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情况,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 d眼压(15.49±2.23)mmHg,较术前眼压(26.48±3.02)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视力、眼压相对稳定;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粘连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改善房角粘连情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7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手术180 d后随访,34例(37眼)中有28例(30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前房深度(1.674±0.478)mm,眼压(28.436±3.325)mmHg,术后30 d前房深度(3.412±0.169)mm,术后7 d眼压(13.983±5.196)mmHg。术后30 d房角镜检查34例(37眼)房角均开放。27例(28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使此类患者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胡开东 《四川医学》2012,(9):1610-1611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4月5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术31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23例)的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1~20mmHg,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增宽。结论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陈潞  江毅 《海南医学》2011,22(6):86-87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2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等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18.1±3.34)mmHg(1 mmHg=0.133kPa),术后(14.8±1.71)mmHg,房角加宽,前房深度增加[术前(2.16±0.241)mm,术后(3.05±0.177)mm]。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因晶体因素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对这32例青光眼患者实施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分析.结果 术前视力小于0.1患者20例,术后3个月视力小于0.1患者2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8.69±6.64)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3.58±3.10)mmHg.患者治疗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02±0.55)mm,术后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20±0.47)mm.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其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对确诊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且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3个月,58眼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62眼术前前房深度(1.564±0.283)mm,术后前房深度(3.142±0.185)mm,前房深度均加深。59眼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85%的房角完全或部分开放。结论:对于房角粘连≤270°的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选择,其并发症少,视力提高,舒适度好。  相似文献   

7.
张志明  王燕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8-95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7眼)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术前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黏连范围扩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43±4.78)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72±2.90)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2±0.35)mm增加到术后(2.45±0.26)mm,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较术前均有增宽。结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曾在我院就诊的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A组15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17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病例较B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安全和稳定。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选择该手术方式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更需慎重,术后需要进行更严密的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37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较术前开放角度增加.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未发生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密闭好、术中前房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一次手术即可达到提高视力,降低眼压的双重目的,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昂贵设备,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随访6个月到1年。结果 24眼(92.32%)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13.36±4.25)mm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30.33±9.36)mmHg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明显加宽;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8±0.33)mm,增加到(3.65±0.36)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作为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白内障患者选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进行6个月的眼压和视力随访。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逐步降低,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逐步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3.59±0.34)mm,术后前房深度为(4.72±0.83)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有效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观察颢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合并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2只眼),入院用药物控制眼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均行颞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果 术后46只限(88.5%)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8只眼(73.1%)眼压低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_95±0.41)mm、(3.54±0.50)m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所有房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和开放,粘连范围缩小或消失,无1例浅前房、低眼压和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经济、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优点,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保留角膜上方青光眼手术位置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荣德彦 《华夏医学》2006,19(3):511-5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分析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形态、周边前房深度测量、视野检查等。结果:术后1周平均视力较术前上升2排;术前眼压18~43mmHg,平均27mmHg,术后1周眼压6~26 mmHg,平均14.3mmHg,其中20mmHg以下36眼,占87.8%;术前平均视敏度(M D)下降1.6~22dB,平均M D下降7.5dB,术后视野检查M D下降1.6~17dB,平均下降4.5dB;术后前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变宽,周边前房明显加深。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如小梁功能尚好并存在晶体混浊者通过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肯定,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白内障摘除后远期房角是否再粘连及白内障摘除术后高眼压药物治疗的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00只病发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为(0.8±0.2),眼压为(10.1±3.2)mm Hg(1 mm Hg=0.1333 k Pa),前房深度为(3.12±0.28)mm,静态下房角开放>1/2明显增加,动态下房角关闭>1/2明显减少,手术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眼压为(14.4±2.0)mmHg,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虹膜膨隆消失,周边房角≥1CT,视力提高.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4例1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或未能满意控制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形态结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 14例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开放、加宽,眼压稳定。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和小梁虹膜夹角(TI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李连福 《海南医学》2008,19(1):100-100,116
目的 探讨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术后的眼压变化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34例38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前检查房角开闭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对房角粘连小于1/2的22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大于1/2的16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三联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及视力变化2~30月.结果 22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有5眼出现眼压-过性增高,增高幅度为5~13mmHg,药物治疗后,4眼恢复正常,一眼眼压无法控制,2月后行二期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三联手术的16眼中有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远期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术后视力变化,白内障手术组视力在0.4~1.2之间,平均约为0.9,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视力在0.4~1.0之间,平均0.75.结论 对于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可根据房角的开放程度选择两联或联合青光眼三联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