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2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华法林2.5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1.5~2.5,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出血并发症及血栓性并发症,随访3年。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口服有效剂量华法林和肠溶阿斯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华法林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另一组口服阿司匹林150~200 mg/d,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服用华法林组30例,发生脑梗死1例;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服用阿司匹林组30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6例,出血1例,死亡7例.结论 口服有效剂量华法林能有效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阿司匹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剂量调整、凝血监测以及出血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比较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希美加群和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有效性。设计、地点和受试者:在2000~2001年间,涉及北美409个地点、3922例有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和其他脑卒中风险因素患者的双盲、随机化多中心试验研究。华法林剂量调整性干预犤目的为达到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犦或固定剂量的口服希美加群36m g,2/d。主要观察指标:一级终点事件为各种脑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和体循环栓塞事件。根据意向治疗模型,在2…  相似文献   

5.
背景:华法林能够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但是剂量调整、凝血机制监测和出血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比较可以直接口服的凝血酶抑制剂西美加群与华法林预防卒中和血栓形成的作用。设计、机构和受试者:在北美洲409个医学中心,采用双盲、随机、多中心研究(2000~2001年),共包括3922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和具有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干预:剂量调整后的华法林[国际标准比(INR)2.0~3.0]或固定剂量的西美加群口服(36m g,2次/d)。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研究终点为所有(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血栓事件。根据意向治疗模型,初步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最佳初始剂量。方法选取房颤患者8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75 mg治疗组、2.5 mg治疗组和5 mg治疗组,各组患者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之间。随访2~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达到稳定INR所需时间、维持稳定INR的华法林剂量,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各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75 mg治疗组达稳定INR的所需时间最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无显著性差别2,.5 mg治疗组、3.75 mg治疗组的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5 mg治疗组。结论对于我国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75 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2.5 mg、5 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较5 mg明显减少,与2.5 mg相似,且达到稳定INR的时间最短,3.75 mg可能是国人应用华法林的更佳初始剂量。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本地区的使用情况。方法:对近半年在本地区服用华法林的40例患者按家住城区或农村分为城区组和农村组,就服用原因,达到达标值所需华法林的剂量、副作用情况及监测INR频率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城区组患者少,以高龄非瓣膜置换、心房纤颤为主;农村组患者多,以较低年龄心脏瓣膜置换为主,农村组监测INR的依从性较差,两组维持INR达标值所需华法林剂量大小无明显差异性。出现严重出血1例,为进行性脑出血,死亡;无1例再发缺血性卒中。结论:本地区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监测INR的频率低,家住城区及家住农村的患者监测INR的频率有明显区别。但是大多数服用患者均能为达到达标值而调整剂量,保证了预防效果且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非飞  梅霞  罗羽慧 《重庆医学》2005,34(3):371-372
目的探讨华法林及适合的INR预防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方法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6例分为华法林治疗组103例、阿司匹林对照组103例.治疗组采用华法林片,剂型为2.5mg,服用方法为2.5mg/d,用量范围为1.5~5mg/d,服药后每3d复查1次INR,稳定后1个月、6个月、1年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依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1.6~2.5之间.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剂型为25mg,100mg/d,1个月、6个月、1年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访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包括:血栓栓塞、出血情况.结果血栓栓塞情况: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98%/年,阿司匹林组为3.96%/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情况:华法林组发生率为2.94%/年,阿司匹林组1.98%/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病房颤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注意监测INR,使INR保持在1.6~2.5之间,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锋  徐利娜   《中国医学工程》2012,(9):81+83-81,83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根据INR水平,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剂量为1.25-3.25mg,INR的达标时间为7-14d,INR水平稳定在1.5-2.5之间,维持时间为12-28d,INR的最高水平为6.92,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并发出血等情况。结论华法林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水平,随时调整华法林的给药剂量,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及出血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后口服华法林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 ,随机分成 2组。华法林组服用华法林 3mg/d开始 ,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调整华法林剂量 ,维持INR2 .0~ 3.0 ;阿司匹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d。 2组均随访 1a。结果 :华法林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 ,心血管病因再住院率、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均低于肠溶阿司匹林组 (P <0 .0 5 ) ;华法林组总出血率高于肠溶阿司匹林组 (P <0 .0 5 ) ,但大多为能够耐受的小出血 ,不影响治疗。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3 mg/片)抗凝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 mg与3 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 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 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 d,平均(19±4)d;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 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华法林在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法林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56例心房纤颤患者,仅有3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除1例心房纤颤合并高血压为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余30例(87.55%)均为血栓栓塞事件后被动抗凝治疗。已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90%未系统监测INR,或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1.3~1.9)。结论:目前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使用严重不足,INR达标率更加有限,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加减量0.5~1.0mg,如INR每天稳定在2.0~3.0,则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月1次。若患者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应随时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结果共发生出血事件8例(12.3%),其中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7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3.09%)。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严格监测INR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访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回顾分析各种影响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因素及剂量—INR值变化关系。方法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共45例,起始剂量1.25 mg/d或1.5 mg/d患者为A组,2.5 mg/d或3 mg/d患者为B组,维持剂量小于2 mg/d为C组,2~3.5 mg/d为D组,大于3.5 mg/d为E组。结果 INR值A组达标率14.3%,B组达标率48.2%,P=0.018。1周时INR大于3,A组0例,B组2例,2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331。华法林维持剂量组之间,C组INR值检测大于3.0比率12.0%,D组和E组分别为3.0%、2.0%,各组间INR值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患者平均华法林维持剂量经对应INR值校正后,C组为(0.738±0.152) mg/INR, D组为(1.230±0.267)mg/INR, E组为(2.056±0.379)mg/INR,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选择2.5 mg/d或3mg/d能提高抗凝强度达标率,且不增加过度抗凝的发生率。华...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不同起始剂量华法林治疗时,在相应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比较INR的达标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对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具有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应证的DVT患者56例,分为A组(37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19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5mg,于治疗第3、4、5、8天测定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到预期值(INR在2.0—3.0之间)。结果与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变化速度较快,第5、8天INR的达标率显著高于2.5mg起始剂量组。本文无1例出现并发症者。结论以5nag为起始剂量治疗DVT患者,能使INR迅速、安全且有效地达到预期值,而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非瓣膜性永久性心房纤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6年8月入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永久性房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强度抗凝治疗组:INR维持在1.5~2.0;常规强度抗凝治疗组:INR维持在2.1—3.0。结果两组均无脑栓塞发生,常规强度抗凝治疗组发生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服用华法林维持INR在1.5~2.0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永久性心房纤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华法林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心房纤颤患者58例,持续每天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29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使用华法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的2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5天后开始INR显著增高,并可明显减少华法林用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共发生5例轻微出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瘀斑)。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但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心房纤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房纤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为永久性房颤.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及抗栓治疗.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非瓣膜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2.5mg/日,另一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1年后统计其发生卒中及栓塞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5.0%,阿司匹林组25%,两组差异显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为出血,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在慢性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能有效减少卒中及栓塞风险,价格便宜,掌握好药理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