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  金季玲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07-1107
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养阴清火法治疗经行吐衄岑伟良经行吐衄,古称倒经或逆经,是措女子在月经来潮期间或经前经后一二天出现吐血、衄血,而月经量少或不行之病症。古人多以血热气逆为其病因,认为月经来潮时冲脉气盛,血海满盈,如素有郁热者血为热迫,则上逆而为吐衄。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3.
女子在月经将要来潮前的1~2天,或是正值经行之际,或月经刚刚干净的1~2天,口鼻出现周期性的少量出血,但数日之后可自行消失者,称之为"经行吐衄"。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胃火炽  相似文献   

4.
“逆经”又称倒经 ,指妇女月经来潮前或正值经期出现口鼻吐衄血 ,而不见经来或月经量少的一种证候。现代医学称之为“代偿性月经”。其病因为 :过食辛香燥烈之品 ,脾胃蕴热 ,影响冲任致血热妄行 ;素性急躁 ,郁怒伤肝 ,肝郁化火 ,火炎气逆而迫血上逆 ;或肝肾阴虚 ,虚火内炎 ,灼伤血络使血溢上行 ;或瘀血内阻 ,血行不畅 ,血不循经 ,发为经行衄血。可见 ,血热妄行与气逆血瘀是逆经发生的根本原因。逆经的治法 ,历代医家均有详尽论述。《傅青主女科》用顺经汤 ,平肝以顺气。《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云 :“经前吐衄为热壅 ,三黄四物大芩连 ;经…  相似文献   

5.
<正> 凡月经来潮时,或经前数日,出现吐衄,而吐衄与月经同时停止;或虽无经行,却吐衄犹如同月经一般,周期性歇至,此倒行逆施者,称“逆经”或“倒经”,今谓“经行吐衄”。现遇“逆经”(子宫内膜肺异位症)一例,殊属罕见,特报告如下: 汤××,32岁。83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因第2次妊娠4月余,于82年10月26日引产。因胎盘残缺而行清官术。术后阴道出血,淋漓  相似文献   

6.
<正>代偿性月经属中医"经行吐衄"、"倒经"、"逆经"、"错经"等范畴。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有规律地出现吐血,衄血,同时可伴有月经量少或月经闭止不行,症状每伴随月经周期发作。1病因病机本病病机主要为血热气逆,冲任失调。气为帅,血随气行,气郁化热则血热而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经行之际,血不下行而随冲气上逆,出于鼻则为衄,走于口则为吐血。除  相似文献   

7.
倒经在妇科病症中称之为经行吐衄,临床亦称逆经.沈氏《女科辑要》认为此症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热上冲所致.笔者认为,倒经大多属于肝郁化火,肝火上逆,肺胃蕴热所致;或木火刑金发为鼻衄,热蕴于胃常则吐血齿衄;亦有少数为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水不制火,血不循经而发,挟火循冲脉上行所致,月事不巡其常道,诱发吐衄. 临床倒经的辨证治疗,主要抓住“火”与“逆”之病机.以解郁、清火、降逆、引血下行为主,在抑阴抑阳,清肝凉血,清除肝、肺、胃郁热的同时,佐用引血下行之法,大致药物如:清解凉血类有丹皮、郁金、紫草、栀子、生地、赤芍、旱莲草;引血下行类有牛膝、乌梅等.  相似文献   

8.
逆经治验     
逆经亦称“经行吐衄”,是妇女在月经期出现口鼻吐衄的一种证候,现称“代偿性月经”。逆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血热则易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治该病,应本“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9.
经行吐衄不孕案1则林丽华,陈益石经行吐衄一证,乃妇女每因月经前数天或行经之时,突然口鼻出血,称为经行吐衄。吐衄之后,常使月经量少或停止,似待倒行逆上,故俗称"倒经"、"逆经"。笔者临证数十年,学习家翁陈映山名老中医治女科杂病经验,略有心得,现举验案1...  相似文献   

10.
临证便览     
月经来潮前一、二天,或正值经行时,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每伴随月经周期发作,常可导致月经减少或不行,似乎月经倒行逆上,叫经行吐衄,古称倒经或逆经。病机主要是血热气逆,治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卢苏 《国医论坛》1996,11(3):34-34
经行吐衄,系指经行期间或行经前后所发生的周期性口鼻出血。《傅青主大科》曰“经逆”,《叶天上女科》称“逆经”、“倒经”。患者多伴有经水减少,甚至经闭不行.类似于现代医学之“代偿性月经”。前人治疗本病多从调肝着手,笔者积临床之验,以为治肾为要,试就其治疗体会介绍如下。经行吐衄.总由血热气逆而成,夫气热则血热而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浇,《内经》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但之所以形成血热气逆,动乎冲任,是与肾阴肾阳的失调有关。笔者临床所见,逆经之病因病机大凡有三:①肝经郁火:抑郁悉怒,肝气佛逆.相火内盛…  相似文献   

12.
逆经的表现为月经来潮1~2天,或正值经行时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每伴随月经周期发作,而月经减少或不行,正如<叶天士女科>云:"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日逆经".笔者把产生逆经的发病机理归纳为"血热气逆".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热则血热而妄行,气逆则血逆而上溢;气主摄血,气虚、摄血无主,血溢于上则行经吐衄.导致血热气逆,经血倒行的原因为血炽热盛,肝经郁火,肺肾阴虚,脾气不足.现将分型辨治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行吐衄,俗称倒经、逆经,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青年女子居多。吐衄多在经前经期发生,以鼻衄为主,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兹结合个人临床点滴经验,对其辨治简述三条,以供同好。一、清肝降逆:经行吐衄之发,主要由于子宫冲任之气上逆,动乎心肝气火,犯乎口鼻之窍所致。所谓倒经者,即指此经血逆行之象。因而治法重在通达月经,清降气火,稍加轻清止血。笔者临床以自拟倒经汤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妇人经行吐衄多例,均获显效。现简介验案一则如下:柯××,32岁,农民。半年来经行吐衄,服多药无效.诊见:颜面潮红,多怒,舌边红赤,脉弦数,经色鲜红,经行或衄或吐、量时多时少。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3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二剂后,吐衄即止。一年后随访,月经正常无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明代医家缪希雍提出的止血三法,即"宜行血不宜补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运用于中医妇科,治疗经行鼻衄的临床疗效,体现了妇科血证皆一气的流转失常病理特点,从肝主藏血,介于水火之间,内寄少阳相火,要依赖脾土的栽培,肝随脾升,但升而无制,则化热化火,冲气上逆,则肺之肃降不及,出现经行吐衄,少阳内藏相火,胆随胃降,温煦下焦责成气化之本,胆气不降,则相火妄动,心主藏神,心动则五志之火内动,相火易起,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冲气上逆,从多点位,多层次进行考究,拓宽中医治疗范围,从气化的角度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探讨,总结出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筛选了60例2009年6月-2016年6月的门诊就诊的患者,将60例经行鼻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了缪希雍吐血三要法及所创的方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妇科教课书中清肝引经汤、顺经汤辨证选方。两组均以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但经行吐衄随访一年没有反复,而且月经正常,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其法及方药治疗行经鼻衄疗效显著,并有很好的促排卵、健黄体及调经作用,该法及方药治疗经行吐衄既符合妇女的生理特点,又切合经行吐衄的病机,从心肝脾肾肺五脏配五行的生环和克环关系调节气机的升降,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45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经行吐衄的文献,并收集近45年来有关经行吐衄的医案及中医妇科教材,对其中的中医诊断、辨证及治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为经行吐衄中医药治疗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羚角钩藤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该病患者采用羚角钩藤汤加减内服并结合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50例中,治愈3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羚角钩藤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经行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王文川 《中医杂志》2002,43(2):132-132
经行吐衄亦称"倒经"、"逆经",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笔者应用本地民间治衄偏方进行改良,自拟方名脂黄逆经宁,于1980年以来治疗妇女经行吐衄屡获良效.现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曰:“经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日逆经”。逆经是以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为特点,可伴有月经减少或月经不行。临床上又称为“倒经”或“经行吐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