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WHO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生活在乙肝病毒的阴影下,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其中3000万~5000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虽然感染乙肝病毒是导致乙肝发生、发展、加重的根本原因,但在目前医学条件下,单纯依靠药物使生化指标“转阴”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打破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中医药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浩  张玉亮 《新中医》2000,32(10):56-56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与宿主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认为所以产生免疫耐受,与机体在免疫系统尚未建立或完善之前,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以致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不能识别,因而产生免疫耐受。抗病毒药物仅能杀伤血液、体液内的乙肝病毒,对在肝细胞内发生HBV-DNA整合的病毒无能为力,从而造成抗病毒药物作用有限,这也是慢性乙肝迁延难愈的原因。因此,打破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这可能成为治愈慢性乙肝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我们运用中医理论来探讨免疫…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目前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1.2亿人 [1 ]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 ,大多呈现无肝炎症状和肝功能正常状态 ,很多人只是在义务献血或健康体检时发现血清中 HBs Ag呈阳性。由于其日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受影响 ,较难引起足够重视。但医学研究表明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 ,大多数人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 ,由于多种原因 ,约有30 0 0余万人转化为慢性乙肝病人。医学界现在普遍认为 ,对病毒携带者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主要靠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健或恢复 ,来达到清除体内乙肝病毒。为了防止和减少 HBs …  相似文献   

4.
从温病学理论看HBV的中医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浩杰 《河南中医》2003,23(6):16-16
乙型肝炎 (HBV)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据最新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 3亿多人为慢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 ,我国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率约为 10 % ,全国有一亿两千万人携带乙肝病毒 ,其中约三千万为肝炎活动状态。乙型肝炎易致肝硬化及肝癌 ,给患者的肉体及精神带来极大痛苦。而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有效的两种抗乙肝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价格昂贵、副作用多、停药后易复发 ,因此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并无根治药物。中医药依托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 ,在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迄今对乙肝病毒的属性及致病机理的认…  相似文献   

5.
李映智 《陕西中医》2012,33(6):767-768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病理阶段,也是肝脏损伤的自我修复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2]。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调查发现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7.18%[1],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大多数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然而现代医学不主张治疗的HBeAg阳性HBV携带者,却面临着高度的传染性与疾病进展的较高风险。为此,我们采用肝康方治疗临床结局高风险的HBeAg阳性HBV携带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HBVD-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蔡林 《河南中医》2004,24(6):83-86
目前,我国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之众,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500万人,每年有大约40万人死于乙肝引起的相关肝脏疾病,防治任务相当艰巨。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由于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笔者现将近两年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各地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42.4%~80.7%,每年发病人数约269万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1.2亿(占全世界的1/3以上),慢性乙肝病人约有220万人,少数病例(乙肝、丙肝、丁肝)并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故我们在总结多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探索、筛选出治疗有效、重复性较好的中药组成抑扬合剂,通治各类中医分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研究该合剂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感染疾病,虽然慢性乙肝疫苗的普及在疾病预防之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然而据统计我国人群感染率仍较高,部分地区感染率达 35%以上[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为抗病毒治疗,其能够干预乙肝病毒复制过程,在延缓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减少肝功能失代偿等方面的作用均较为显著。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药物[2],虽然长期抗病毒治疗为最合适的方法,然而其也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本临床观察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化肝解毒汤进行治疗,着重探讨了该方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属HBV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达9.09%。根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收效甚微,且对于是否予以治疗,尚未达到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 000万例,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如核苷类和干扰素,具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等缺点。传统中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副作用小,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研究人员的重视。艾叶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价廉易得。对艾叶抗乙肝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艾叶及其成分开发抗乙肝病毒新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或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肝损伤.乙肝病毒是慢性乙肝的启动因子.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止和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是世界性的治疗难题,我国又是高发区,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有3000万,其中每年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因此,积极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重要。电脑肝病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超低频电脉冲技术,用电脑控制时间和刺激强度的电波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使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起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病",数据显示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人;乙肝更是中国人的"心病",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与之相关疾病约造成30万人死亡。其发病机理复杂,迁延难愈,国内外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9.75%。根据报道,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1],慢性乙肝是一个较长期的疾病过程,其流行广泛,传染性强,流行过程复杂,发病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对慢性乙肝患者加强管理,做好家庭防护尤为重要。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传染科有387例患者因个人、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较常见的疾病。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目前的难题。我们采用云芝菌联合胸腺肽治疗小儿慢性乙肝,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高发病率的疾病,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目前属于HBV感染的中高度流行地区,大约有1亿表面抗原阳性的感染者,其中呈慢性病程的约2 000万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往往会发展成肝硬化,进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约有 3千万患者 ,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若不及时控制炎症 ,则可导致肝硬化 ,甚至肝功能衰竭、肝癌 ,每年约有 5 0万人死于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因此 ,慢性乙肝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疗效 ,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研究尤显重要。因为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 ,虽然对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作了统一规范 ,但这些规范仍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上 ,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 ,给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14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组。西医组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则采用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慢性乙肝治疗总有效率、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中西医组慢性乙肝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尸0.05;中西医组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高于西医组,P0.05;干预前两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相近,P0.05;出院时中西医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阳转率,促进肝功能的改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因地制宜辨治岭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慢性乙肝 )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 ,以肝脏炎症反应长期持续或反复活动为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报道 ,全世界感染HBV者约占全球人口的 5%。我国属乙肝大国 ,目前约有 1 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发病人群超过 30 0 0万。而岭南地区 (主要包括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 )HBV携带率及慢性乙肝患病率均居我国其它省市前列 ,这与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人群体质、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充分认识上述诸因素在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中的作用和地位 ,对岭南地区慢性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