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影响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 ,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显像技术对椎动脉血流异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从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1 2月以来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1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及转颈时 TCD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 ,进一步研究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 1 1 0例。病例选择参照最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8年 ,其中年龄最大为 74岁 ,年龄最小 1 8岁 ,平均年龄 47.5岁。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针刺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天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m、Vs、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改善椎动脉Vm、Vs、Vd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椎动脉Vm、Vs、Vd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在于观察针灸与推拿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将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方法:治疗组为针灸推拿并用,对照组为单纯针灸。结果:显示针推并用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针灸。结论:针灸疏通经络,推拿活血化瘀,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生于中年。笔者自 1997— 2 0 0 0年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96例 ,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男 3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70岁 ,以 35~ 50岁多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7年。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56例 ,药物治疗对照组 4 0例。两组资料比较 ,其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以及影像检查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 ,甚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颈后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百会、风池(双)、风府、翳风(双)、风门(双);药物组口服西比灵。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药物组的70%(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VA、BA的Vm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针刺组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颈后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提高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颈椎病椎动脉型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取自身时照方式,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62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TCD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活血方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观察不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针刺组40例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及颈椎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和结论 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水针组颈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大于针刺组(P〈0.01),并能明显改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P〈0.05)。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治疗与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3例,药物组32例,观察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1.86%,总有效率97.67%,药物组治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84.37%,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TCD检查血流速度均增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电针组增快速度大于药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坐位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左右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进行比较.结果:VA、BA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密集型触骨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密集型触骨针法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8.2%、70%,P0.05,治愈率分别为70%、30%,P0.01;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缓解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2、0.001、0.005、0.0030.01。结论密集型触骨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3.
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对196例患者分别采用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治疗组)与单纯牵旋手法(对照组)治疗后,即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右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并作治疗前后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双侧VA、BA的Vpeak、Vmin值经治疗后明显加快,接近或已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而PI及RI值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部血供,降低血液粘稠度,达到标本兼治、调整内外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短波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短波配合针灸治疗组(A组)63例,口服西比林组(B组)62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A组的疗效高于B组,A组治愈率(60.3%)也高于B组(37.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经过6个月随访,A组复发率(8.1%)低于B组(22.4%),两组复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灸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针及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灸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2%和96.4%,对照组分别为37.5%和83.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清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86-687
目的观察温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安昧生 《光明中医》2020,(3):399-40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针灸法治疗,观察组行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及上肢麻木)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比对照组高,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旋颈试验阳性率、眩晕评分及头项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及头项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