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保肾乙丸对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大庆  王钢 《中医杂志》1997,38(11):667-669
本研究对行腹膜透析患者予口服中药保肾乙丸治疗,以观察其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将54例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尿量(UV)、残余肾功能(RRF)、尿素KT/V、肌酐清除率(Ccr)均较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7例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基础治疗及尿毒清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计算残肾KT/V、透析KT/V参数水平评定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通过治疗前后尿量(UV)、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残余肾功能(RRF)评定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通过治疗前后血清和透析液中VEGF表达评定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透析KT/V、残肾KT/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V、eGFR、RR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Scr、BUN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透析液中VEGF、血清中VEGF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尿毒清颗粒能够通过抑制肾细胞高代谢,增强患者透析充分性,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通过抑制血细胞变形,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尿毒清胶囊。观察2组临床症状积分及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量(Vu)、腹膜透析超滤量(V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也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在改善纳差、恶心呕吐方面,疗效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后KT/V、RRF、Vu均见下降,Vd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KT/V、RRF、Vu下降更为显著,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尿毒清胶囊具有延缓CAPD患者的RRF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宁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益肾宁"口服,定期测定透析相关指标,观察中药益肾宁对于RRF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血清肌酐清除率(Ccr)、RRF、24 h尿量均下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Ccr、RRF、24 h尿量较治疗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的透析剂量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中药益肾宁可以有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RRF。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对脾肾气虚型腹膜透析(PD)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脾肾气虚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充分透析及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脾肾气虚症状积分、残余尿量、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rKT/V)及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 C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脾肾气虚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残余尿量、残余肾eGFR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丢失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KT/V及rCcr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丢失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祛毒丸可明显改善PD患者脾肾气虚症状,同时起到延缓残余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0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和生化参数的测定,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分析年龄、原发病和透析时间、溶质清除及透析充分性(超滤量、Kt/V、Ccr)、残余肾功能(残余尿量、残余肾小球滤过率)等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营养不良对CAPD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的丢失率、Cc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老年、糖尿病、透析时间长、微炎症状态、残余肾功能丢失、蛋白质量摄入不足是高危因素。营养不良患者贫血发生率、EPO的应用总量、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条件的CA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CAPD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少量开水吞服,每次10粒,每日3次,餐后服。所有患者每3个月行残余肾功能(RRF)测定,治疗前后检测24h尿量、血压、血清白蛋白、血和尿肌酐、血和尿尿素氮并计算Kt/V、肌酐清除率(CCL)。结果治疗组前后的血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CL为(64.1±15.6)L/周/1.73m2,Kt/V为(1.84±0.18),均优于对照组CCL(58.2±14.2)和Kt/V(1.63±0.16)(P0.05);两组24小时尿量均有减少,但对照组较治疗组减少明显(P0.05)。前6个月两组RRF都未见明显下降,但9个月时两组RRF都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结束时治疗组RRF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CAPD病人残余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束永兵  文艳 《陕西中医》2021,(4):486-488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尿毒症腹膜透析的疗效及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基础的西医治疗与腹膜透析,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在治疗结束时记录患者的腹膜透析情况; 组间、组内比较残余肾功能、残余尿量、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①两组24 h尿量、残肾功能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②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组间比较,治疗组水平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口服,能够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同时可提高Hb、ALB水平,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排毒保肾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残余肾功能(RRF)水平、24 h尿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畏寒肢冷、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懒言气短、舌淡有齿痕及脉沉细积分和BUN、SCr及i 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b、ALB及24 h尿量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RRF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RRF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保护残余肾脏功能,改善HB、Alb及i PTH水平,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在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符合纳入条件的腹膜透析患者7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腹膜透析的同时给予缬沙坦及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本院自制排毒保肾丸,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各疗程结束时残余肾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透析相关指标及其他相关指标,并于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透析后4,8,12周两组RRF,24 h尿量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RRF下降速率,24 h尿量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血肌酐(SC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BUN,SCr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可延缓腹膜透析患者RRF减退和尿量下降,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贫血,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