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去炎松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 ,共 5 8例 76处。年龄 3~ 4 8岁 ,面积 1.0cm× 2 .0cm~ 5 .0cm× 8.0cm。注射部位为烧伤后 2 2d以上自行愈合的深Ⅱ度创面。去炎松剂量选择 :创面范围 1.0cm× 2 .0cm时用 10~ 2 0mg ,2 .0cm× 6 .0cm用 2 0~ 2 0mg ,5 .0cm× 8.0cm用 4 0~ 6 0mg ,儿童剂量为成人量的 2 / 3。确定要注射的范围并标记 ,采用质量分数 5g/L利多卡因与去炎松混合液 ,用普通注射器、5号针头 ,注射 4~ 6次为一个疗程 ,每月 1次 ,最长 10次。随访时间 6个月至 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联合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治疗的烧伤及外伤所致增生性瘢痕患者13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医用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曲尼司特联合医用硅酮凝胶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学效果、胶原纤维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略高于对照组的86.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3.
瘢痕组织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是创面愈合的表现。但如果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则会产生增生性瘢痕,使患者感到瘙痒、疼痛,甚至导致局部功能障碍等,因此减少瘢痕增生是每位烧伤患者的愿望。如何防治瘢痕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本组采用瘢痕贴联合弹力绷带治疗烧伤患者,并对治疗后瘢痕的瘙痒、色泽、厚度及硬度进行了跟踪,同时与单纯使用瘢痕贴组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观察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无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烧伤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上覆自体刃厚皮片,并缝合打包固定,7天左右取包,无菌换药,14天创面愈合。结果应用以上方法治疗20例烧伤后瘢痕切除创面,半年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以上述方法治疗的烧伤后瘢痕切除创面,解决了患者增生部位的外观,同时解决了关节部位的功能受限问题,对瘢痕体质患者解决了取皮区瘢痕再次增生问题,手术安全,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曲尼司特联合疤痕止痒软化膏超声导入治疗烧伤后瘢痕的美学效果及对胶原纤维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106例烧伤后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联合组(n=53)。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疤痕止痒软化膏超声导入,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曲尼司特,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超声指标、胶原纤维指标(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促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1.70%(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  相似文献   

6.
1999~ 2 0 0 1年间 ,笔者单位应用胶体Cr3 2PO4局部注射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 ,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及分组 :本组 82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 5 0岁 ,平均 2 1岁。火焰烧伤 4 8例 ,热液烫伤 33例 ,电烧伤 1例。患者分为 :预防组 4 5例 ,指创面愈合后 15~ 30d内或中厚供皮区取皮术后 2 0~ 30d的患者 ,创面平整无炎症 ,无溃烂 ,充血明显 ,色素沉着 ,局部柔软 ,尚无瘢痕增生 ;治疗组 37例 ,指创面愈合后半年~ 3年的患者 ,局部瘢痕增生明显 ,高出皮肤表面 ,质硬 ,充血 ,有压痛感。治疗方法 :采用成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  相似文献   

7.
李卫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6):546-546
烧伤、创伤愈合后都会不同程度地留下瘢痕。临床上将瘢痕生长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萎缩期 ,其治疗的关键在增生期。增生期瘢痕多在创面愈合后 3~ 6个月内形成 ,表现为瘢痕增生明显、奇痒、色紫红、质坚硬 ,明显高出皮肤 ,其上有清晰可见的毛细血管网 ,治疗及预防继续增生 ,常用以下方法 :1 .避免搔抓及用热力和刺激性化学药品止痒。2 .可用弹力绷带、面罩等使局部加压 ,减少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瘢痕增生。3.局部冷、冰敷 ,以减少局部血运。4.可用仙人掌汁液涂抹瘢痕。5 .较局部的瘢痕疙瘩可采用局部药物注射 :1醋酸确炎舒松 A5 0 mg;2曲安…  相似文献   

8.
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筛选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细胞骨架相关基因 ,并探讨其在瘢痕挛缩产生中的作用。 方法 以包含 4 0 96种人类基因的基因芯片研究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 ;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中一条基因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分布表达。 结果 在 3例临床标本中 ,共找到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 13条 ,均表达上调。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表达人成纤维细胞肌原蛋白基因的细胞明显增多。 结论 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就发生了多种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这可能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探讨延续护理对烧伤患者瘢痕增生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瘢痕增生情况、对自身残疾的接受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S-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SHS-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提高患者对伤残的接受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烧伤瘢痕的防治难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烧伤的后遗症很多,肥厚性瘢痕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愿提出防治中的几个难点,盼同道共谋解决。一、肥厚性瘢痕的临床疗效难以评定肥厚性瘢痕的临床症状首先是瘙痒,这是一个主观症状,迄今没有客观的评定标准。其次,肥厚性瘢痕的体征是皮肤颜色出现变化,它反映肥厚性瘢痕的病理变化过程,即瘢痕的成熟程度。皮肤颜色与照明有关,仅凭肉眼观察和言语描述难以形成客观的评判标准。有人采用印染工业中的比色法,将瘢痕颜色与标准的比色板进行比较,从而避免了不同照明条件对诊断的影响。这一方法成为永久性的较客观的评判标准。后来出现了色谱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烧伤瘢痕癌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瘢痕癌10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基底细胞癌.其中溃疡型9例,菜花型3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12年获得随访,2例术后3~6个月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1例放弃治疗,5月后死亡,其余10例局部无复发,目前仍健在.结论: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是烧伤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烧伤瘢痕癌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3.
Hypertrophic scar (HS) is a fibrotic skin disease characterised by over‐productive collagen and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which can be functionally and cosmetically problematic. A scar‐prone constitute will accelerate HS 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which deserves systemic therapy with oral medicine. To examine the or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n HS with convincing evidence of gross view and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a rabbit ear HS model was employ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iaticoside (AS) at the doses of 12 and 24 mg kg−1 d−1 daily for 60 consecutive days. Gross observation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that oral AS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HS formation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Semi‐quantification of scar elevation index at days 7, 15, 30, and 60, an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t days 30 and 60 also provided the evidences of reduced scar thickness and inhibited fibrotic gene expressions of collagens I, III, TGF‐β1, interleukins 1β, 6 and 8, and enhanced gene expression of SMAD 7 and PPAR‐γ with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is likely to serve as a systemic therapeutic agent of HS treatment for those who may have scar‐prone constitute via anti‐inflammation, inhibiting fibrotic process, and enhancing matrix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4.
他克莫司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他克莫司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产生作用并无相关报道,为此提出并证实了他克莫司可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选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耳腹侧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cm圆形创面,伤后14天创面上皮化后给药,每只兔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等剂量凡士林软膏,右耳为他克莫司治疗组。分别在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和49天采集标本,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Real-t i me PCR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TGF-β2、Col l agen-α1等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他克莫司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TGF-β1、TGF-β2及Col l agen-α1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瘢痕明显减轻,证明他克莫司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及预防瘢痕增生的全新疗法。  相似文献   

15.
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靶向血管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的裸鼠移植模型,使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观察瘢痕Ⅰ型、Ⅲ型胶原和血管的量以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瘢痕胶原、血管明显减少,瘢痕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坏死、凋亡,代之成熟的纤维细胞,失去了典型增生性瘢痕的特征。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对增生性瘢痕中的大量血管新生起支持作用,大量血管对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可能起着促进作用,针对VEGF的靶向血管治疗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的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基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Keloid,K)与增生性瘢痕(Hyperpladtic Scar,HS)是病理性瘢痕(hbnormal Scar,AS)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K和HS所涉及的基因出发,探讨其基因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含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希军  柳大烈  王吉慧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499-500,i000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剑毅  李世荣  毋巨龙  林卫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46-1247,I0008
目的:观察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共7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方法,设立平板式疤痕贴对照组,应用时间4个月,观察增生性瘢痕性状和症状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组增生性疤痕性状和症状减轻较快,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填式加强型疤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优于平板式疤痕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