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剂量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付明 《中医杂志》2003,44(12):949-950
中药剂量是一个涉及面广又不易把握的问题,现就用药剂量与药物的实际吸收剂量、用药剂量的界定、用药剂量与毒性的产生、用药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关系、用药剂量的确定原则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1 用药剂量与药物实际用量的差异问题单味药物实际吸收量的大小,应该反映患者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实际吸收量,它与处方剂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量的大小不能单纯从服用的药液量的大小、处方药物剂量的大小等来判断,它涉及到多个方面。从影响患者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量的角度看,其影响因素主要应该包括:有效成分所占的百分比(k)、有效成分溶出程度的百分比(r)、煎煮药液总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方书对药物剂量要求很严。一方多名.多在于剂量之变;病势变化亦用剂量予以调节。现代医学实验也证实了剂量大小的重要性。比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黄连,若佐以适量的甘草,抗菌力可提高5~10倍。二者比例为1:3时,上清液无苦味;1:4时上清液无抗菌作用。本文仅就剂量问题谈谈心得体会,以引起同道们的注意。1病证有主次剂量有轻重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病证有主次,方剂组成亦有主次。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一定要讲究剂量,否则难以取效。如治血虚身热的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黄芪用量必…  相似文献   

3.
超大剂量使用中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配伍监制药物,严格煎煮方法,必须因人而异,中病即止。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产地,品种及炮制情况等。超大剂量使用呀约,多为个人临床用药经验,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不可轻勿盲从。  相似文献   

4.
发现经方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量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效用的量。理想的剂量能发挥最好、最大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由于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变迁,经方中药物的剂量换算历来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临床中药的剂量选择多在《药典》所规定的范围内,或是医家根据临床经验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在研究古代文献和历代度量衡的基础上,根据近现代中医名家和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经方的药味少、但剂量大,才能治疗当时环境下的危急重症。因此,本刊特开辟“重剂起沉疴”专栏,邀请仝小林教授介绍其在经方中药物重剂量应用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实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儋县公路分局近几年机械管理的实际工作说明:公路养护机械一保、二保和小修作业采取分散经营可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而三保、中修和大修作业采取集中经营有利于提高维修质量、降低修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 ,临床应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其良好的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 ,宣通开窍等作用 ,为古今医学所公认 ,并已成为医家手中除疾去痼病的常用药。但本品又是一味很有争议的中药 ,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用量上 ,正由于这种争议严重地影响了本品的临床使用和正常疗效的发挥 ,故有必要将此问题提出讨论如下。1 毒性与剂量细辛究竟有无毒性 ,自《本经》至陈承的《本草别说》之前 ,皆认为细辛为无毒之品 ,张仲景等医家均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陈承书载“细辛若单用末 ,不可过半钱匕 ,多用则气闷塞 ,不通者死”。《本草…  相似文献   

7.
8.
9.
细辛剂量古今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辛不过钱,为临床施药之清规、自古至今,未敢逾越,连当今药典亦明文规定:细辛,水煎内服,成人一日1~3g,此规定当否,笔者不敢苟同,今陈异议,以求正于同道。一、细辛古方药量的考证 1、度量衡考证。我国历代度量衡制度的·变迁,大致可分为汉晋制,宋制,市制(分十进位,十六进位两种,其一两折合公制分别为50g、31.25g)及公制四种。各朝代度量方法各不相同,至用计量单位的含义也因朝而异。现代科技工作者经反复考证、核实,得到了最新的古今度量衡对照资料,该资料药量折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对古文献的查阅,对细辛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细辛的临床安全用药原则。认为细辛用于散剂、丸剂时不可过钱;用于汤剂时,不必拘泥于“细辛不可过钱”,可结合临床,具体病情具体分析,酌情加减。临床中应用细辛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其量可过钱,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药典》削减朱砂用量的思考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启东226241)我国本草学对朱砂毒性的认识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最初古人认为朱砂无毒,如《本经》。至三国魏时,华佗弟子吴普首先提出朱砂有毒的警告,自此,朱砂无毒、有毒,在中医药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外台秘要》中涉及细辛的汤剂进行整理,总结共97首汤剂中使用细辛,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细辛的日常用剂量为13.8g、27.6g和41.4g,剂量范围在6.9~69g,明显高于《中国药典》对细辛用量范围的规定。文章分析《外台秘要》汤剂中应用细辛剂量明显大于《中国药典》的规定,原因是唐代以前医家认为细辛无毒,并且唐代以前单味中药用量普遍大于现代用量规定;应用细辛的剂量范围较广,可能与《外台秘要》不同医家的中药用量经验有关。本研究为细辛用量研究提供文献学的依据,为《中国药典》及《中药学》教材中细辛剂量的标准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骆洪道 《中成药》1995,17(11):42-43
经方大枣的一枚量、畅氏研究为3.5g。笔者通过文献、产地、品种等考证,从分析大枣的本义入手,认为经方大枣的枚剂量当为7.5g,并经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认为,古今细辛用量差异是临床实践的结果。“细辛不过钱”说的“钱”应为“约词”,意指该药用量宜小并宜谨慎使用,目前临床应遵循之。细辛所含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其毒性与剂量有关。为防挥发油在煎煮中大量丧失,建议该药在复方中煎煮时后入。细辛应用的安全、高效的确切量只有经严格的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正> 桔梗是常用药物,别名苦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根(Platycodon grandiflorum)。性味苦、辛,入肺经。临床多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咽喉痛及肺痈等症。桔梗常用量为3~9g。 近几年来,由于中药的用量增加,在使用上出现了桔梗用量不当的问题,汤剂处方中可见桔梗用量多在9~15g,甚至达30g,而且不区分儿童、老年人,服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干咳无痰等副作用,上述症状多饮水亦不能解除。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药物剂量的现代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新生  熊曼琪 《新中医》1996,28(1):56-57
《伤寒论》药物剂量的现代确定龙新生指导熊曼琪《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度量衡制频繁变更,地方割据造成度量衡制不统一,铸造技术的限制导致衡器、量器的不标准与不规范,加之医学流派及医者的用药习惯等均影响药物剂量的变化,导致后世对仲景方药剂量...  相似文献   

19.
杨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2):60-60
含铁的制剂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服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要循循渐进铁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足量。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应饭后服用。对胃酸缺乏的贫血病人,给铁剂的同时,配合浓度小10%的稀盐酸以及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起到辅助作用,并且维生素C本身也能促进造血功能。不能盲目服用铁剂对没有患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过量的铁盐,铁也能通过直接渗透作用由肠粘膜进入血液,体内过量的铁可以沉积在许多器官的细胞中,以肝、脾、甲状腺、肾上腺和胃等处为多见,最后可诱发人体患肝硬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