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经临床及CT诊断的SAE 42例.根据Goto分型将CT分为Ⅰ、Ⅱ、ⅢⅡ型,用MMSE评分将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①SAE脑白质的缺血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白质缺血程度愈重.②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脑白质损害范围有关系(p<0.05),脑白质损害范围愈大,认知功能障碍愈重.结论SAE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早期存在智能障碍,逐渐发展为痴呆,应结合CT,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MRI分型 ,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经MRI诊断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 86例 (男 62 ,女 2 4) ,平均年龄 80 .8岁 ,合并高血压病 72例 ,糖尿病 45例 ,腔隙性脑梗死 78例 ;根据MRI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范围融合程度将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分为轻、中、重型 ,并采用MMSE和ADL对每例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 1)皮质下脑白质的缺血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P <0 .0 5 ) ,随着年龄的增长 ,脑白质缺血程度愈重 ,伴随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加重脑白质缺血。 ( 2 )认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与脑白质损害范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脑白质损害范围愈大 ,认知功能障碍愈重 ,日常生活能力愈低。结论 :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MRI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70例P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并比较其认知障碍的程度。结果:①PD组、PD合并LA组、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PD合并LA组MMSE及CMS评分均娃著低于无LA组fP〈0.01);③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4)PD合并LA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5例(27.8%),痴呆11例(61.1%);PD抑郁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6例(17.6%),痴呆13例38.2%)。结论:PD合并LA及伴发抑郁状态者更易产牛认知功能障碍,合并LA组存在较全面而严蘑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组认知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词语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PD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组,≥60岁为PD老年组,〈60岁为PD非老年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ERP检测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检查,测定患者的ERP的N2、P3波潜伏期、波幅和患者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智商(FIQ)等。结果:老年组PD患者ERP的N2、P3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3%,非老年组PD患者相应为3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老年组PD患者WAIS-RC测试异常率为60%,非老年组PD患者为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ERP异常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患者的VIQ、PIQ、FIQ无相关性(P〉0.05);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与VIQ、PIQ、FIQ呈负相关(P〈0.05);受教育年限与VIQ、PIQ、FIQ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组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D患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VIQ、PIQ、FIQ)不仅与年龄有关,而且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受教育年限相关。ERP的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测试比WAIS-RC更敏感,且不受患者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能客观反映出PD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泽辉 《医学信息》2010,23(2):359-361
目的 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睡眠呼吸障碍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诊断为OSAHS患者中45例高血压和32倒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基础情况和夜间缺氧程度、睡眠结构和干扰睡眠因素以及OSAHS患者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高血压痛组.体重指数(BMI)是引起两组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差异的显著因素。两组间夜间平均Sa02和最低Sa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是引起夜间缺氧的显著因素。OSAHS患者中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是AHI、年龄、BMI。结论 OSAHS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程度更重,而夜间低氧血症与高血压无关,但与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年龄、肥胖和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是OSAHS患者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状况,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0名老人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影响的因素。结果: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6.4%。年龄(χ2=27.108,P<0.01)、文化程度(χ2=10.821,P<0.05)、居住地(χ2=7.174,P<0.01)、健康自评状况(χ2=8.242,P<0.05)、退休金(χ2=5.394,P<0.05)、家庭和睦状况(χ2=5.485,P<0.05)、食用瘦肉(χ2=6.783,P<0.01)、食用鱼类(χ2=5.233,P<0.05)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年龄、文化程度、健康自评等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及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应用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测试精神分裂症51例(分裂症组)、正常人42例(对照组)和抑郁症32例(抑郁症组),比较各组间测试项目的平均反应时(mS)和错误率(%)。结果:分裂症组与对照组配对比较,各项目的反应时延长58-75%(P〈0.01)、错误率增高95~150%(P〈0.001);与抑郁症组相比,分裂症组反应时仅延长20-45%(P=0.04-0.19)、错误率增高约50%(P〈0.005);各实验指标异常与病程无相关性(P〉0.05)。分裂症组内男女、病程长短相比各项目反应时、错误率无差别(P〉0.05);用药1周以上者单侧脑功能反应时明显缩短(P=0.05)、各项目错误率均有下降趋势(P〉0.05);病情未控制组单侧脑功能反应时延长45%(P〈0.05)、图像记忆延长41%、汉字记忆延长18%,错误率增加5.16%(P〉0.05)。结论: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测试结果可反映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可以作为认知功能测试方法之一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Skp2、p27kipl和E-cad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Skp2、p27kipl及E-cad的表达。结果p27kipl在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的表达率分别为76.5%、70.6%高于卵巢癌29.2%(P〈0.05),在早期癌中的表达高于晚期癌(P〈0.05)。Skp2在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的表达率分别为0、23.5%,均低于卵巢癌50.8%(P〈0.05),在早期癌的表达低于晚期癌(P〈0.05)。卵巢癌中skp2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在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在组织学类型方面,浆液性癌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浆液性癌(P〈0.05)。E—cad在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表达率分别为88.2%、82.4%、55.4%,恶性组低于良性组(P〈0.05)。E—cad在早期癌的表达率高于晚期癌(P〈0.05)。Skp2表达与p27kipl表达呈负相关(P〈0.05),E-cad表达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E-cad表达与Skp2表达则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过度表达与p27kipl表达减少可能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E-cad在晚期卵巢癌中表达降低可能反映了卵巢癌分化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记忆功能与海马硬化等因素的相关性损害。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记忆功能进行评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面性发作癫癎患者记忆功能普遍低于对照组,其中起病年龄(t=-0.480,P〈0.05)、发作频率(t=-0.921,P〈0.05)和海马硬化(t=-0.945,P〈0.05)均与记忆商(MQ)具有相关性。结论: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有明显记忆损害,尤其以短时和瞬时记忆明显;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和海马硬化对记忆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将30例诊断为考试焦虑症中学生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考试前后分别予P300检测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比较组间P300各成分及S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考试前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3波幅明显降低(t=6.823~9.051,P〈0.05或0.01)。考试后,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考试前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增高(t=5.973—11.120,P〈0.05或0.01);考试前实验组SAS评分与P3潜伏期、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波幅呈负相关关系(r=0.4,0.8,-0.51,P〈O.05或0.01)。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针对缓解焦虑症状的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P21和Cyclin D1mRNA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1和Cyclin D1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4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组织中p21和Cyclin D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21 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p21mRNA表达减弱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Cyclin D1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Cyclin D1mRNA表达增强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在食管癌组织中,p21 mRNA表达与Cyclin D1mRNA呈负相关(r=-0.757,P〈0.05)。结论p21 mRNA的表达下调、Cyclin D1mRNA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与焦虑抑郁、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47名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评估其防御方式,同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并以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估近一周的社交职业功能水平。结果:①惊恐障碍组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分、投射、分裂、退缩和躯体化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间型防御方式总分、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和交往倾向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惊恐障碍组成熟防御方式总分、幽默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惊恐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357,P〈0.05),交往倾向得分与功能大体评分呈负相关(r=-0.384,P〈0.01).结论:惊恐障碍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方式增多,使用成熟防御减少。  相似文献   

14.
路剑英 《医学信息》2006,19(3):465-46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角结膜上皮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120眼)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4名(108眼)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者,性别年龄成组匹配。分别进行角膜知觉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检查、糖尿病眼底检查、眼底照相或荧光造影,观察杯状细胞及结膜化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角膜知觉下降(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增加(P〈0.05),杯状细胞丢失,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增加。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杯状细胞密度和角膜FL累积分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角结膜上皮的损害,且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状况差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损害程度亦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济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对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相关分析发现ITAQ总分与NPT总分、FOM、BD 正相关(P<0.05,P<0.01);疾病认识因子分与NPT总分、FOM、BD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态度因子分与FOM、BD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认识功能损害程度关系密切,认知功能越好,患者的自知力越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对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2.0岁.分别于伤后7天~1个月(A组)、伤后1~3个月(B组)和伤后3个月(C组)介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NCSE)、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NCSE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的变化均数比较显示伤后7天~1个月介入高压氧治疗患者的ADL和认知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后两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微循环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复制套扎前降支冠状动脉犬模型。缺血预适应组先给予缺血5min,灌注5min,反复4次,然后缺血1h,再灌注2h;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缺血1h后再灌注2h;两组分别于基础、缺血1h、再灌注2h采集冠状窦血对比分析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并于再灌注2h对比分析注射乙酰胆碱前后心肌声学造影强度变化,最后用Evan氏兰和TIC双染。结果(1)正常心肌注药后声学强度增强,而缺血心肌反而下降,与再灌注组相比,预适应组缺血区心肌声学强度下降程度显著减轻(P〈0.01);(2)两组缺血后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2h下降更为明显(P〈0.05),然而预适应组缺血1h与再灌注2h下降程度均小于再灌注组(P〈0.05);(3)预适应组于缺血1h、再灌注2h内皮素水平比基础有所下降,再灌注组与基础比反而呈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水准(P〉0.05),两组相比,预适应使缺血1h和再灌注2h的ET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微循环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及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调节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者的红细胞参数(Hb、MCV、RDW-CV)及其肝功能(ALT、TBIL、PT、γ-GT等),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功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红蛋白(Hb)逐渐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逐渐升高,除轻度组的Hb、RDW-CV与对照组之间和重度组的RDW-CV与肝硬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的Hb、MCV、RDW-CV与对照组和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h与胛、γ-GT呈负相关,MCV、RDW-CV与胛、γ-GT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aspase-1和IL-1β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半胱氨酸酶-1(e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两者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第三天血清caspase-1和IL-1β的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aspase-1水平显著增高(P分别〈0.05,〈0.01,〈0.01);HIE组间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清caspase-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L-1β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显著增高(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组间血清IL-1β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3)血清caspase-1与IL-1β呈正相关(r=0.7934,P〈0.0001)。结论 (1)血清caspase-1水平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协助临床分度的指标。(2)急性期HIE血清IL-1β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无症状的肺癌高危人群中利用低剂量CT(LD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进行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肺癌高危人群入组标准:男性,年龄55~75岁;吸烟指数≥400支/年,目前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超过10年。共893例受检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447例(LDCT—p16组),平均年龄66岁,进行LD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另一组为446例(CXR组),平均年龄67岁,接受后前位胸片检查。两组检查阳性病例将接受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统计两组阳性结节检出率及肺癌检出率,并行X2检验。结果LDCT—p16组与CXR组分别有96.8%和92.8%的受检者完成了检查。LDCT—p16组中1113%病人可疑肺癌,明显高于CXR组的6.5%(P〈0.05)。其中LDCT—p16组中有7例,CXR组中有2例确诊为肺癌。LDCT—p16组肺癌检出率高于CXR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敏感、安全、可行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能够取代胸片筛查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