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秀娥  李智萍 《白血病》1998,7(1):19-22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29例ALL中,白血病只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者23例,同时表达淋髓两系相关抗原者5例,即无淋系亦无髓系统原表达者1例;42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者39你,其中12例同时表达淋系相关抗原;无髓系抗原表达者3例。结果提示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不仅有助于AL的免疫学分型,而且表明AL时抗原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荣庆  张进 《白血病》1999,8(3):162-163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交叉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及其特殊表型——交叉表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16种单克隆抗体,应用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对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按免疫表型的特征可将其分为3类: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迭;“裸细胞”型。以系列专一性比例最高,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73.3%和78.9%;“裸细胞”型最低.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6.7%和5.3%;交叉表达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20.0%和15.8%。且交叉表达的病例中,CD产ANLL以及伴有B系抗原表达的ANLL患者CR率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p170表达率较高。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可出现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迭、“裸细胞”型3种类型;交叉表达的患者可伴有p170高表达.完全缓解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对6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主要阳性表达为:CD33 (89.3%)、CD13(75%)、CD34 (60.7%)。42.9%(12/2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39.3%)。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2例(62.9%),主要阳性表达为:CD19(100.00%),CD10(77.3%) ,CD22(81.8%);T细胞系ALL13例(37.1%),主要表达CD7(92.3%), CD5(84.6%)。28.6%(10/3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7.1%) ,CD33(11.4%)。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进行AL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收集了1992年6月至1994年6月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30例。选用17种单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各例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免疫酶联染色,还对其中7例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并进行免疫酶联染色。免疫分型的结果发现B-AL有18例,T-ML仅2例,AML7例,急性T-M混合系白血病1例和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2例。在B-ML中以B-Ⅲ期病例最多,并且B-Ⅲ~B-Ⅳ期明显多于B-Ⅰ~B-Ⅱ期病例,两例T-ALL均为CD_3阳性的第Ⅲ期。急性T-M混合系白血病为复发病例,既明显表达T系的CD_3和CD_5,也明显表达髓系的CD_(13)和CD_(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参照白血病协作方案进行诱导化疗及强化、巩固维持治疗。结果 形态学符合ALL诊断后行免疫分型检查,21例儿童ALL患者中,15例为B系表达,4例为T系表达,1例为B系、髓系混合表达,1例为T系、B系混合表达。9例成年人ALL患者中,5例为B系表达,2例为T系表达,1例为T系、B系混合表达,1例为B系、髓系混合表达。儿童初治ALL的平均完全缓解(CR)率是85.71 %,显著高于成年人(66.67 %);随访儿童ALL复发率16.67 %,成年人为50.00 %。结论 结合免疫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确定ALL类型,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的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四色FCM检测23例B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23例BAL患者中有10例(43.4 %)表达cCD3,16例(69.6 %)表达cCD79a,20例(87.0 %)表达cMPO,14例(60.9 %)表达TdT,19例(82.6 %)表达CD34,20例(87.0 %)表达CD117,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13例(56.5 %),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同时表达髓系和T 系抗原者7 例(30.4 %),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同时表达T系和B系抗原者3例(13.04 %),均共同表达cCD3和cCD79a。结论 cCD3、cCD79a、cMPO为系列特异性抗原标志,对诊断及鉴别BAL具有重要意义,FCM是目前诊断BAL特异可靠的方法,在临床白血病治疗和预后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10种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BC-AP染色对7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进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 各型白血病主要表达该系列特异抗原,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97.6 %(74/76),1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例形态学诊断不明经免疫分型确诊;淋系可见髓系抗原表达,髓系也可见淋系抗原表达,T-ALL与M3不表达HLA-DR。结论 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FAB与免疫分型同时结合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29例ALL中,白血病细胞只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者23例,同时表达淋髓两系相关抗原者5例,既无淋系亦无髓系抗原表达者1例;42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者39例,其中12例同时表达淋系相关抗原;无髓系抗原表达者3例。结果提示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不仅有助于AL的免疫学分型,而且表明AL时抗原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 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 del(6)(q21q25),t(4;7)(q10;q10)[3]/46,XX,del(6)(q21q25)[2]/46,XX[25]以及46,XX,del(6)(q23),t(7;11)(p15;p15)[5]/46,XX,t(7;11)(p15;p15)[9]/46,XX[6]。现有文献共报道了伴有6q-异常AML 28例(包括该组报道的2例)。大部分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6q-的断裂点广泛分布于q12-q27,但主要累及6q21-q23区域。总体看来,伴有6q-异常的AML对化疗效果差、生存期短。6q-异常克隆本身可能导致了AML的临床恶性过程。AML患者出现6q-,可能与6号染色体长臂上myb以外癌基因的激活或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关。结论 AML伴有6q-异常很少见,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初诊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NPM1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比较NPM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免疫表型差异。结果 NPM1突变型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9.0 %(45/237),与野生型相比其CD34、CD117、HLA-DR、CD15、CD19表达降低(均P<0.05)。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NPM1突变率37.7 %(40/106),突变型患者CD34、HLA-DR、CD15和CD7表达降低(均P<0.05)。伴NPM1突变的正常核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在M1中表现为CD34、HLA-DR、CD7表达降低(均P<0.05),在M2中为HLA-DR表达降低和CD9表达升高(均P<0.05),在M5中为CD117表达降低(P<0.05)。结论 NPM1突变能对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造成影响,不同FAB分型的AML患者免疫表型改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WHO分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按FAB标准确诊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AML特异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的259例AML和21例RAEB蛳t患者,重新分类计数其血片和骨髓片,按WHO标准回顾性进行分型诊断,并进行了按WHO标准分型诊断后各亚型之间的诱导化疗疗效比较。结果21例RAEB蛳t患者中2例按WHO标准重新诊断为AML。AML伴(t8;21)/AML1蛳ETO与按国内AML标准确诊的M2b、AML伴t(15;17)/PML蛳RARα与M3/M3v、AML伴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CBFB蛳MYH11与M4Eo的吻合率为100%。21例(11.2%)的患者重新归入AML伴有多系发育异常。AML伴t(8;21)/AML1蛳ETO和AML伴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CBFB蛳MYH11患者的诱导化疗CR率显著高于不另做分类的AML患者(P<0.05)。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的诱导化疗CR率明显低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P<0.05)。结论AML的WHO分型各亚型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疗效相关性较FAB分型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混合型白血病(M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FCM对52例AML和7例M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2 例AML患者以系列专一表达为主,主要表达 CD13(94.2 %),CD117(90.4 %),cMPO(90.4 %)CD33(86.5 %),CD34(57.7 %),HLA-DR(53.8 %)。7例MAL中髓系/B系(M/B)混合3例,均表达CD13,CD34,CD117,CD10,CD19,cMPO,cCD79a;髓系/T系(M/T)混合2例,均表达CD13,CD117,CD33,CD34,CD5,CD7,cMPO;B系/T系(B/T)混合2例,均表达CD5,CD7,CD10,CD19,CD20,CD34。且与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结论 FCM能够提高AML和MAL的确诊率,对该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急性双系列白血病(aBLL)的诊断,判断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aBLL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明确其白血病细胞特征以及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共计筛选了352例患者,符合aBLL诊断的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38岁,发病时白细胞中位计数56.3×10^9/L。髓/B淋巴细胞混合(My-B)aBLL患者数多于髓/T淋巴细胞混合(My-T)aBLL患者(分别为8例和3例)。7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仅1例有复杂核型改变,其余均为标准核型。诱导治疗缓解率为45.5%(5/11),反应率(CR+PR)为54.5%(6/11),1个疗程缓解2例,缓解持续时间3-14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生存时间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诱导治疗期死亡1例。结论aB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亚型,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结果。该采用急性白血病常用化疗方案,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该科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治疗效果为2/4达到部分缓解(PR),1/4为稳定(SD),1/4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 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高危白血病,可能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目前MPAL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依靠免疫表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诊断.在治疗上主要根据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给予淋系和(或)髓系诱导方案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治愈MPAL的方法.MPAL预后较其他急性白血病差,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表型遗传的相关临床变化及生物学意义,明确其发病机制,能够更好地预防、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60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分析亚型M5a和M5b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60例成年人初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核型分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正常核型29例,异常核型31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中出现率高于M5a(P<0.01),异常核型中11q23异常和+8染色体在M5a中均较M5b常见(P<0.01);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68和CD11b在M5a中的表达高于M5b(P<0.01);然而,M5a和M5b患者的髓外浸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出现、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期(>1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两亚型之间具有各自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38例MAL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抗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同时采用短期细胞培养胰酶消化吉姆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融合基因检测。治疗方案采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兼顾疗法。结果全部MAL患者均有相应的急性白血病相关的临床表现。FAB分型:11例(28.9%)形态学怀疑为MAL,但不能确诊。免疫分型:26例(6814%)髓系与B系抗原共表达;10例(26-3%)髓系、T系抗原共表达;2例(5.3%)B系、T系与髓系抗原共表达。1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正常染色体8例(53.3%);异常染色体7例(46.7%),其中以Ph染色体较多见,占33-3%(5/15),且免疫分型均为B—M混合;复合染色体2例,且均为T—M混合。1例Ph^+ MAL患者,融合基因bcr-abl190(+),其免疫分型为B—M混合。32例接受化疗的MAL患者,完全缓解(CR)者9例,占28.1%。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疗效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化疗效果不佳,预后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20.
成人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J  Hua D  Xia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302-304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P糖蛋白(Pgp)表达在成人初治急性白血病(A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单克隆抗体UIC2检测了151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Pgp表达。结果Pgp+在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20.5%,明显低于Pgp患者的78.5%(P<0.001);Pgp+在ALL患者的CR率为66.7%,与Pgp-患者的8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患者的6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Pgp患者(AML:66.7%∶8.7%,P<0.001;ALL:50%∶9.5%,P<0.05);Pgp+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期(DFS)较Pgp患者短(AML:5个月∶13个月;ALL:4个月∶13个月)。结论Pgp过度表达是成人AL的不良预后因素,是判断疗效及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