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3种异基因小鼠(BALB/c, H-2d; C57BL/6, H-2b和CBA/N, H-2k)混合骨髓移植模型(A+B+C→A),观察此模型能否延长骨髓移植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采用受致死量照射的小鼠接受同基因与2种异基因3种混合(比例为1∶4∶4)的骨髓移植.同时还观察了3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2种不同抗原混合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显示,混合骨髓移植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小鼠,混合移植组平均存活时间为56.6±27天,最长者为103天,而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对照组存活时间为15±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种混合的淋巴细胞培养,不管是2种反应细胞与1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还是1种反应细胞与2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均表现明显低于一对一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2种混合细胞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明显低于1种抗原刺激的反应.结论:同基因与2种异基因3种混合的骨髓移植可使受髓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建立了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模型,环孢菌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MMF)预防aGVHD,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上小鼠脾脏中IL-2、INF-γ、IL-4及IL—10的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仅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小鼠的脾脏中各因子的mRNA表达较预处理前略有升高。未做a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2组)IL-2、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急剧升高,分别在21天、14天达峰值,之后显著下降,35天时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接受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3组)IL-2、IFN-γ的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第2组相似,但峰值明显低于第2组。第2组和第3组小鼠IL-4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移植后14天达峰值,但第3组的峰值较第2组为高,且在此后的下降中较第2组缓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逐渐升高,在14天达到一个高峰,21天时下降,之后再次升高直至35天。结论: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脾脏内IL-2、IFN-γ、IL-4及IL—10均呈上调表达,应用CsA和MMF则可下调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降低了a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导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口服耐受是研究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新模式.目的:探讨骨髓移植前供鼠经口服受鼠脾淋巴细胞诱导耐受是否能增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受鼠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从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并与目前常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抑制药物比较作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12在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供鼠为雄性纯种近交系小鼠C57BL/6J(H-2~b),受鼠为雌性纯种近交系小鼠BALB/c(H-2~b).方法: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小鼠共分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①口服耐受组:移植前口服受鼠脾淋巴细胞相当于10 μg蛋白,隔天1次,共3次.②雷帕霉素组:1.5 mg/(kg·d)灌胃,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用药.③环孢索Al+甲氨蝶呤组:环孢素A 1.5 mg/(kg·d)腹腔注射,从移植后+1 d开始用药,当小鼠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环孢素A 5 mg/(kg·d)灌胃,甲氨蝶呤0.4 mg/(kg·d)腹腔注射,移植后+1,+3,+6,+11 d用药.④空白对照组:移植后未用药.⑤辐照不移植组:照射后未予骨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出现情况及免疫耐受指标差异.结果:移植后小鼠出现典型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空白对照组小鼠死亡高峰在移植后第14-18天,死亡率接近100%.口服耐受组、雷帕霉素组和环孢素A+甲氨蝶呤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明显减轻,平均生存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表现减轻,口服耐受组病理变化少于其他各组;流式细胞仪监测CD4~+/CD8~+比值增加,CD4~+CD25~+细胞增加,口服耐受组增加明显;ELISA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相应细胞因子减低,且口服耐受组明显减轻.MTT结果显示,口服耐受组免疫耐受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结论:口服耐受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增强小鼠对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和病理损害程度,延长平均生存时间;与目前常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抑制药物比较,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自然杀伤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关系备受关注.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 Gy)全身照射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自然杀伤细胞.结果与结论:在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输注自然杀伤细胞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白细胞计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计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移植后28 d,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自然杀伤细胞组,60 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致死剂量全身照射的移植中,移植30 d,异基因骨髓组H-2Kb+细胞表达百分率明显下降,60 d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自然杀伤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 d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Kb+细胞表达.提示,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3种同种异基因混合骨髓移植小鼠〔A+B+C→A)的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 3种异基因小鼠 (BALB/c ,H 2 d;C5 7BL/ 6 ,H 2 b 和CBA/N ,H 2 k)混合骨髓移植模型(A +B +C→A) ,观察此模型能否延长骨髓移植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采用受致死量照射的小鼠接受同基因与 2种异基因 3种混合 (比例为 1∶4∶4 )的骨髓移植。同时还观察了 3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 2种不同抗原混合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显示 ,混合骨髓移植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小鼠 ,混合移植组平均存活时间为 5 6 .6± 2 7天 ,最长者为 10 3天 ,而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对照组存活时间为 15± 5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1) ;3种混合的淋巴细胞培养 ,不管是 2种反应细胞与 1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 ,还是 1种反应细胞与 2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 ,均表现明显低于一对一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2种混合细胞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明显低于1种抗原刺激的反应。结论 :同基因与 2种异基因 3种混合的骨髓移植可使受髓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检测受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CD34^+细胞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CD19^+细胞及供鼠来源的H-2K^b+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并对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植入与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输注NK细胞与不输注NK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60天存活率为70%vs 0.0%);白细胞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86.68±4.45)%vs(4.68±0.32)%]。移植后28天输注NK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NK细胞组[(33.69±3.36)%们(50.40±5.06)%,P〈0.01],移植后6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非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移植后30天.异基因骨髓移植组H-2K^b+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移植后60天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NK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天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b+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器官移植耐受的最佳效果是能够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后,通过受体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诱导移植皮肤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32只受体鼠随机均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组、照射组和骨髓移植组。结果与结论:照射组小鼠10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移植组小鼠长期存活,白细胞数全身照射后6d降到最低,之后持续性增高,照射后21d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0.01),其淋巴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减少,小鼠脾细胞对供体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说明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可显著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 (MMF)方案对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性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预防作用 ,建立了H 2半相合小鼠 (供鼠为C5 7BL/6J,受鼠为C5 7BL/6J×BALB/C杂交F1代小鼠 )的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模型。采用CSA +MMF或CSA +MTX作为aGVHD预防方案 ,观察 5 0天 ,记录受鼠发生aGVHD情况。结果显示 ,未做aGVHD预防的小鼠在移植后 2 2 - 2 5天出现典型的aGVHD症状 ,aGVHD发生率为 75 % (15 /2 0 ) ,致死率为 10 0 % (15 /15 )。接受aGVHD预防的小鼠 ,aGVHD症状和病理表现均明显减轻 ,CSA +MTX方案组aGVHD发生率为 4 0 % (8/2 0 ) ,致死率为 6 2 .5 % (5 /8) ,CSA +MMF方案组aGVHD发生率为 30 % (6 /2 0 ) ,致死率为 5 0 % (3/6 ) ,均显著低于未预防组 (P <0 .0 5 ) ,但两预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SA +MTX预防方案能有效降低H 2半相合非清髓性骨髓移植小鼠aGVHD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而CSA +MMF方案能进一步减轻aGVHD的症状及病理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经口服受鼠脾细胞诱导耐受的供鼠细胞输注是否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保留的GVL效应。以雄性DBA-2(H-2d)小鼠为供者。供鼠分别用BALB/c鼠脾细胞、DBA-2鼠脾细胞、牛血清蛋白和普通饲料喂养,隔天1次。应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评估诱导耐受状态。以雌性BALB/c小鼠(H-2d)为受者,给予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同一天输注3×10^3鼠白血病细胞,尾静脉输注源于DBA-2小鼠的2×10^7脾细胞。对照组不给予鼠白血病细胞输注。结果显示,接受已耐受供鼠脾细胞输注的受鼠发生GVHD较其他组轻,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CD4^+/CD8^+比值增加。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受鼠活存率各组间无差别。结论:口服受鼠脾细胞耐受的供鼠,其脾细胞输注给受鼠后GVHD明显减轻,且对GVL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KT细胞在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排斥组:单纯行心脏移植,无其他处理;耐受组:受鼠于术前7天接受BALB/c来源脾细胞(1×107个/只)尾静脉注射,并分别于术前7天、5天、3天,接受抗CD40L抗体腹腔注射(250μg/只/次)。术后通过腹部移植心触诊,观察移植心存活情况;分别取排斥组术后10天及耐受组术后50天的受鼠脾脏,分离NK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NK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通过ELISA法检测NK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NKT细胞可以抑制供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并可通过IL-10参与诱导免疫耐受。结论 NKT在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建立2种周龄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探讨受鼠年龄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发生的影响。选用近交系8-10周龄C57BL/6(H-2Kb)小鼠作为供鼠,18-20周龄及8-10周龄的BALB/c(H-2Kd)小鼠作为受鼠;两种周龄的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模型组。单纯照射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总剂量率为7.5 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其剂量率为0.68 Gy/min。模型组小鼠照射后4 h进行骨髓细胞+脾细胞移植,每只小鼠输入骨髓细胞数5×106个,脾细胞数5×105个。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状态。于照射后第5、10、15、20、25、30天计数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嵌合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比例;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第5、15和25天模型组小鼠肝脏、小肠和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1个月模型组小鼠均发生aGVHD,18-20周龄组小鼠与8-10周龄组相比,移植后aGVHD发生率低(60%vs 100%),临床评分低,生存率比为83%vs 61%,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移植后第10天达到清髓,第15天白细胞开始恢复,而8-10周龄组则分别为移植后第5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供者来源的白细胞在移植后第20天达到完全嵌合,而8-10周龄组为第10天,两组间差异显著;18-20周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及Th1细胞比例均低于8-10周龄组,两组间差异显著。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在相同时间点,18-20周龄组小鼠的肝脏、小肠及皮肤的炎症和坏死程度均较8-10周龄组轻微。结论:18-20周龄受鼠比8-10周龄受鼠aGVHD发生率低,程度轻,生存状况较好,受鼠年龄影响aGVHD的发生和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混合嵌合体(mixed chimerism,MC)模型,分析影响移植后嵌合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通过非清髓allo-BMT联合移植后大剂量环磷酰胺构建MC模型,对构建过程中的123只小鼠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其嵌合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R语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以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嵌合水平的数学模型。结果:该模型在移植后第14天呈现混合嵌合,第15天供者淋巴细胞(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输注可显著促进后期供体细胞的植入,而PBS对照组植入失败。123只小鼠中,MC和非MC分别有47只(38.21%)、76只(61.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鼠的基线体重(P=0.001,17.84±1.19 vs 18.50±0.94 g)、预处理条件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P=0.048)及是否加用环磷酰胺(P=0.16)会影响小鼠的嵌合状态,而移植的细胞数及检测时间对其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小鼠基线体重是影响后期嵌合水平的独立因素(OR=0.493,95%CI 0.307-0.791,P=0.003)。经R语言多元线性回归得数学模型:chimerism=6.09-12×weight(g)+80.03×TBI(Gy)-4.4×cell-counts(×107)+0.38×CTX(mg/kg),R2=0.5841,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移植后混合嵌合体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建立了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 ,以CB6F1小鼠为受鼠 ,分为 3组 ,移植前 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 ,A组给予清髓(10 .5Gy)预处理方案 ,B组给予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C组为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Flu ,对所有受鼠均未进行GVHD防治。所有受鼠在第 0天经尾静脉注射C5 7BL 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 (2× 10 7骨髓细胞 1×10 7脾细胞 ) ,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情况。结果表明 :A组植入结果始终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B和C组则为混合型或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其中B组混合嵌合体保持在 80 %以下 ,且在移植 5 0天以后有下降趋势 ,而C组嵌合体水平保持在 80 %以上 ,其嵌合接近或为完全供者型 ,移植 5 0天以后仍保持稳定。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 ,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其中A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和C两组 (P≤ 0 .0 1) ,但B和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能够在受者体内形成稳定且持久的植入 ,并通过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诱导供体对受体的特异免疫耐受 ,减少或避免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BA)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移植后第28天输注致敏/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结果显示,致敏后DLI的受鼠(黑色)无1例出现GVHD,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表型明显呈现为供鼠(白色)特征,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DLI后早期下降,半月后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未致敏的DLI受鼠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嵌合率稍有上升,仍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CD4+/CD8+比值在DLI后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在诱导CC的同时降低GVHD发病率,CD4+/CD8+比值与GVHD发病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中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 ,移植同基因骨髓细胞和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150d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及脾脏的T细胞嵌合状态 ;以H3 Td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刀豆蛋白A(ConA)诱导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细胞和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 ;以皮肤移植实验观测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结果 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中检测到供者来源T细胞占受者脾细胞 5 97% ;MLR反应中 ,细胞移植组小鼠的平均刺激指数 (SI)为 1 79,未处理组小鼠的平均SI为 7 2 8;在ConA诱导增殖实验中 ,细胞移植组小鼠的平均SI为 3 1 92 ,未处理组小鼠的平均SI为 3 4 99。细胞移植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 >90d ,未处理组平均为 8d。结论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合体 ,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使供者来源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6.
When C3H (H-2k, Mls-1b) mice were primed intravenously with 10(8) viable spleen cells from AKR (H-2k, Mls-1a) and trea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200 mg/kg of cyclophosphamide (CP) 2 d later, not only a long-lasting skin allograft tolerance but also a tolerance in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to Mls-1a-encoded antigens was established.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of CP-induced tolerance were examined by assessing the V beta 6-bearing T cells that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reactivity to Mls-1a-encoded antigens bound to MHC class II molecules. At the relatively early stage (2 or 5 wk) after the CP treatment, CD4+-V beta 6+ T cells of C3H origin were preferentially eliminated in the lymph nodes of the tolerant mice, whereas CD8+-V beta 6+ T cells remained. On the other hand, neither CD4+CD8- nor CD4-CD8+ thymocytes bearing a high density of V beta 6 was detected in the chimeric thymus. Namely, in the thymus of the tolerant C3H mice, neither mixed chimerism nor the clonal deletion of the V beta 6-bearing T cells was observed on day 14, whereas both of them were observed on day 35. The clonal deletion and mixed chimerism in the thymus were lasting for greater than 10 wk after the CP treatment. Expression of V beta 6 on the peripheral T cells in the tolerant C3H mice gradually reduced in the process of time.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clonal deletion in the thymus was one of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in the CP-induced toler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MHC不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第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或再次TBI9G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第7天输注(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显示:以CY和TB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天,于移植后第21天出现完全供者嵌合,然后嵌合率下降,第90天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白血病和GVHD,出血、感染明显,生存期短,为20-36天(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脾细胞诱导GVL效应,然后再通过TBI和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Induction of classical transplantation tolerance in the adult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Transplantation tolerance across histoincompatibilities in multiple non-H-2 minors (B10.BR into CBA/Ca) and "minor" plus H-2D (B10.A into CBA/Ca) antigens has been achieved successfully by combined adult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CD4 and CD8 mAbs. The tolerant state was confirmed by permanent acceptance of donor strain skin grafts, and in vitro unresponsiveness to donor cells. Toler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partial donor chimerism to various degrees. Tolerance to minor transplantation antigens induced in this manner was restricted to recipient-type MHC. The possibility was raised that tolerance resulted, at least in part, from clonal anergy rather than deletion.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嵌合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髓移植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移植成功与否与供细胞在受体内的植入状况即嵌合状态的形成有关。由于造血干细胞输入量、供和受T细胞量、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时患病情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嵌合状态。如果受的骨髓或外周血中完全是供的细胞,则形成完全的供嵌合状态(CC);当检测到供和受两种细胞成分时,则为混合嵌合状态(MC)。不同形式的嵌合状态,以及嵌合状态形式的不同演变趋势,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检测嵌合状态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微卫星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血型转换、红细胞抗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以及现在最常用的PCR法。本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嵌合状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