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翔  赵进委  恽文伟  钱传忠  陈卓友 《江苏医药》2012,38(22):2723-2724,2636
目的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介入诊疗方法.方法 常规进行主动脉弓造影并仔细观察左侧锁骨下动脉血管的形态,对发现的25例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使用了0.014微导丝支撑下后撤H1导管至左侧椎动脉开口下方造影,对其中6例症状性狭窄患者采用了同轴导管、双0.014微导丝支撑技术及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情况下的支架成形术.结果 主动脉弓造影时25例异位左椎动脉中14例清晰显影,7例间断显影,4例未显影(其后经H1导管超选择左侧椎动脉开口造影时显示,同时发现其起始部存在严重狭窄).25例异位椎动脉近端直径2.5-5.0 mm,起始部正常9例,<50%狭窄4例,50%-75%狭窄5例,>75%狭窄7例.其中6例症状性狭窄患者成功进行了球扩支架成形术治疗.结论 主动脉弓造影能较好的发现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左侧椎动脉,微导丝支撑下椎动脉开口处造影能良好的显示其起始部情况,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治疗其起始部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TCA导丝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入径异常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常规指引导丝通过桡动脉失败的26例患者,更换PTCA导丝指导通过痉挛、狭窄、高度扭曲或发育细小的桡动脉至锁骨下动脉,造影导管沿PTCA导丝前行锁骨下动脉,然后交换为泥鳅导丝,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导丝通过后造影导管推进困难,则改为股动脉入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38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行桡动脉和(或)上肢动脉造影48例(3.5%),进一步尝试泥鳅导丝推进成功22例,失败26例(1.9%);26例中桡动脉近心段端、肱动脉远心端严重扭曲14例(其中合并桡动脉痉挛9例),单纯桡动脉严重痉挛或狭窄7例,桡动脉环3例,桡动脉发育细小2例。在PTCA导丝导引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25例,1例桡动脉环病例,PTCA导丝通过后造影导管不能通过改为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5例中单纯冠状动脉造影13例,PCI病例12例。介入操作完成后复查上肢血管造影,局部血管内膜不光滑4例,局部造影剂外渗2例。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动异常时,使用PTCA导丝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封堵技术治疗1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女10例,男4例,年龄3~72岁,所有病例均经体格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为PDA。操作方式:静脉氯胺酮麻醉后穿刺右股静脉,送入端孔导管(根据年龄选择型号)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穿刺右股动脉,送入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观察动脉导管位置、形态、大小,将端孔导管经动脉导管送入降主动脉,置入交换导丝,撤出端孔导管,沿导丝送入鞘管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及内鞘,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内端,X线透视下将其送至降主动脉,小心推出封堵器单盘,待其完全张开后,将外内芯一起回撤,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9-04-2001-04采用导管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30例。年龄24-35岁。均于术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确诊。其中双侧输卵管不通26例,左侧输卵管不通1例,右侧输卵管不通3例;原发性不孕11例,继发性19例。婚后不孕最短2年,最长10例。均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Ftc-900导管组成,在500mA带闭路电视X线机下进行。患者仰卧诊视床上,取头低脚高位,常规消毒铺巾,先将9F导管经阴道插入宫颈,其前端停留在官腔的下部,再将5F导管经9F导管插入子宫腔内,用60%复方泛影葡胺10ml行子宫造影,显示子宫形态和子宫角部,然后将0.035导丝经5F导管插入子宫腔内,用5F导管一起插入子宫角部,退出0.035导丝,再将3F导管与0.035导丝经5F导管插入至输卵管内,缓慢推进导丝及导管,反复数次后,退出0.035导丝,经3F导管推注5ml造影剂,如造影剂到达输卵管伞部,示阻塞的输卵管再通,退出3F导管,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穿刺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简单安全,操作时借助于电视录像成功率高。我们缺乏这一设备而在萤光屏透视下操作取得了一些经验,至今已作了18例(24~71岁,初期有3例失败,其中一例改作腹主动脉造影),其办法如下:采用股动脉作穿刺点,利用17号脑血管带芯造影针穿刺,进入股动脉后放入导引钢丝进入腹主动脉,拔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置入国产尖端弧形导管,将导管尖端对准需造影的一侧,  相似文献   

6.
陈建五 《江苏医药》1996,22(3):211-211
我院1990~1994年采用国产F,动脉造影导管公径约2mm,1F=1/3.14mm)进行胸腔引流气胸32例计37例次,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9例,女13例。气胸类型:闭合型8例,交通型26例,张力型3例。其中3例气胸复发2~3次,单侧肺压缩平均48%。随机抽取我院既往经胸腔闭式引流气胸住院病人37例为对照组,其单侧肺压缩平均50%。二、方法局麻后用动脉穿刺针刺人胸腔,从针孔送人导丝,退穿刺外,导管沿导丝送人胸腔约80mm,退导丝并用敷料股市固定导管。导管末端接三路阔,先胸腔测压再接引流瓶。待肺复张拔除引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开展,我国很多基层医院已开展了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及经皮肝穿胆道置管引流(PTCD)。我们将带侧孔PTCD导管置过梗阻段3例成功,使造影更加准确可靠,使PTCD外引流改成了内支撑引流,从而改善了PT-CD外引流的缺点,现报告如下: 例1,女,60岁。进行性皮肤黄染一个月住院。B超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行PTC术,见肝总管梗阻,进一步做PTCD,在距导管尖端4cm~6cm处做4个侧孔,置入导管,使尖端到达梗阻部,导管内放置无尖端导丝增加导管强度,将带导丝之导管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我院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后,我们采用介入方法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6例,疗效较好,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4岁,平均54.5岁。左下肢静脉血栓43例,右下肢静脉血栓8例,双下肢静脉血栓5例。介入治疗时间:发病后72h内5例,1~2周28例,>2周23例。1.2介入治疗①穿刺部位选择:常规穿刺健侧股动脉,穿刺插入泰尔茂产6F鞘组,经鞘管插入超滑导丝及泰儿茂产5F或6FRH血管造影导管或超滑导管至患侧股动脉内造影;②通过造影明确病变情况,经导管给予动脉内灌注…  相似文献   

9.
林生庚  鄢爱梅  曾小庆 《江西医药》2009,44(11):1102-1103
目的探讨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待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送入导丝,沿导丝送扩张管以扩张通道,之后拔出扩张管。再沿导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内.撤除导丝,用缝线固定导管,抽液留标本化验,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56例患者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任何并发症。留置时间1—5d,引流量为250~1750ml,经超声心动图或胸部CT检查证实极微量心包积液,可拔出深静脉留置管。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可避免心肌损伤及反复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0.
胡广全  王晓晨  许邦龙  何非  王凯  高峰  方玉  杨婷 《安徽医药》2018,22(6):1043-1045
目的 探讨应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在处理冠脉介入桡动脉痉挛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两种不同处理策略中随机采用一种处理策略,共计60例.导丝联合球囊组(WAB组,n=28)采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处理桡动脉痉挛,完成经桡动脉入径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药物组(Drug组,n=32)采用沿鞘管侧或造影导管、指引导管中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WAB组重度痉挛占71.4%,弥散痉挛占42.9%;Drug组重度痉挛占68.8%,弥散痉挛占40.6%;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AB组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指引下操作5F造影导管或6F指引导管通过痉挛部位,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92.9%,Drug组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AB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7.1%);Drug组出现血管并发症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发生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辅助导管通过痉挛部位,以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该方法安全可行,尤其适合无其它血管路径可替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双J导管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报告很多,但对非手术条件下用双J导管治疗输尿管狭窄报告较少。本文重点简述在非手术条件下通过双J导管用导丝做引导,因导丝前方为软可变形易通过狭窄段。再将双J导管套在导丝上,后方加推进管将双J导管送入输尿管。在狭窄段形成支架,让狭窄段修复后再拔出双J导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周围血管创伤腔内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推演性探索战时创伤的救治策略。方法 2009年9月—2015年12月,采用腔内修复方法治疗周围动脉损伤26例。血管造影确定血管创伤具体部位,精确测量创伤段动脉直径和长度。导管、导丝相互配合送至损伤部位并建立"工作轨道"。若导丝通过血管受阻,穿刺远端动脉,经创伤段动脉近、远段,采用导丝抓捕技术贯通动脉损伤段,建立"工作轨道"。经健侧股动脉或患侧远端动脉植入血管支架,修复血管损伤部位。结果 26例均取得腔内修复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0.8±12.7)个月,病例随访行CT血管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所有随访病例每年1次的血管造影检查,仅2例支架腔内出现狭窄但未超过50%,仅给予球囊扩张。均未发现支架断裂、移位、变形情况。结论周围血管创伤腔内修复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中、远期疗效肯定;为战时血管创伤的快速救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于1980年初,用国产的颈动脉穿刺针,导丝、导管,作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脑血管造影12例。现初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介入性导管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医源牲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已成为常见并发症。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我科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290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产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的效果。方法 我们于2003年9月起对12例膜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了封堵;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迹.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直径6~12mm(平均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结论经导管置人国产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E)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施超  朱华 《淮海医药》1998,16(4):3-4
目的:介绍非手术性输卵管再通的介入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评价其价值。方法:对10例输卵管阻塞患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宫颈插管至宫角部进行选择性造影、通液治疗。结果:本法疗效评定复通率达80%,其中中段阻塞复通率达100%。结论:在X线电视下引导.药液直接作用于输卵管,与传统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通液相比明显增加对输卵管腔压力,促使组织粘连分离松解,加之导丝疏通,使复通率增加。由于减少宫腔扩张、输卵管痉挛,并发症少.病人痛苦轻易于接受,较传统法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各步骤进行优,减少冠状动脉造影耗时、并发生、X线曝光时间等。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20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优化组,采用先行右冠造影后行左冠造影方式,导引导丝应用2.6 m泥鳅导丝;B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先左冠造影后右冠造影方式,导引导丝应用1.8 m泥鳅导丝。通过对比手术耗时、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来评估二者优劣。结果优化组在手术耗时及X线曝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有所减少,主要表现为前臂血肿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减少。结论优化冠状动脉造影流程是有意义的,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丝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应用的技巧及护理配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共行ERCP操作162例,借助导丝引导插管者134例,其中插管困难者43例;采用切开刀直接插管者28例。结果灵活应用导丝会提高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丝在ERCP操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插管困难ERCP更为重要,效果肯定。巧妙地运用导丝技术可以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病人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依个人习惯我们使用5F TERUMO OPTIPORQE RADIL桡动脉造影导管。结果造影成功190例,成功率为95%,10例失败,为血管严重痉挛而无法进入导管,局部血肿7例(3.5%),3例(1.5%)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无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的穿刺局部并发症少见,病人更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诊断与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9F、5.5F、3F用轴导管导向法,在X线监视下经阴道放入,分别置于宫颈部、子宫角部及左右输卵管,造影证实后,行再通术。结果: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8个月,51例双侧输卵管通畅,有效率达96%。结论:输卵管阻塞同轴导管导丝导向法介入治疗是一种简便、实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