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肛肠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肛管直肠内压观察痔、肛裂、肛周脓肿、低位肛瘘等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的变化,结果显示:肛裂、肛周脓肿病人手术前肛管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手术后压力恢复正常。肛管后正中松解术、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及低位肛瘘切开挂线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手术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不会影响肛门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邓台燕  王万里  杜忠群 《陕西中医》2021,(10):1429-1432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高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7、15 d后创面面积、创面疼痛、创口愈合时间; 评估临床疗效;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检查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和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肠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创面面积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1 d后,血清EGF和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AMCP和ALCT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RRP和ARP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RRP和A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RP和A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可促进肛瘘患者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法联合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治疗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位复杂肛瘘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康复新液纱条外敷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祛腐生肌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3.62%,高于对照组74.4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纱布染黄、创面愈合、腐肉脱落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5 d、术后7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RP、AR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腐生肌法联合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患者,可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及肛肠功能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切断肛门括约肌对于外剥内扎术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使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外剥内扎治疗的基础上切断肛门括约肌。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进行测量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在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和直肠最大顺应性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在肛门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术后橡皮筋脱落时间为分组依据将62例高位肛瘘病例分为3组,试验1组<10 d,试验2组10~16 d,试验3组>16 d。分别观察3组手术前后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改变率)、痊愈后wexner评分。结果试验1组wexner评分与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痊愈后wexner评分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静息压下降率的Pearson的相关系数为0.579(P=0.00)。结论在高位肛瘘挂线术后的肛门功能评估中,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评分具有一致性,且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改变率)较wexner评分评估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
科主任介绍     
正马富明,男,主任医师,自治区"草原英才",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治区重点专科——肛肠科项目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内蒙古自治区保健专家,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主任。专业特长:1、痔、肛裂、肛瘘、直肠肛门肿瘤、肛门失禁、便秘等肛肠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在自治区首次开展:①痔疮微创手术PPH手术,②肛裂、肛门狭窄的纵切横缝微创手术;③肛瘘的虚实挂线并持续引流点滴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常规挂线手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患者选择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疗效指标、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比治疗前及观察组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5)。结论切开挂线引流术能够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持术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106例肛瘘病人为对象,均接受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显效85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28%。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可行性高,对肛肠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不会引发肛门失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术式对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50例,予负压胶圈套扎术、外痔切除术及消痔灵注射术三联术式治疗。2组均术后3周后统计疗效,并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2组术后1、3、7、14 d排便时肛门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包括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3、7及14 d排便时肛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2组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各指标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直肠感觉阈值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三联术式治疗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式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明显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法;记录术后当天、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渗液和发热情况并予评分;同时进行肛门压力检测。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热、渗液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平均治愈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随访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PPH术与Block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需手术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分为治疗组(PPH术)与对照组(Block术),对两组术后排便情况、排便造影、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便造影结果、肛管静息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PH术封闭直肠前突疝囊、降低肛管静息压、改善便秘情况明显优于Block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橡皮筋脱落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各个时间段肛门功能的评估,得出合适的橡皮筋脱落时间段。方法:对62例高位肛瘘病例,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以术后橡皮筋脱落时间为分组依据。试验1组橡皮筋脱落时间〈10 d;试验2组11 d≤橡皮筋脱落时间≤16 d;试验3组橡皮筋脱落时间〉16 d。观察手术前后的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改变率)、痊愈后wexner评分、随访0.5 a复发率。结果:痊愈时对比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改变率试验1组与试验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后wexner评分统计分析结果,试验1组与试验2组组间比较,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挂线治疗高位肛瘘中橡皮筋的脱落时间与术后肛门功能之间存在关联,当橡皮筋脱落时间在11 d到16 d之间时,痊愈后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改变率均明显低于橡皮筋脱落时间小于10 d时。即挂线橡皮筋在这个时间范围脱落,对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护较试验1组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6~61岁。所行手术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2例;肛裂括约肌松解术8例;肛瘘切开挂线术11例;直肠脱垂注射术1例。均在骶麻或腰麻下施行手术,所用麻醉药为利多卡因150~300mg。病人在术后12~24小时未解小便,曾采用条件反射,热敷小腹及肌注新斯的明等方法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60例,依据手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TST术组(n=80)和PPH术组(n=80),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ST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PH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PH术组(P0.05),肛管静息压(RASP)水平显著低于PPH术组(P0.05),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水平均显著高于PPH术组(P0.05)。结论:TST术较PPH术更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肛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试验的设计方法,将24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12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移位、变形等发生率低;肛管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觉功能和直肠肛管反射强度降低幅度对照组明显大于试验组。结论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控性与安全性好,值得作为肛瘘手术的新规范化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予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疼痛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以及肛门失禁、狭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肛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的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环状混合痔较单纯应用外剥内扎术,可以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管静息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期手术切开、挂线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2例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其中肛周皮下脓肿43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一期治愈率98.4%(61/62),1例形成肛瘘。结论一期切开,挂线法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方法简单易行,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而发展为肛瘘需再次手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R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采用PPH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注射穴位包括上巨墟、足三里、神门、天枢、咳肛及背俞穴,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直肠肛管测压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9 d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肛管静息压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PPH术可显著改善RC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保护肛门功能,提高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