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对正常饮食以及语言等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周围性面瘫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以西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医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广为使用,效果理想。本文以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为起点,分析中医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本文通过对周围性面瘫46例患者进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以及局部穴位按摩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发病期为7天内就诊的45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将发病期在8~30天之内的就诊的45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过后8~30天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在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今后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把握住急性期这一针灸治疗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等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不同面瘫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的面瘫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3例痊愈,4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60%。[结论]针刺等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别是轻度面瘫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并整理、归纳.分析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结果发现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工作中,对面瘫的鉴别诊断、预后判定、重症面瘫治疗、后遗症与并发症辨识治疗4个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好上述问题能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以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疗法疗效不佳。门诊收治1例因腮腺混合瘤术出现周围性面瘫面瘫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理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作用。方法:将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的56例患者采用百会灸、针刺、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会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94.64%。结论:百会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临床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牵正穴位于头面部、耳垂前方约0.5寸,与耳垂之中点齐平,一左一右,共两穴,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效穴,具有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之功效,可调节面部气血,疏通面部经络,舒缓面部痉挛,且针灸牵正穴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程度低、几乎无不良反应,因而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想穴位。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以面部表情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斜,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文章通过总结以牵正穴为主进行针刺法、灸法、理疗法以及药物外治法等中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分析目前临床牵正穴在周围性面瘫应用中的优势和疗效,明确以牵正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以及在不同的证型中应用不同的刺灸方法作用于牵正穴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探讨目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思路和依据。目的在于以牵正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可在多种评价体系中选择疗效更优的方案用于临床治疗,从而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作指导,以及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中药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疾病治疗好转率(90.0%)、并发症总率和对照组(70.0%)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联合使用针刺、服用中药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临床特征,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如果不幸得了胆结石而又没及时治疗的话,右上腹部的剧烈疼痛就会时常提醒您,您以前对于您的胆关心太少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就不仅是疼了。各种胆源性炎症甚至胆囊癌都会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2.
时到五月,南方已经过上了夏天,北方的春天却是刚刚地来。蛰伏了一冬的暖阳不仅带来了满目的嫩绿,还在空气里都充满了活跃与躁动,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安定。忽冷忽热,昨天还是艳阳高照、草长莺飞的四月天,今天就下起了小雪,在春与夏的纠缠之中,天气真的就似孩子脸儿,说变就变,让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感冒就上身了。  相似文献   

1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防病养生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提示注意治病-防病-病变发生,在病变未产生前采取措施,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预防     
癌症在我国35~59岁年龄组人群中是第一死亡因素,59岁以后心脑血管疾病上升为第一死亡因素,癌症导致社会劳动力巨大的损失,治疗费用最贵,患者经济负担重。从治疗来说可以延长生存期,但不能根治且治疗后易复发,治疗上目前没有取得明显突破,因癌症病因复杂,涉及致癌因子、免疫应答、识别、自我凋治等多方面多系统综合因素,因此治疗上取得突破尚需时日,如何预防癌的发生就成为当前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病因病机的研究来看,癌症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一发而就的,因此通过积极、科学的措施,我们不仅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患病后亦有助于防止病情的发展和复发,提高生活质量,赢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富可得永年,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从 "治未病"与延缓皮肤衰老的关系、"治未病"在延缓皮肤衰老中的应用、"治未病"对于延缓皮肤衰老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重要性3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皮肤衰老防治中的意义,打破了以往对皮肤抗衰一贯的研究模式,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治未病"与延缓皮肤衰老的关系、"治未病"在延缓皮肤衰老中的应用、"治未病"对于延缓皮肤衰老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重要性3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皮肤衰老防治中的意义,打破了以往对皮肤抗衰一贯的研究模式,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述甲状腺肿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肿是甲状腺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可在多种甲状腺疾病中表现.患者常以颈部肿大或颈部触及结节而就医,甲状腺肿大的程度差别较大,明显肿大者视诊易见,不明显者须经体检方可确诊,患病率高低受体检方法和评价标准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补充体内的阴液很关键 经历了夏季酷暑的高温烘干后,又经历了秋燥的二次蒸发,人体内本已不足的阴液,已经消耗殆尽,幸好大自然的恩宠——冬季来临了。低温的严寒天气可以很好地阻止体内处于匮乏状态的阴液的蒸发。同时,本是一对生死冤家的“阳气”和“阴气”在这个寒气昌盛的季节里,开始了“军备竞赛”,大战随时打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及护理措施,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国辰 《东方养生》2009,(12):56-57
随着三高人群的增多,关于血脂人们已经很熟悉了。 由体内脂肪代谢异常所导致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的危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不过,似乎不太好的是,随着人们钱包的越来越涨,高血脂人群也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