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军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54-155
咳嗽 ,虽有内感、外伤之分 ,然皆由肺失宣肃所致。痰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 ,往往阻碍肺之气机 ,影响肺之宣肃 ,笔者临证 1 0余年 ,深感祛痰是治疗小儿咳嗽的重要一环 ,兹简述如下。1 痰虽在肺 ,来源不同痰分有形与无形 ,咳嗽之痰当属前者 ,由患者咳出或咳时、呼吸之时闻之有声 ,观之有形而感知 ,虽咳中之痰在肺系 ,然其产生之源各有不同。概括而言 ,不外肺失宣肃而生痰 ,脾胃失健而酿痰 ,肾气虚弱而泛痰 ,心肝之火刑金乘肺炼津为痰。不论痰之来源如何 ,总要上贮于肺 ,由肺系表现出来 ,“肺为贮痰之器”之义即此也。肺失宣肃生…  相似文献   

2.
<正>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临床上凡久治不愈之慢性胃炎,确与痰浊犯胃有关,从痰辨治可获满意疗效。笔者不揣冒昧,将临床所得发表,以广同好。一、辨证分型(一)湿痰型证见胃脘闷痛,或痞满胀痛,时作时止,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纳呆口粘,厌油腻厚味,大便溏;伴头晕目眩,心悸短气;食油腻厚味或冷饮,每易发作,或症状加重,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或滑。(二)寒痰型证见胃脘胀痛,痛甚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中风痰浊致病的理论根源,认为痰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祛痰法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法,并提出治痰8法。  相似文献   

4.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病证.笔者自1997年至今,分型辨治此病1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3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a;治疗前作血沉、抗“O”及类风湿因子试验均正常,摄X光片检查排除骨、关节病变. 2分型辨治 风寒湿阻型常见于本病的早期.证见:肩关节酸痛,怕风畏寒,得温则减,甚则夜间不能入寐,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  相似文献   

5.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与痰、风有关,痰阻经络是其发病基础,痰聚是该病的启动病因,风劲是该病的主要病因。治疗时应辨证论证,注重化痰、熄风。  相似文献   

6.
唇风 ,俗称“驴唇风” ,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临床症状以口干唇痒为主 ,因其干痒 ,患者常伸舌舔唇 ,日久环唇皮肤红肿 ,甚则溃破流水 ,且易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可达数周与数月。唇风一证 ,古文献记载不多 ,《外科正宗》略有描述 ,该书未详列治法 ,方药。《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述了唇风的病因 ,症状 ,治法 ,指出用双解通圣散治疗 ;当代北京名医刘韵远先生认为是湿邪所致施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李洪等认为是肺胃火毒引发 ,治以清肺胃之火 ,选用桑白皮 ,地骨皮 ,生地 ,黄芩等治疗。由于各地经验不同 ,立法、用药而异。根据笔者对 50多例门…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从痰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菊 《光明中医》2007,22(8):15-16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红斑性胃炎等)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比较难治病之一.从中医诊治慢性胃炎有清胃泻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与化痰和中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宏贵  赖东兰  李宜瑞 《新中医》2019,51(9):325-326
简版:正文:儿童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认为跟遗传、神经递质平衡、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它行为症状j2-31。本病在中医书籍中未见专门的记载,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瘛疚、筋惕肉咽、肝风、慢惊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9.
廖天源 《国医论坛》2013,28(1):46-47
中医学对痰有广义狭义、有形无形之分,狭义有形之痰,是指呼吸道分泌和咳出之痰液,也包括瘰疬痰核等可以触及的有形病变;广义无形之痰乃停积于经络、脏腑,引起各种顽症、怪病,而手不可触及,眼不能视见者.无论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其成因都是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尤其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液停积、流溢而为痰为饮,并变生百病.肺为水之上源,主治节,司通调水道之功能,若肺气不足,或风寒束肺,宣降失常,治节无权,水液可聚而为痰为饮,肺阴虚或肺郁生热亦可煎灼津液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脾气不足,运化失职,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聚湿生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元气之根,若肾阳不足导致五脏六腑之阳气虚衰,脾肺二脏功能失调,可滋生痰浊,故张景岳云:"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此外,肝气郁结、心阳不振均能引起气滞水停,聚而为痰,或瘀血既久,亦能化生痰水.  相似文献   

10.
从痰瘀辨治高血脂症6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脂血症60例分为4型,拟定基本方以痰瘀论治,并随各症型加减治疗,其近期痊愈和总有效率各型虽有差异,但总效率平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之病情,虽有虚、实、寒、热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殊,就其病因、病机推之,则可辨为气滞、血瘀、寒凝、火郁、食伤、停饮、中虚、津伤,以及虫积等不同。故治疗时,必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可得而洽焉。  相似文献   

12.
1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现今儿童常见病症,因常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有关,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郝怀清辨治慢性胃炎经验刘兴山刘琳娜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关键词郝怀清/慢性胃炎/辨治经验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郝怀清主任医师临床近40载,学验俱丰,辨证精当,特别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每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师侧,收益匪浅。今就...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痰证辨治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定 《四川中医》2006,24(5):28-29
目的:本文就张仲景对痰证的辨治特色归纳为七法:即邪热入里,痰热结胸,治用清热涤痰,理气开结法;胃虚痰阻,噫气不除,治用益气和胃,降逆化痰法;脾阳不运,痰饮内停,治用温阳蠲饮,健脾益肾法;情志郁结,痰凝气滞,治用行气散结,解郁化痰法;胸阳不振,阴乘阳位,治用通阳开结,豁痰下气法;风寒外束,水饮内停,治用外解风寒,内蠲水饮法;痰涎宿食,壅滞胸脘,治用因势利导,涌吐痰涎法。  相似文献   

16.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临床常据"三消"立论,将养阴润燥、清热泻火之法贯穿始终,但疗效欠佳。笔者在临证中逐渐认识到,痰瘀互结是其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根据临床体会,对老年糖尿病的痰瘀辨治略陈管见。1脾虚生痰生瘀是老年糖尿病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而极易被忽视,这主要与其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老年人处于"天癸竭"之时,脏腑功能下降,其中尤以后天之本-脾为主。  相似文献   

18.
肺痨辨治与用药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广祥 《中医药通报》2008,7(3):6-8, 18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证中的常见病,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结节病为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的结缔组织疾病,以肺部为最多见。肺结节病病变绝大多数侵犯肺和肺门淋巴结。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咳嗽、少量粘痰,有时伴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病变发展成纤维化时,可出现气急、紫绀、咯血或气胸。肺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多,笔者从痰瘀辨治肺结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辑录病案一则于下:  相似文献   

20.
邱立新 《中医药学刊》2008,26(2):249-251
清代名医齐秉慧诊治吐血经验独特,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脾虚血停膈中为内因,治当辨寒热虚实;②吐血多兼咳喘,异病同治;③以脉辨病种、病位,脉症合参断生死:④法主甘药理脾健胃,善潜龙雷之火;⑤逆向思维、总结失治、误治经验;⑥博采众长,活法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