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ICU收治的40例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VAP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VAP7例,发生率17.5%.结论 做好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预防是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机械通气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和研究组(n=70),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改良集束化治疗措施,比较两组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VAP发生率(21.4%VS36.8%)、机械通气时间(11.8±2.2dVS14.5±3.3d)、住ICU时间(13.6±4.1dV819.5±4.9d)、ICU住院费用(6.09±2.53万元VS7.30±4.18万元)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改良集柬化VAP治疗能明显提高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人住ICU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入住ICU的时间及费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我院ICU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同时抽选ICU在2012年1~12月收治的159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pH值、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士培训,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质量控制,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住ICU的176例机械通气≥48h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09年1~12月ICU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48h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费用及气管切开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O.05),气管切开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VAP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集束化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8.75%,入住ICU时间为(20.5±5.8)d,MV治疗时间为(15.6±6.7)d,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50.00%,(28.4±7.9),(19.2±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2,t=4.56,2.06;P〈0.05或P〈0.01)。结论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及MV治疗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前抗生素应用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前应用抗生素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7-2000年ICU收治的80例呼衰患者,有26例发生VAP,研究了机械通气前接受过抗生素和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患者的VAP发生情况。结果:接受组VAP发生充(47.2%)高于未接受组(20.5%),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晚发性VAP发生率接受组(33.3%)高于未接受组913.6%),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早发性的VAP发生率分别为13.9%、6.8%,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接受组病死率(52.9%)高于未接受组(33.3%),但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前应用抗生素(尤其广播抗生素),能增加VAP发生的危险、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能减少耐药菌感染,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对机械通气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超过72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对照组不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47.5%,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5,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35±3.89),(10.88±4.37)d,均高于对照组的(5.73±2.45),(9.00±3.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02.0,589.5;P〈0.05)。结论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可提高痰培养阳性率,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不应该作为常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R 危机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 ICU 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56例以及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4例。对照组给予 ICU 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4R 危机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质量、VAP 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VAP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R 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 ICU 患者护理质量,降低 ICU 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入住 ICU 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care bundle)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01月~2011年12月收住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小时的老年患者共99例,按制订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选取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小时的老年患者共98例作为对照组,按重症监护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观察指标的监测,统计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组在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内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人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对照组62例采用间断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在通气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9.35%,对照组VAP发生率5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0.6±4.3)d,对照组住院时间(38.3±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7.2±7.6)d,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0.3±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结论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