

18.
严隆平 《海南医学》2014,(7):1081-1083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采用WHOQOL-100生活质量量表和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和独立性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和独立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O.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52±1.25)mmol/L、(9.07±1.89)mmol/L和(5.25±0.92)%,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8.32±1.68)mmol/L、(12.78±2.34)mm01/L和(9.76±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生命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的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0)与对照组(n=160),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能力等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前后物质生活状态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