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丁勇 《中医学报》2016,(12):2025-202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给予降血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等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方法。对照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推拿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deficit scores,ND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Ashworth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Fugl-Meyer(FMI)量表评价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χ~2=4.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ND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BBS和FM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BI、BBS和FMI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肿面积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汤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脑病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汤内服,连续治疗10天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缺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5.0%);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观察组更为良好,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血肿面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P0.05),LVESD、LVEDD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SD、LVEDD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神经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黄丽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02-100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发病24h内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入院后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1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瘀汤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的实际价值,探讨通瘀汤影响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随机纳入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通瘀汤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改善情况和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瘀汤对提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也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元明 《当代医学》2011,17(19):150-152
目的探讨祛邪开窍法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祛邪开窍法方药。于治疗前及治疗14d、30d时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d、7d、14d时检测血浆ET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3d、7d、14d血浆E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合用祛邪开窍法方药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黎黎  赵志斌  韩静 《当代医学》2011,17(29):143-144
目的观察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应用醒脑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通过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GCS评分亦明显提高。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伴意识障碍对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作业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康复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制作随机表,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作业治疗,均治疗1次/d,5次/周,共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FMA[(45.37±5.12)分、(38.80±4.35)分]均高于治疗前[(31.37±4.33)分、(32.57±4.19)分,t=16.025、14.297,均P < 0.05],治疗后治疗组U-FMA高于对照组(t=5.352,P <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MBI评分[(57.83±6.65)分、(47.33±5.68)分]均高于治疗前[(41.17±5.97)分、(40.17±7.01)分,t=25.673、15.577,均P < 0.05],治疗后治疗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6.572,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 vs. 73.33%,χ2=4.706,P < 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作业疗法可对脑卒中伴有上肢运动障碍起到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 min,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天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血清氧化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NO、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保护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氧化因子水平,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枢性促进(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疗效,观察其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营口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康复训练和醒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围针结合手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手法治疗组40例,围针加手法治疗组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单纯手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80.0%,复发率为20.0%;围针加手法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4%和97.8%,复发率为8.7%,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针加手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比用小针刀结合浮针治疗与传统推拿、针灸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菱形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结合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8%,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结合浮针治疗菱形肌损伤,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8例,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并针刺观察组所取穴位的旁开0.5 cm非经非穴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a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IGF-1、MMP-2、MMP-9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IGF-1水平均升高,MMP-2、MMP-9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IGF-1水平较高,MMP-2、MMP-9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IGF-1、MMP-2、MMP-9水平,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MMP-2、MMP-9水平,提高IGF-1的水平有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