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虽无子宫纤维瘤的明文,但早在四千年前(或者说三千年前)即有癥瘕这令病名了。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三阳急为瘕”,抱朴子:“夫癥瘕不除,则坐祸疾”。注云:“腹中积块坚者曰癥,有物形、或聚或散者曰瘕”。子宫纤维瘤,当属癥痼疾也。金匮玉函经“妇人妊娠病脈证篇”:“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注云:“或因风寒,或因劳伤,停蓄於内与血相搏而成块,往往见於脐下。”是癥痼之疾,当亦包括子宫纤维瘤也无疑。我国数千年中,历代劳动人民向癥瘕作斗争,取得经验而列入方者甚多,汉、唐以来,不下百个,大多以  相似文献   

2.
正《金匮要略》有"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疟病脉证并治》)的记载。此虽将癥、瘕并称,但两者其实分属不同病证:有形可查,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无固定形状且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为"瘕"。临床结合患者病性,则血病多为癥,气病多属瘕。但通常情况下临床难以将二者明确划分,故并称"癥瘕"。《金匮要略》关于癥瘕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3.
妇科病涉及妇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包括经、带、胎、产诸疾;妇科疑难病,如妊娠癥瘕、妊娠腹痛、不孕等疾病的治疗更是复杂棘手。其中妊娠癥瘕病,妊娠与癥瘕共存,若攻伐太过恐伤胎儿,须兼顾正邪关系,掌握尺度;妊娠腹痛日久,可伤及胎元,导致小产,需掌握用药时机及准确性。耿建国教授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妊娠癥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妊娠呕血、苓桂术甘汤及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妊娠腹痛、理中汤类治疗不孕,诸疑难病症均取得显著疗效。故择其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盆腔疼痛症是妇科常见症及疑难病症,涵盖西医众多疾病,常见于中医的痛经、带下、胎动不安、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癥瘕、妇人腹痛等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常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陈慧侬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临床诊治妇科盆腔疼痛症以症候为着眼点,分析其病因病机,结合经、带、胎、产等疾病特点辨证论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总结赵瑞华教授运用鸡内金-薏苡仁药对治疗妇人癥瘕的临床经验。认为妇人癥瘕以血瘀为基本病机,正气亏虚为致病之本,治疗以磨积消癥为宜,临证常配伍鸡内金-薏苡仁药对。二药合用温和化瘀而不伤正、健运脾胃以扶正祛邪,于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处方中配伍,治疗妇人癥瘕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景岳全书》中妇人归一卷有关癥瘕的专篇论述,探讨祖国传统医学在妇人癥瘕的证治。主要通过对《景岳全书》的仔细阅读,浅析其中妇人癥瘕的相关原文,并参阅相关注解,阐述妇人癥瘕的因机论治。癥瘕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景岳全书》中明确指出"癥""瘕"二者之别,并归纳其病因病机乃"总之非在气分,则在血分",诊治时当以辨清气血,分而治之。《景岳全书》立意颇有特色,对后世妇人癥瘕的辨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妇人癥瘕是指女性下腹部的有形包块或无形痞满的疾病,是临床上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会影响到妇人的经、带、胎、产等生理活动,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从中医文献、临床研究的角度来叙述历代医家对妇人癥瘕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认识,以及现代临床治疗的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桂枝茯苓丸源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瘕的功效,主治瘀阻胞宫证。后世医家据此理念,衍化扩充,颇多治验,尤其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产后癃闭等疾病颇具功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梳理宋元时期主要医家及其代表著作,研究这一时期对癥瘕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和发展。宋元时期简化了癥瘕病证名称,并逐渐把癥瘕归类于积聚范畴;发展了癥瘕病因病机,对妇人癥瘕的发病机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在癥瘕的治疗上不断完善,并创制了一系列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
正癥瘕是腹内有积聚痞块的统称,癥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指腹中痞块,时聚时散。癥瘕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如"妇人素有癥病……为痼害";"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等。《金匮要略》对癥瘕的成因、脉证、治疗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一些经典方剂,在现今临床上仍常被使用。陈士铎为清代名医,其在辨证论治方面上  相似文献   

11.
桂枝茯苓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是为妊娠宿有癥病以致漏下不止而设。我们在临床上习用此方治疗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典古籍对妇科癥瘕辨证论治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癥瘕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以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之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为癥瘕[1]。癥瘕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  相似文献   

13.
桂枝茯苓丸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篇》。书中指出:“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本段条文不仅阐述了妇女妊娠与症病的鉴别,而且首次提出以桂枝茯苓丸治疗妇女症痼病的方法。1《内经》对瘕的认识之为病,又称为瘕、积聚。女性瘕以下腹部包块为特征,包块可发生于胞宫、经脉、胞络及盆腔其他部位,包括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简称内异症[1].祖国医学中没有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包块、不孕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痛经”、“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其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胞宫、冲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确切疗效,现将近年来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最为常见且棘手的疾病,中医将其归于"癥瘕""妇人腹痛""不孕"等范畴。该文阐述近年来中医体质与内异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异常等,是导致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不孕、异位妊娠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其特点为易复发、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属于中医古代医籍中"带下病""癥瘕""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CPID主要是根  相似文献   

17.
李振华  陈源 《新中医》2017,49(9):159-160
正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本病为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可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症、盆腔疼痛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生育年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其下腹隐痛、低热起伏、白带量多、月经不调等主要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症等范畴。慢性盆腔炎病情缠绵难愈,病机多虚实夹杂~([1])。经长期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张景岳在《妇人规·癥瘕类》中对癥瘕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现针对其关于癥瘕的论治思想及方药应用特点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学方法对《妇人规·癥瘕类》中所列方剂及其所使用的药物种类、性味归经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癥瘕类论列总方73首,其中见于《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共65首,和阵与补阵居多。所用高频药物中,以补气药、理气药、补血药为多。结论:张景岳认为癥瘕病在气分、血分,治疗上以调气为主,兼以消癥。用药偏重补益和理气药,甘辛药物居多,并且多考虑脾肝胃肾的功能。张景岳立论精当有所创新,用药师古而不泥古,其辨治思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枝茯苓丸源于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组成[1],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结之功。主治妇人素有瘕病,瘀阻胞宫,血溢脉外,漏下不止之症。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而被历代医家广泛使用。后世医家在继承原方基础上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不但用于治疗妇科其他疾病,并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骨科、男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各科疾病。现就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的专著,最早将癥瘕单独作为一类疾病设专候论述,系统全面论述了癥瘕的临床特征,并对癥与瘕进行了辨析。指出外邪侵袭、脏腑虚弱、饮食不节、经期产后调摄不慎为癥瘕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倡导导引调摄之法以增强人体正气。癥瘕相当于现代胸腹部(如胃、肠、子宫)的良恶性肿瘤,巣元方重视脾胃的枢机功能,注意顾护正气,为现代肿瘤的中医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