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岩尖部位的病变种类较多,由于颞骨岩尖解剖部位深在,很多病变早期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变因出现眩晕、面瘫、听力下降时才引起注意[1]。由于这个区域的病变只能借助影像学的手段来进行观察,无法在术前进行直接观察或组织的活检,从一定程度上,影像学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科于2019年2月收治了一例曾经误诊为听神经瘤的岩尖胆脂瘤患者,并成功为患者施行了显微镜联合耳内镜下岩尖胆脂瘤的切除手术,现对该病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岩尖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岩尖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听力下降及面瘫,其中27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6例发病初期以面瘫为主要表现;217例患者伴有持续性高调耳鸣,4例伴有剧烈耳痛,15例伴有眩晕;3所有患者高分辨率CT均可见岩尖骨质破坏,同时MRI提示岩尖存在占位性改变;4术中彻底清除病变,12例患者行颅中窝进路行胆脂瘤切除术,23例患者行迷路-耳蜗入路,3例在鼻内镜下行岩尖胆脂瘤切除术,7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8例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1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3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岩尖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高分辨率CT及MRI在岩尖胆脂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胆脂瘤的分类、部位以及患者听力、面神经功能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一例岩尖型胆脂瘤的手术治疗过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为岩尖型胆脂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术式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一例明确诊断的岩尖型胆脂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耳内镜辅助下迷路上入路的手术方式成功清除了病变,同时保存了内耳功能和避免了开颅。结论耳内镜辅助下迷路上入路的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岩尖型胆脂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了去除周围正常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同时为岩尖的其他类型病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囊内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切除鞍旁、岩尖部胆脂瘤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全筛窦、蝶窦开放,于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前方磨开颅底骨板进入岩尖部,切开并扩大胆脂瘤囊壁后,采用吸引、刮除和冲洗的方法将胆脂瘤进行囊内清除.结果 3例岩尖胆脂瘤经囊内切除手术,均一次清除干净,手术前伴有头痛和眶尖综合征的2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即有症状改善,术后1~4周症状完全恢复,全部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7年,全部患者症状未再发,影像学检查胆脂瘤无复发.结论 靠近鞍旁区域的岩尖胆脂瘤可以采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行囊内切除手术,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颞骨岩部的岩骨胆脂瘤约占所有岩尖病变的4%~9%[1-2].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类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称为卜皮样囊肿,后者称为胆脂瘤.在发育过程中,第一鳃裂异常残留的上皮细胞、多潜能胚胎细胞或异位的耳囊细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后大获得性病变多由中耳或乳突胆脂瘤通过不同的途径侵犯岩尖所引起.尽管二者的起源不同,但在病理上完全相同[3].由于岩骨位于侧颅底深部,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发生于岩骨的胆脂瘤病变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手术处理的难度均和一般中耳胆脂瘤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6.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岩尖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致岩尖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致岩尖综合征的病例。结果例1有耳流脓及第Ⅴ、Ⅵ、Ⅶ颅神经受损表现,例2无耳流脓,表现为突发高热及头痛及眼眶后疼痛,继之出现第Ⅴ、Ⅵ颅神经受损表现。CT及MRI均示中耳乳突腔及颞骨岩部破坏。2例均行乳突根治术后经迷路进路清除颞骨岩部病变及引流而获痊愈。结论岩尖胆脂瘤可引起岩尖综合征,但Gradenigo三联征并不一定全部出现。CT及MRI有助于确诊。手术清除颞骨岩部病变及引流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岩尖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进路和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例巨大颞骨岩尖胆脂瘤患者采用迷路进路切除病灶,对其中1例成功施行了耳内镜辅助下迷路进路病灶切除术。结果:2例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和感染,无眩晕或平衡失调。结论:颞骨CT扫描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进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清除病灶为本病治疗的惟一措施,经迷路进路为彻底清除胆脂瘤、处理面神经及脑脊液漏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而彻底清除病变和术后长期严格随访、定期清理术腔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岩尖胆脂瘤生长缓慢,可逐渐侵蚀岩尖,属临床罕见、膨胀性病变。大多数患者直到出现颅内或颞骨内神经压迫症状后才能确诊。耳聋及渐进性面瘫为其主要临床特点,患者大多因面瘫、耳聋或眩晕为主诉就诊。由于其解剖位置较深,涉及到耳神经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难度较大。传统手术方式多采用经中颅窝进路清除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类型岩部胆脂瘤的诊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颞骨岩部胆脂瘤,按Sanna分型分为迷路上型(10例)、迷路下型(11例)、迷路下-岩尖型(1例)、巨大迷路型(9例)、岩尖型(1例),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评估面瘫情况:术前面瘫10例(31.25%),面瘫HB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2例,Ⅴ级2例,Ⅵ级4例。术前即伴颅内外并发症者21例,其中脑脓肿5例。归纳总结各类岩部胆脂瘤的治疗经验。结果 32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以彻底切除胆脂瘤为前提,其中1例巨大迷路型胆脂瘤,病变侵及桥小脑角区,术中残留少许,其他患者在显微镜下或内镜下观察均无病变残留。术后新增的并发症有Bezold脓肿1例、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1例、脑脊液耳漏1例、术后面瘫3例,均予以相应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有迷路上型1例复发,巨大迷路型1例复发,并再次行手术治疗痊愈,随访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治疗,术式选择至关重要,需根据病变分型、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等综合评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前提下,并保留面神经功能、重建听力及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耳内镜辅助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耳内镜在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2008年对6例患者联合应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听神经瘤、1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迷路后人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岩尖部炎性肉芽经颅中凹入路;1例岩尖胆脂瘤采用迷路人路;1例颈静脉球体瘤经外耳道入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听力及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闻取0.5、1、2、4 kHz的气导听阈均值,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肿瘤、1例患者炎性肉芽及1例患者岩尖胆脂瘤均全切.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耳鸣均消失;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术后搏动性耳鸣消失,听阈轻度上升;2例听神经瘤患者1例保存了术前听力,另1例术后患耳听力丧失;岩尖胆脂瘤、岩尖炎性肉芽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1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1个月为Ⅰ级;另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6个月仍为Ⅱ级.岩尖胆脂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Ⅵ级,术后6个月仍为Ⅵ级,术后4年为Ⅲ级;其余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Ⅰ级.结论 耳内镜辅助显微镜完成侧颈的及桥小脑角手术有利于拓宽视野.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和颅神经,尽可能保存听、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岩尖胆脂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尖胆脂瘤是一种少见疾病,本就岩尖胆脂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岩尖胆脂瘤     
岩尖胆脂瘤是一种少见疾病,本文就岩尖胆脂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颅中窝进路岩尖胆脂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中窝进路岩尖胆脂瘤切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4月收治6例(耳)岩尖胆脂瘤(5耳先天性,1耳后天性)行颅中窝进路胆脂瘤切除术。结果6耳岩尖胆脂瘤均能全部切除,术后随访1-10年无复发。术前纯音测听呈中度混合性聋2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3耳,术后基本能保存术前听力水平。4例术前面瘫患者中有3例行面神经减压,其中2例由Ⅲ级(House-Brackmann分级)恢复至Ⅰ级,1例由Ⅳ级恢复至Ⅲ级;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由VI级恢复至IV级。结论颅中窝进路能保留患耳的听力,对于听力损失较少或胆脂瘤较局限的先天性胆脂瘤,颅中窝进路是较合适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处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所有胆脂瘤病例的26%。现就112例(116耳)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病例的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再次手术的原则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外耳道狭窄、面神经嵴保留过高、乳突病变气房清除不彻底、内听道、迷路或岩尖部受累以及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迷路遭受乳突病变破坏听力犹存3例(4耳),并温习文献,指出过去认为内耳的一部分遭受疾病或直接创伤能造成内耳全部功能丧失的见解不完全正确。第1例右侧乳突手术见胆脂瘤破坏迷路及迷路死骨形成;左侧胆脂瘤侵及半规管及岩尖.行岩尖切除术,并切除三个半  相似文献   

16.
岩尖胆脂瘤不常见。在诊断及治疗上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该文对14例岩尖胆脂瘤病例作了回顾性评价及分类。14例均有耳漏及听力减退症状。6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4例传导聋;2例为混合聋;(正常2例)。术中所见及放射线检查病变直接累及迷路者最多(11例),如迷路上气房病变9例。面神经功能障碍(HouseⅡ~Ⅵ度)占半数,面神经膝状节是最易受累部位,往往是迷路上骨坏死或迷路坏死的结果。治疗均采用了经岩骨手术径路。10例经迷路-耳蜗径路,去除胆脂瘤并切除游动或全长的颞骨内面神经;4例经迷路,  相似文献   

17.
蝶鞍区、岩尖等部位病变在临床上难于处理,传统手术径路复杂,手术时间长,死亡率高。该作者共观察7例患者,2例垂体腺瘤,2例岩尖部脑膜瘤,3例岩尖部胆固醇肉芽肿。采用无框架结构立体定向影像导航系统,经蝶入路,去除病变。术前在患者头部确定至少5  相似文献   

18.
岩尖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岩尖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了4例岩尖胆脂瘤的回顾性资料。结果:4例均有重度耳聋、眩晕、面瘫及慢性中耳炎病史,颞骨CT扫描作出诊断,并经迷路———耳蜗径路全部切除岩尖胆脂瘤。结论:认为颞骨CT扫描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经迷路———耳蜗径路为彻底清除胆脂瘤,处理面神经及脑脊液漏提供了最直接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描述了一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特别注意到并发症及其处理。评述了16例岩骨胆脂瘤手术病人。根据Sauna等提出的分类法按不同的解剖部位将其分为5类:5例大范围迷路;5例迷路下部;1例岩尖部;4例迷路上部;1例岩尖下部。临床上表现有面神经麻痹者10例和单侧耳聋13例。根据患者胆脂瘤的部位和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将胆脂瘤彻底切除。2例分别于8个月和24个月后复发。8例面神经受到胆脂瘤的浸润和挤压。7例应用腓肠神经移植,其中1例因移植失败采用了面一舌下吻合术;余下的1例应用了baby-sitter手…  相似文献   

20.
岩尖破坏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肉芽肿和胆脂瘤是岩尖的两种最常见的破坏性病变,蛛网膜羹肿则少见。这三种膨胀性病变在临床上常难以区别,但因其治疗方法不同,故最好能够在术前明确诊断。岩尖胆固醇肉芽肿中采用乳突腔或中耳引流得到有效治疗;而岩尖胆脂瘤的治疗学采用更为复杂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故破坏性较大,常以牺牲听力为代价;出现临床症状的岩尖蛛网膜囊肿可采用单纯外科引流治疗。因此,准确的术前CT和MRI诊断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比分析13例岩尖破坏性的术前放射影像学特点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发现CT和MRI对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