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析《黄帝内经》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病因病机在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外感风寒湿邪为帕金森病发病指标,肾阳亏虚,寒从内生,筋脉失于温养为其发病之本。本文基于“温肾阳”理论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祖国医学根据心系疾病的临床证候特点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等心病范畴。王凤荣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心火不足"为心病发病之根本,"子盗母气"为心病发病之关键,"痰瘀阻滞心脉"是心系疾病发病主要病理基础,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从益火补土以扶正,祛痰活血化瘀通脉以祛邪,选用通脉降浊汤辨证治疗"心病",临床疗效显著。王凤荣教授通过多年来对心系疾病的研究发现,"心病"的发病与脾胃之气虚衰,痰浊血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大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化裁组方,标本同治,使气机通畅,肝脾调和,痰浊血瘀无以化生,心脉通畅无碍阻之虞。现总结王凤荣教授运用通脉降浊汤加减辨治"心病"之诊疗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鼽嚏"范畴。本文以"伏气学说"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提出变应性鼻炎为伏邪致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在治疗上以"清透伏邪"为主法,兼顾"宣降肺气""调和营卫"二法为基本原则,余则根据辨证论治,或补虚、或通络、或活血、或化浊等,在诊疗中以早、中、后三期分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丽光 《天津中医药》2008,25(3):253-25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属祖国医学的"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本虚标实论治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心痛"、"胸痹""厥心痛"范畴,其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而血瘀则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常用方剂,以期为辨证论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6-2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等表现为主要特点。刘宝文教授认为其属"虚劳血虚""湿热黄疸"范畴,"虚""湿""瘀"是本病的三大病理因素,临床辨证分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等证型,以扶正(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祛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属于中医"颤证""痉证""肝风"等范畴。虽然手术及基因治疗发展迅速,药物治疗仍为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药物治疗的终身性[1]及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是其临床应用的巨大障碍。笔者临床应用"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3],且此针法作为西药的替代疗法可帮助患者减停西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的"肺胀""、咳嗽""、喘证""、痰饮""、哮病"等病范畴。沈其霖教授认为本病为久病肺虚,复感外邪为病因,痰瘀互阻、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痰浊与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临床上运用李孔定经验方金水交泰汤温阳益气、化痰活血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隐匿性,病程缓慢进展,逐渐加剧,目前尚无方法治愈。历代医家根据其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等,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疗效。何建成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经验丰富,认为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互结为要,提出“温阳补肾,活血化瘀,蠲痰散结”法,自拟芪脊舒僵汤治疗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药》2017,(6):70-72
<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是由后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引起以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综合征[1]。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易致急性脑血管疾病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等范畴。虚在眩晕病因病机中具有重要作用,历代医家从虚论治收效显著。笔者研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探究其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慢性复杂性疾病均存在"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扶正固本,顾护脾肾""痰瘀同治""络病证治"的治疗原则,并将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归纳为"温补培元、健脾益肾""化湿除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络郁则通、络虚则补"四类,临证时亦应标本同治,随证加减,以揭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性特点和病机规律,为临床诊治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阴阳毒""蝶疮流注"等范畴.金实教授认为其发病本质为内外合邪作用于人体,属本虚标实之证,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毒(火毒、热毒和瘀血)为发病之标,病机关键为肾虚瘀毒,基本治法为补肾化毒,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狼疮静方.金教授不拘泥于套方成法,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本文主要依据古今文献就急性胰腺炎病名,从其证候特点、疼痛部位、病理特征、变证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其与中医"腹痛""胁痛""胃脘痛""膈痛""脾心痛""胃心痛"等病证相关。但从临床特征、病理及证候规律分析,急性胰腺炎应归属于中医"结胸"范畴,重症可归于"厥脱"范畴。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症状,以中脑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1],但是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中医将帕金森病归于"颤证"的范畴,认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的发病关键在于"风"。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多因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所致。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疗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属于中医学"骨痨""龟背痰""流痰"范畴,当人体正气处于亏虚时痨虫侵袭,蚀骨腐肉为脓,常在背部作痛作肿,气血凝滞、毒邪深伏,病程迁延而溃于体表,邪痰流出窦道易损伤其筋骨而成龟背之状。本文基于老年患者人群的特点,分析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外病因,并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探讨基于"益气养阴、逐瘀化痰"法在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患者中的机理,并重视老年患者气阴两虚、痰毒瘀阻的证候特点,以整体兼顾、随症加减,同时脏腑辨证考虑发病与肾脾两脏的密切关系,补肾强骨,健脾强督,以扶正败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脊柱结核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建国主任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关建国名老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归属中医"关格""癃闭""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气不足、脾失健运、阴阳失衡、气血亏虚.标实主...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总体为本虚标实。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探讨近年来针灸学临床上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情况,从针灸治疗的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提出综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为后世学者进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5)
痛风中医根据其主症、发病阶段的不同而命名,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时,属于中医"浊瘀痹""热痹""着痹""历节病""白虎风""痛风"等范畴。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痰浊瘀毒。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痛风的发作。此病以正亏于内、肝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病基础,而痰浊毒瘀贯穿始终,决定痛风病理转归。临床健脾化痰,滋补肝肾,益气通络,兼顾解毒益肾,泄浊通络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论述朱跃兰教授提出的产后痹"血虚肝郁"证型,探讨其病因病机,将其精准分层论治为"虚重于郁""郁重于虚"及"正虚邪恋"三层,总结多年经验方之"养血疏肝除痹汤"加减针对三层病因病机治疗,临床疗效丰富,拓宽了产后痹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络虚邪瘀"核心病机观,总结出慢性复杂性疾病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高度一致性,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探析其现代内涵机制,以期建立"络虚邪瘀"病机观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慢性复杂性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