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运用AF系统复住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32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随访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诊5~38个月,平均23.6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90.2%。【结论】AF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cobb,s角矫形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治疗,了解神经功能变化,X线测定术前和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T测定椎管狭窄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少,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椎管狭窄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自体骨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有效恢复前柱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固定植骨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4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20例骨片复位,伤椎高度,C0bb角恢复满意;4例恢复基本满意。结论AF系统结构简单,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疗效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后路矫形内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观察组45例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术,对照组40例行后外侧植骨术,比较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前缘和后缘高度、骨性融合时间和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随访时间(24.28±5.12)月。观察组伤椎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骨性融合时间、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后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使椎体获最佳的骨性融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刘雪芬  朱文雄 《护理研究》2009,(12):3159-3160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及分析采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6例椎管明显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级~3级。[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与指导对于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行4钉内固定植骨(A组),108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同时植骨(B组)。术后随访22~72个月。结果术后及随访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间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B组更低(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更有效地降低后期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8.
刘雪芬  朱文雄 《护理研究》2009,23(34):3159-3160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及分析采用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6例椎管明显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 提高1级~3 级.[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与指导对于侧前路减压固定加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骨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自1998~2006年以来我院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人24例。结果:24例随访6个月~6年,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大部分恢复良好,4例全瘫患者,2例有1~2级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早期手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坚强的内固定,疗效显著。术前、术后正确处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于早期(6h以内)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并充分体现医护配合. 结果:34例患者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均恢复不同程度的日常工作,影像学检查无断钉及固定物松动现象. 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加强围术期护理及监测,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36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2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36例患者33例获3~29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7、6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通过同一切口实现。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均随访9个月以上。影像学显示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恢复到6°,Frankel分级恢复1级者6例,恢复2级者3例,无变化者3例。结果表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并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随访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35(平均13)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84.6%。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Cobb′s角矫形充分的优点是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6-2009-06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7例,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hareles临床效果评定标准评定,神经功能分析。结果所以患者获得6~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椎体近似解剖复位33例,椎体高度恢复4/5者4例。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存在明显差异。全部骨性愈合。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可减少椎体高度丢失及纠正后凸畸形,手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通过同一切口实现。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均随访9个月以上。影像学显示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恢复到6°,Frankel分级恢复1级者6例,恢复2级者3例,无变化者3例。结果表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体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左侧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侧前方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7个月,全部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脊柱序列正常,钢板、螺钉无松动;瘫痪3例无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2例。36例行横突间及小关节植骨,33例行椎管减压。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诊,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其余植骨均融合,伤椎获得骨性愈合,椎体前高、后高分别由术前平均压缩剩余高度的46.4%和93.1%,恢复到术后的94.6%和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3°恢复至术后平均3.5°。1例ASIAA级及25例ASIAB级以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术后均有1~2级以上恢复。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及开窗减压适应证,按需要行后外侧充分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于早期(6h以内)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并充分体现医护配合。结果:34例患者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均恢复不同程度的日常工作,影像学检查无断钉及固定物松动现象。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早期行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加强围术期护理及监测,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片植骨联合AF系统(脊柱复位系统)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和正确体位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脊柱稳定性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自体髂骨经济方便,排异反应少,恢复快,AF系统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高效、可以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