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及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AT)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MI、FAT、内脏脂肪交叉估计指数(VFA)、腰臀比(WH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FAT、VFA、W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脂联素(Adiponeeti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diponeetin水平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可降低患者BMI、FAT、WHR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血脂指标,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质指数(constitutional index,BMI)、体脂占比(Body fat ratio,FAT)、血脂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MI、FA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FA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甘油三酯(glycerin trilaurat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减肥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BMI、FAT,调节血脂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聂莉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2):255-25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线法)56例和对照组(口服西药西布曲明)70例,对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F%、BMI指数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五项指数比较,P<0.05疗效;两组疗效比较,P>0.05,说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腰围、臀围指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其塑形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建国 《中国美容医学》2014,(16):1378-1381
目的:优选提高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方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药杖华佗夹脊穴组(治疗组)及毫针法单独体针操作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分别于45天后比较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18%),与对照组(79.86%)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药杖华佗夹脊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总有效率优于单独体针操作,疗效稳定,不易反弹,且较针刺疗法方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治疗组。对照1组:29例,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对照2组:21例,使用针灸美容针治疗;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无效率、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积分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皮损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两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AD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黄褐斑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蛆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痛经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温经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36例,对照组单用温经汤治疗32例,两组连续治疗3~6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对比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经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痛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两者协同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方法:以辨证论治选穴,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每次选6~10个穴位。结果:96例患者治疗后体重、体围、皮脂厚度、BMI、F%、WHR、瘦素(Leptin)、Ins、TG、TC、FBS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具有疗效高、方便、安全、无痛苦、持续作用长、无副作用等特点,提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减重、降脂、重塑体形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方法对78例患者行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每种分型治疗两组穴位。将特定埋线针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中胚层),待局部有酸、胀、麻感后,将线埋入体内。两组穴位交替进行,15d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78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的16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7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体重82.24kg,治疗后平均体重76.18kg,平均减少6.06kg。结论穴位埋线与中胚层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明显,治疗次数少,省时、经济、疗效好,作用持久,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益气活血通脉类的中药为例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选用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益气通脉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当归、党参、黄芪、赤芍等来配合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好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脑梗死相比,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血合剂联合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生血合剂(主要由熟地、何首乌、黄芪、当归、鸡血藤、川芎、丹参等制成颗粒剂)配合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30例,并设立对照组30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Hb,Hct)、肾功能(Scr、BUN)、血清白蛋白、中医临床证候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ct、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Hb、Hct、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合剂联合rHuEPO优于单纯使用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实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牵引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包括牵引治疗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案,A组患者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平、短期临床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访预后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治疗1、2及4周时,疼痛水平评分分别为(6.57±1.17)、(4.33±1.21)和(2.97±1.04),B组患者分别为(7.32±1.02)、(5.47±1.18)和(4.73±1.46),A组患者疼痛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A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72.00%, A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5.26,P<0.05),在患者预后水平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预后水平评价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可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亦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任金枝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4):158-161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 治的60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中医针灸 推拿治疗,试验组接受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时间及住院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良 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有利于减轻其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40例及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22.5%,52.5%及70%,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愈显率最高,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5%及97.5%,针刺组和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均较常规组显著增高(P<0.01),但两者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 (BI)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增加最显著. 结论 针刺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83例,治愈率68.67%,总有效率96.39%;对照组78例,治愈率47.45%,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大冶市人 民医院收治的80例的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中药进行 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程度、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 损颜色、皮损面积、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可以有 效减轻皮损颜色和面积,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O、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疗程均为2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U-TP、ACR、NO、ET-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O、ET-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U-TP、ACR、NO、ET-1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治疗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BUN、Scr、HbA1c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改善早期DN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王珊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0):24-26
目的 探讨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2月我附属医 院收治的6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 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黄褐斑严重指 数、血清指标、棕色斑与红色区分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E3水平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棕色斑分值、红色区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药面膜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黄褐斑指 数,调节血清指标,同时可缩小患者面部棕色斑与红色区,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皮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