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新颖  齐京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8-900
关幼波为一代中医大家,他继承并活用八纲辨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重视气血的作用,将气血辨证提高到与八纲辨证同等重要的地位,补充“气血辨证”,创立了“十纲辨证”学术体系,形成其“气血辨证”“痰瘀学说”“络病说”“虚证说”的学术特点.“气血辨证”是关老学术思想的主体,是对中医复杂辨证体系的高度概括,执简驭繁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当代名医关幼波教授,继承家学,实践发挥前辈气血辨证的学术思想,不仅治肝病有术,对内、外、妇、儿杂病都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余非常推崇关老气血辨证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多用气血辨证理论治奇病、起沉疴,现例举二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赛美教授临床中尤重视病史采集、察舌验脉,善于从四诊中寻找蛛丝马迹,通过问寒热、辨汗、察咽喉、切腹、扪尺肤等环节,透过疾病的表象,层层深入,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的性质。临床中李教授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杂病,应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八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并举,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结合,从多维角度明确疾病定性定位,这样方能真正做到"方证对应",促进疾病的向愈。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创立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由多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组成,即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临床中须按照张仲景的辨证思路,将多种辨证方法合理运用,才能明显提高辨治疾病的疗效。多种论治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疾病的精华。现探析张仲景辨治不寐六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本人从事中医临床二十余载,最近又从师于吴雄志学习聚类法,对中医临床家们的临证心得感慨不已,各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经典中的理论阐述明了,现在想谈谈自己读经典做临床的心得体会。《易经》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世间万物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而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六经辨证是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主要辨证思想,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疾病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据六经分病,以八纲辨证,主要是对八纲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应的症候概括,在生理上它代表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及其气化活动;在病理上它是脏腑、经络、气血在病变过程中的综合反映和变化规律。掌握六经病的临床特点,就能够知病之所在,明确主治方向。正由于六经病是对人体病理反应的概括,具有物质的客观性,不单是归类方法,无论外感病杂病,还是形态、功能、病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六经物质基础和运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玉清 《四川中医》2000,18(11):2-3
《本草纲目》是集明中期以前药物学之大成的巨著,然其于治疗学方面亦成就蜚然,在辨证论治方法的运用上,在临床药物炮炙学等方面均有新的阐发,现聊述如下。1综合运用八纲、脏腑、气血痰都等辩证方法 《本草纲目》综合运用了八纲、脏腑、气血痰郁等辨证方法辨治各科疾病。如《本草纲目》序例“百病主治药”中疾病的分型即体现了李氏辨证论治的思想,此篇象一部小型的内科书。李时珍以病名为纲,以辨证分型为目进行分类。其不是简单地按病名将药物罗列,而是在病名之后,突出了辨证论治这一原则,根据具体的辨证分型,提供具有相应主治功…  相似文献   

8.
曹方  乔荣跃  张永康 《光明中医》2016,(13):1863-1866
总结张永康主任医师治疗各类杂病的临床经验,从临证思维及辨证方法中得出其在治疗杂病时善于从抓主症、查舌体方面入手,张师认为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舌能反映全身气血的盛衰,将抓主症和查舌结合起来辨治疾病,则辨证准确,张师临床治疗疾病尤重脾,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各类杂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针对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之辨证法一直存在歧义的状况,本文首先论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法立足于阴阳,是仲景以阴阳为纲,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态进行阴阳分类归纳后,得出的六大疾病总纲。其次阐述《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属一体,其辨证方法均为三阴三阳之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0.
微观辨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观辨证学是从中医诊断学开拓出来的一门新学科。微观辨证遵循传统医学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的宏观唯象诊断、辨证引入细胞、分子水平,以探索疾病与证候及其康复演变实质。为微观论治学提供新的物质理论基础。《内经》以“司外揣内”四诊外揣法诊病,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脉证并治”的“平脉辨证”,从证辨治的思维法则。诊病对病来说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它的辨证起点就是从八纲的阴阳开始,概括了“人与天地相应”整体机能病变中最抽象、最单纯的关系。八纲确立后即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三焦辨证,取得对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范畴更细更深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疾病与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创立了六经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辨证体系,揭示了具体分析的辨证方法,制定了普通性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及有效方剂,其制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练,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笔者将其运用治疗骨伤科常见的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方剂源远流长,在现代临床中,只要使用得当,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伤寒杂病论》使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皮肤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跳出脏腑辨证,回到这样的辨证体系中,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现运用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思路,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柴胡桂枝汤、栀子豉汤、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3.
关幼波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强调气血在辨证中的作用,以八纲辨证之后必辨气血,创立“十纲辨证”。“十纲辨证”对于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深远意义。从“十纲辨证”角度出发,论述关老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水要点,平调寒热、升清降浊,以复中州枢转之机;理气和血、活血化痰,以复气血运行,气行则血行,血活则痰化;明辨虚实,重视补气在利水中的重要作用;调和表里、疏利三焦,以宣肺开鬼门,疏涤肠胃去菀陈莝,淡渗利湿下洁净府;平秘阴阳、填精补髓,培补肝肾以助气化蒸腾,复开阖之司,立意于“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14.
《血证论》为清代名医唐容川代表性著作,书中对心系疾病辨证独特,用药精当。文章通过分析《血证论》治疗心系疾病所选方药,结合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从血火同病、气血同病、气火同病、血气火同病、水气同病、水火同病、火病7个角度总结唐容川辨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医生临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读过了本刊去年9月号林友维先生的《论八纲中应增补“营卫气血”共成十二纲的刍议》一文后,有不同的见解如下。八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领。尽管病情千变万化,总不离乎八纲范畴。如表里是指疾病的部位,寒热指病变的性质,虚实指邪气和正气消长的过程,而由阴阳为统领。营卫气血和六经、三焦一样,是一种症候分类的方法。六经是外感病辨证分类法。营卫气血和三焦是在六经分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于温热病(包括急性传染病),以弥补六经分类的不足。此外,对各种杂病,还运用五脏六腑证候分类法。这些不同的证  相似文献   

16.
脏腑辨证是以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病因、八纲、气血津液等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内伤杂病时最为常用。今举笔者在脏腑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临床验案5则如下,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探讨湖湘欧阳氏杂病临症思维形成发展之源流。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创始人提出寒温并重,对比思辨,开流派临症思维之肇端,第一代传承人构建了以主症辨证三法;三型二十一纲,互为纲目辨证纲领;由症入手,病证纵横结合的症证病三联诊疗体系。第二代传人则致力于各自临床或方法学领域,提出疑难杂病临床辨治和临床科研的具体原则、思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完善和发展了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的专书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 ,比较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 ,它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经历代运用不衰 ,究其内容 ,新解几点如下 :1 辨证核心 六经新解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 ,那么六经究竟应当怎样理解 ,它同现代医学有何联系呢 ?六经之经 ,与经络之经殊异 ,经 ,即部 ,如六部之部 ,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 ,内在体质统分为六个部位 ,其手足之分上下 ,犹宰职传列左右也 ,名为三阴三阳 ,各列为纲 ,以此囊括万病 ,立法较之思邈用脏腑统令百病 ,无择括三因为病纲 ,丹溪以气血痰郁…  相似文献   

19.
气血痰郁辨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杂病辨证施治体系,它形成于元而完善于明清。由于它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而在杂病的辨证施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气血痰郁辨证,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医辨治气病、血病、痰病、郁证等杂病的基础,对于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办法及疗效不佳的各类难治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免疫性、遗传性疾病,心身疾患等,气血痰郁辨证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是推动中医理论进步与促进临床诊治水平提高的典范与精华,也是中医工作学习、研究及应用的重点与难点,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地理解《伤寒杂病论》的精深理论并使其与实践联系起来,如何将其中的辨证方法和用药原则熟练地应用到临床中,这是历代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核心问题。又,《伤寒杂病论》原用词简略,寓理深奥,思维灵活。所以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必须从思维方法角度全新认识原辨证精神,从思维点拨角度全面领会原整体辨证论治体系。因此,研究与应用《伤寒杂病论》必须重视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