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方法:将3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分为0PCABG和CCABG组,0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术后0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0PCABG组为6.4%,CCABG组为9.1%,0PCABG组无1例死亡,CCABG组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0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2.
王消防  刘磊  杨博  朱军辉 《安徽医学》2019,40(8):902-905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NCAB)、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短期预后。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125例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ONCAB患者78例,OPCAB患者4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心房纤颤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内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OPCAB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少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远端桥血管吻合口数量,房颤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资料表明,OPCAB与ONCAB组患者在乳内动脉桥血管、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PCAB围术期效果优于ONCAB,术后近期桥血管通畅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无差别。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左主干病变、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适宜选用OPCA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内皮细胞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方法 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患儿,于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转流30min、开放主动脉5min、停机、停机后4h、术后第1日晨取静脉血测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并测定血不同时间的CEC数。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各时相点CEC数、vWF浓度均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增加(P<0.05);体外循环期间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停机后t-PA活性逐渐下降,术后第1日t-PA活性与转流前无显著差异(P>0.05);转流后PAI-1活性显著下降(P<0.05),停机后PAI-1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并致凝血及纤溶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与纤溶活性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凝血、纤溶活性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火箭电泳法、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了20例围CPB期病例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抗凝血酶Ⅲ(ATⅢ:Ag);纤溶系统指标,纤溶酶原活性(plg:ac),纤溶酶活性(plm:a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c),同步测定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压积(HCT),结果显示,CPB开始后血小板,ATⅢ:Ag,plg:ac明显下降,而VWF、plm:ac、tpA:ac均升高,术后24h虽有恢复但仍异常,说明围CPB期存在凝血激活及纤溶活化,而纤溶过度活化是CPB术后非外科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武寒玲  郑晓梅 《吉林医学》2005,26(11):1253-1254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越来越普及,它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减少甚至避免了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CABG所引起的一系列心、肺、脑、肾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出血输血少,用药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我科自2001年至2005年3月有50例患者施行OPCAB,无1例手术死亡,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纤溶功能动态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最有效治疗,在移植技术日趋成熟的现今,围手术期凝血纤溶变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不仅术前术中低凝大出血使手术难度大大增加,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术后肝动脉形成血栓,移植肝脏将迅速坏死,除了再移植,别无选择[1]。现仅对肝移植围手术各期凝血纤溶  相似文献   

8.
陆红  任健华 《吉林医学》2013,34(6):1147-1149
<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在患者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气管插管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和输血少等优势,近年来备受推崇[1]。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OPCAB组与cCABG组患者各40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 d、2 d、3 d、4 d、5 d、6 d、7 d、10 d晨采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cTnI、CK-MB.结果: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cTnI、CK-MB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cTnI高于正常的持续时间长于CK-MB;OPCAB组较cCABG组cTnI、CK-MB浓度峰值低,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P<0.05或0.01).结论:OPCAB与cCABG术后cTnI与CK-MB变化规律相似,且cTnI的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术中心脏可以得到生理性灌注,不必使用体外循环,避免了体外循环所产生的并发症。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共对82例冠心病病人行CABG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通常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发展迅速,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势[1]。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共行60例OPCABG,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相比较,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 对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危险降低.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35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13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21例,三支病变99例。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治疗史1例。结果:每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5支,平均3.1支。死亡1例(0.74%),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5%(21/135)。结论:提高围术期处理技巧对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缺血性心肌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42例。术中应用新福林、尼卡地平调节血压,艾斯洛尔控制心率,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选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shunt),使吻合口处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无血状态,有利于搭桥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脑干梗塞死亡l例。应用IABP3例,效果良好。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ICU治疗时间(h:71.93±18.43 vs 84.34±17.1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14.56±7.64 vs 14.56±7.64)明显较短(P0.05),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 min所占比例(%:26.47 vs50.00)显著较低(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及LVEF、LVEDD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冠心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经验.方法 20例重症冠心病者,全部采用OPCABG,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材料.共搭桥64支,平均3.2支.术中使用CTS心脏固定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住院天数为19~45天,平均25.2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可用于多支病变或/和危重急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治疗冠心病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心衰很有效的辅助装置.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对手术效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冠脉支架置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心肌损伤的差异,为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PCI组及OPCABG组各20例.PCI组于术前,第1支支架置入后1,3,6,12,24h采静脉血;OPCABG组于术前,第1支桥动脉血管开始灌注后1,3,6,12,24h采静脉血,检测cTnI浓度水平.结果 PCI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在3-6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术前正常水平,术后1-3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OPCABG组cTnI开始升高的时间早于PCI组,且峰值要高于PCI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组围术期cTnI的变化规律相似,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心肌损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结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从1999年2月至2005年6月,对49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1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手术情况、术后处理、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长(P=0.001)及输血量较多(P=0.0001),白细胞(P=0.006)和血小板计数下降(P=0.001),血浆CK-MB水平较高(P=0.0001).结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的手术时同较短,用血量较少,血液保护较好,但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与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洪萍  张红  李儒正 《海南医学》2011,22(2):77-7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的病因,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2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3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旁路移植术(OPCABG)122例。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有急性心肌梗塞(0.7%)、心律失常(28.3%)、高血压(86.8%)、低血压(7.9%)、Ⅰ型呼吸衰竭(30.3%)、急性肾衰(2.0%)、糖尿病(37.5%)等。结论 CABG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是否体外循环、手术缺血、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应激反应等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围术期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2例围术期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的产前状态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在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常规检查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bg)降低,D二聚体(D-D)升高;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时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随着产妇DIC的发生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bg降低,D-D升高;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的PLT计数和Fbg水平显著性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DIC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TPP、PT和TT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