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茲将我科自1972年6月至1978年12月底7年半所收治的小儿伤寒、付伤寒81例作一临床分析,以供参考。 診断依据:(1)临床持續高热伴有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細胞降低;(2)肥达氏反应阳性;(3)血或粪便培养伤寒或付伤寒菌阳性。一、一般材料: 本組81例中伤寒53例(65.4%),付伤寒28例(84.6%),伤寒与付伤寒之此为1.89∶1。付伤寒中以乙型最多,計25例占89.2%,甲型仅3例,丙型未发现。說明  相似文献   

2.
我组从1975——1978年收治伤寒,付伤寒102例,其中16例发生误诊,误诊率为15.7%。现将误诊原因加以分析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伤寒与付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解放以来,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注射,这种传染病已大大减少。为了解近几年来伤寒与付伤寒病人在症状及诊疗方面有何特征,现将我院1972—1980年确诊的165例作初步分析。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从1972至1980年我院收治经确诊的165例病人,其中伤寒136人,付伤  相似文献   

4.
伤寒及付伤寒为儿童时期常见之急性传染病,有效的治疗药物一向认为氯霉素及合霉素最为理想,在临床上使用呋喃西林治疗本病,文献报告颇少;国内除北京医学院报告11例外,尚未见到其他有关文献报告,我院儿科自59年1月至60年3月(15个月中)收治伤寒及付伤寒共300例,其中46例用呋喃西林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兹报导  相似文献   

5.
伤寒,付伤寒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精神障碍者比较少见。我组近四年间(1975~1978)先后收治4例伤寒、付伤寒并发显著神经精神障碍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引越内疸很少报导。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虽在确诊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原因,临床上出现轻型化和不典型趋向,其临床表现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临床医务工作对此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我院自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264例伤寒、付伤寒患中,有11例出现黄疸(4.2%)。其中伤寒188例中,9例出现黄疸(4.8%),付伤寒76例中,2例出现黄疸(2.6%)。此11例患,均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入院后患仍持续发热不退,抽血作肥达氏反应或作血细菌培养,证实为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所致。现将11例患临床诊治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引起黄疸很少报导。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虽在确诊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原因,临床上出现轻型化和不典型趋向,其临床表现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此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我院自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264例伤寒、付伤寒患者中,有11例出现黄疸(4.2%)。其中伤寒188例中,9例出现黄疸(4.8%),付伤寒76例中,2例出现黄疸(2.6%)。此11例患者,均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入院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不退,抽血作肥达氏反应或作血细菌培养,证实为伤寒、付伤寒杆菌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74~1983年我院收治来自省内各地区的子宫肌瘤538例,占同期住院妇科病人3102例的17.35%。十年间其收治数逐年上升。世居高原者比移居高原者多见。高原自然条件对生活在高原的人群有多种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高原地区妇女健康,在处理多发常见的子宫肌瘤的患者时,应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不需手术的尽量保守治疗和观察,需手术切除子宫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双侧卵巢。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内外剖腹产率均有上升趋势,国内自提倡一孩化以来,较过去有明显提高。以下就我院七年来剖腹产538例作一简要分析。临床资料一、手术率 1976—1982年平均剖腹产率为6.48%。1980及1981年上升较显。1982年略有下降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甲型伤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肠道疾病,本院从2002年3月1日至8月31日共收治甲型付伤寒353例,男191例,女的162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岁。发生并发症有92例(占26.06%),但无一例死亡,3例因严重的三系减少,转院治疗。现就将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所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伤寒或付伤寒的病程中,心脏血管系统常有程度不同的改变,此己早为临床医师所注意,某些学者,并以心电图检查得到证实。但在儿童时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一般教科书及病例统计均少提及,同时伤寒自有特效药物治疗以来,心脏损害是否减轻,应加探讨。今将我院儿科59年1月至60年3月,收治伤寒及付伤寒共300例,其中选择了51例作心电图检查,初步统计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伤寒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受到控制。但我县一年四季仍有散在病例发生,临床表现也有变异。现将我院1982—1983年住院病例中资料较完整的38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讨论晚近我县伤寒病表现的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伤寒患者很少有教科书中所述的典型临床特点。本文将市传染病医院,市六医院两院1980年1月~1990年12月住院的479例伤寒、寒伤副加以整理分析,以探讨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随着菌株变异而临床表现不典型 ,早期诊断困难。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 ,敏感药物增多 ,其肠出血、肠穿孔发生率明显下降。本资料收集 1999年 2月 19日至 2 0 0 0年 11月 2 0日我科收治 110例伤寒、副伤寒病人 ,具体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人中男性 10 4例 ,女性 6例。部队干战 96例 ,学生 7例 ,儿童 7例 ,地方病人5例。年龄 7.5~ 38a ,平均 2 2 .75a ,以青壮年为主。病员主要来自贵阳地区某部队。全年散在发病 ,主要集中在 6~ 10mo。1.2 症状体征 入科前热程 1~ 2 8d ,平均 14.5d ,发热…  相似文献   

15.
伤寒、副伤寒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近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规律、临床新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30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复杂多样,典型特征少见。30例伤寒、副伤寒病例中有18例为副伤寒甲。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茵素疗效佳,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该组病例分析,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呈不典型趋向。副伤寒甲沙门杆菌在我省流行较为突出。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近年来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102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复杂多样,典型特征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对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很高敏感性.结论 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呈不典型趋向.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自1977年5月至197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伤寒副伤寒43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40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现今伤寒的特征及简单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一、诊断依据:本文40例除2例手术证实为伤寒肠穿孔外,余38例血清肥达氏反应均为阳性(“O”及“H”在1:160以上),部份病例血、粪培养阳性。二、一般资料:1.年龄:本组统计均系13岁以上的病例。13~19岁17例,占42.5%;20~29岁17例,占42.5%,这两组年龄共34例,占85%,说明青少年发病率高。2.性别: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男女之比为1:0.74,男高于女。3职业:工人17例,占42.5%;学生13例,占32.5%,农民9例,占22.5%;干部1例,占2.5%。工人组发病率高,可能与我市为工业区有关。4.发病季节:大多集中在8—10月份,其中以9月份为最高峰。这三个月共发病27例,占全年的67.5%。详细分布见(图1)。  相似文献   

18.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内科10年来收治共230例作一临床分析。材料分析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及阳性血培养者102例(占44.4%);2.临床症状及有肯定诊断价值的肥达氏反应者107例(占46.5%);3.典型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证实者21例(占9.1%)。伤寒、副伤寒的比例:230例中199例为伤寒,占86.5%;17例为副伤寒甲,占7.4%;13例为副伤寒乙,占5.7%;1例为 C 群沙门氏菌(因设备条件未能进一步确定为付伤寒丙或其他沙门氏菌)占0.4%。此种分布情况与国内戴氏报告者大致相同。性别、年龄及职业:伤寒、付伤寒男女之比例为  相似文献   

19.
本院1959~1979年收治伤寒、副伤寒959例。伤寒931例,其中364例(39.1%)细菌培养阳性,567例(60.9%)肥达氏反应阳性(即“0”滴度>1∶100;“H”滴度>1∶200),且具有伤寒病的临床表现。副伤寒28例均经细菌培养阳性。 流行病学特点:931例伤寒中,男515例,女416例。副伤寒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发病年  相似文献   

20.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从1997~2001年的8.3%(3/36)上升至2002~2006年的28.6%(12/42)。男性41例、女性37例,全年均有散发。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血/骨髓培养阳性率33.3%,肥达反应阳性率82.1%。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平均热退时间(5.3±2.5)d。结论近年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伤寒、副伤寒多呈不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