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唐胜修  徐祖豪 《医学文选》2002,21(4):544-546
脑梗塞为临床多发病 ,致残率高。针灸是脑梗塞的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脑梗塞是中医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有关针灸治疗脑梗塞的报道颇多 ,现就近 5年来针灸治疗脑梗塞的报道综述如下。1 治疗方法  云燕等[1] 采用火针点刺百会 ,点刺尺泽、委中浮络出血为主 ,治疗急性脑梗塞 66例 ,设单纯药物降纤酶对照组 62例 ,2个疗程后火针通络疗法优于单纯用药物对照组的疗效 ( p <0 .0 5 )。符文彬等 [2 ]将符合中医辩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且病程在 1 0日以内的 41例患者随机分成眼针加药物组 (眼针取患肢侧上焦区、下焦区 ,健肢阳陵泉、内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水平。方法:总结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良好,但某些方面研究还不够透彻,如针刺配合何种疗法疗效更优及疗效评价标准等尚存在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困扰着各国人民,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灸以其安全、简便、效果良好的优势在AD的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归纳了近5年针灸治疗A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总结了针灸通过调节异常蛋白的水平、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保护神经元、调节能量代谢、抑制炎性反应、上调自噬活性水平等途径达到治疗AD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A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老年人多发,起病隐匿,主要影响学习、记忆、行为功能.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方法尚不统一.本文主要探究中医药针灸疗法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进展,从目前公认的病因学说和超微结构角度进行论述,总结近15年的文章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l907年病理学家Alzheimer首先描述了AD病的组织学改变。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主要临床症状为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和行为障碍,早中期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自制力和理解力丧失,晚期则为记忆力完全丧失、语言、行为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7.
对近10年来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及总结,表明针灸在对AD模型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脑内蛋白质含量、抗自由基氧化损伤、脑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影响信号传导通路和干预突触改变、减少神经元的丢失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认为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是多途径的,体现了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早已经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但其机制并不明确。过去的几十年来,世界上若干国家的科学家致力于其治疗有效性及机制的研究。实验室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抑制对神经系统有害的因素产生,促进具有保护作用的因素,从而发挥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针灸可以引发不同脑区的激活或者去激活以及调节脑区之间功能连接,而这种脑效应可能是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疗法具有简便廉效验的特点,临床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应用广泛,效果肯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针灸对本病的治疗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寒湿、瘀血、湿热、肾虚证型四方面对各种针灸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行为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利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轻度AD病人的行为障碍。结果:65%轻度AD病人具有行为障碍,其中具有精神病性症状者为20%;抑郁者为35%;人格改变为55%。讨论:行为障碍是轻度AD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收集近年来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单纯针刺法、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艾灸法、推拿法等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其中加强针感效应是各医家寻求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很多实验研究证实针刺预处理可以启动机体内源性的自我保护机制,抵抗随后可能发生的疾病损害,为中医"治未病"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观点提供新的证据,就此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指血浆中脂质的量和(或)质异常,主要表现为血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18 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3.65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0.91mmol/L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2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结合,针刺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能在临床上产生更好的疗效。文章从针刺与不同药物结合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电项针是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电刺激相结合运用的一种针灸方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五官科等疾病中运用广泛且疗效显著。本文对近年来电项针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电项针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电项针的运用基础,同时总结众多医家临床选穴经验,分别从失眠、延髓麻痹、突发性耳聋、声带麻痹等疾病分析电项针的临床运用,以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痛经病例除了针刺关元、归来、三阴交、地机、足三里、太冲穴位外,配合次髎,十七椎的穴位埋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患者黄体中期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变化。结果4:8例病例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孕酮(P)含量明显上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了解近5年来国外针刺临床研究的具体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在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计量学方法对文献中针刺疗法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适应证、操作技术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6篇文献。涉及33个研究国家,其中韩国、美国、德国研究量最多;研究涉及23个疾病系统(115个病证名),从ICD疾病系统分类看症状、体征或临床所见这一类的研究最多,从病证的性质看疼痛类病证研究仍占多数;与1996年WHO向世界推荐的针灸适应证比较看,建议新增一类适应证50种,6项原有适应证建议升级为一类;国外针刺治疗以仅手针为主,少量配合电针,治疗频率多2~3次/周甚至更少。结论 针刺疗法在国外持续发展,适应证较前明显增多,但针刺操作及治疗频率较国内不同,尚需加强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落枕或称“失枕”,又称颈部伤筋,是一种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传统针灸疗法在对其治疗上效果明显。笔者将2007--2012年期间针灸治疗落枕的方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医学,特别是针灸学,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治疗医学,有着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研究针灸的作用机理,将对针灸的国际化应用产生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中医科研中心对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利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的检测,更直观的显示出了针灸的独特功效和相关机理,为针灸的量化及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