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应用拉坦前列腺素眼液预防屈光回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每组50例100眼。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d开始使用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1次,3mo后停用。阳性对照组早晚点噻吗洛尔眼液2次,3mo后停用。空白对照组不点任何降眼压类药物。观察术前、术后1wk;1,3,6,12,24mo裸眼视力(UCVA)、主觉验光、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眼压、BUT测定、Schirmer试验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未出现1例屈光回退病例,试验组48例能够坚持3mo内每天用一次拉坦前列腺素眼液,阳性对照组仅有41例能坚持3mo内每天用2次噻吗洛尔眼液,有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出现4例屈光回退病例,与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BUT、Schirmer试验无明显差异。结论:拉坦前列腺素眼液可有效预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李蓉  许艳  张丰菊  王萌萌 《眼科》2013,22(1):49-52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应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对屈光状态及眼压的影响。 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1月-2011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2例(32眼)。 方法 试验组15眼LASIK术后第1周开始使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低中度近视患者持续1个月,高度近视患者持续1.5个月。对照组17眼术后不使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显然验光、Oculyzer眼前节测量系统、眼压等检查。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角膜后表面高度、眼压。结果 试验组术后1、3、6个月时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150±0.742)、(-0.170±0.595)和(-0.525±0.618)D;对照组分别为(-0.258±0.581)、(-0.290±0.657)和(-0.459±0.591)D(P均>0.05)。试验组术后1、3、6个月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7.47±2.326)、(6.60±3.158)和(5.86±2.610)μm;对照组分别为(6.59±3.355)、(7.35±3.622)和(7.33±2.992)μm(P均>0.05)。试验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分别为(7.80±0.941)、(8.07±1.534)、(8.70±1.337) mm Hg;对照组分别为(9.35±2.827)、(9.59±2.717)、(8.73±1.580)mm Hg。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有统计学差异(P=0.045),余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术后早期应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通过降低眼压可能对屈光状态具有稳定作用。(眼科,2013,22:49-5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应用噻吗洛尔的临床效果及对视力和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度近视拟行LASIK术治疗的患者79例(158眼)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开展本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例,78眼)和对照组(n=40例,80眼),对照组LASIK术后第8d起增加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观察组LASIK术后第1d起增加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均连续点眼2个月,每天1次。比较两组角膜基质厚度、矫正后角膜表面曲率、眼压、等效球镜度、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mo和术后6mo,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t=5.934、6.127,0.654,均P<0.05)。和术后7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mo、术后3mo、术后6mo角膜基质厚度均明显增加(F=5.645、8.680均P<0.05),但是各时间点两组患者比较则无明显差异(t=0.567、0.421、0.983、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术后3mo、术后6mo等效球镜度均在逐渐降低,和同组术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1、12.063均P<0.05),而组间比较发现这三个时间点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83、6.234、6.883,均P<0.05)。术后7d、术后1mo、术后3mo两组比较发现,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235、7.128、6.589,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后早期应用噻吗洛尔点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更好的预防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噻吗洛尔对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回退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8/2016-08收入我院的高度近视患者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90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7d,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8d开始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d开始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分别于术前、术后7d,1、3、6mo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角膜表面曲率、角膜基质厚度。

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均有差异(P<0.05),且术后6mo,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均优于对照组(0.03±0.01 vs 0.08±0.01; 0.15±0.33D vs -0.17±0.36D; 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角膜基质厚度和角膜表面曲均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7d,1、3mo观察组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眼压趋于稳定。

结论:LASIK术后早期应用噻吗洛尔能有效降低眼压,并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眼压稳定,阻止角膜膨隆,进而起到预防屈光回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08/2008-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400例2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降眼压药物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眼压药物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的200例(394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和对照组,根据术前屈光度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四个亚组,根据角膜基质床厚度分为A(<300μm)、B(300~350μm)和C(≥350μm)三个亚组,分别对两组的各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术后6个月的屈光回退比率比较进行χ2检验,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139例(275眼)患者完成有效观察。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回退率低于对照组(0.71%、5.19%)。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的低度、中度、B亚组和C亚组病例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过矫屈光度方面,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的角膜曲率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降眼压药物可减少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特别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基质床厚度偏薄的患者来说,还可以增加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可能在预防屈光回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卫涛  李虎  魏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93-1794
目的:研究LASIK术后应用5g/L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常规行双眼LASIK手术80例分为试验组(氯替泼诺组)和对照组(氟米龙组),试验组术后1d开始使用5g/L氯替泼诺滴眼液(露达舒)4次/d,每隔1wk递减1次,共用4wk,对照组术后1d开始使用1g/L氟米龙滴眼液4次/d,每隔1wk递减1次,共用4wk,两组术后次日均滴左氧氟沙星眼药水,4次/d,持续1wk停药,观察指标包括:术后1,7d;1,3mo裸眼视力,屈光度,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LK),眼压方面及眼部刺激症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眼部疼痛感,异物感,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DLK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5g/L氯替泼诺可有效抑制LASIK术后炎性反应,与传统的类固醇滴眼液相比,升高眼压的明显降低,可减少激素性高眼压的出现,并可有效预防DLK,获得预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856例856眼,分别测量其术前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及基质床厚度;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分析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差异,屈光回退的可能原因。结果: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理论角膜切削深度深22.15±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mo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手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稍有差异,充分考虑这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背景 屈光回退是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长期稳定性.目前尚无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方法. 目的 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效应.方法 采用前瞻性干预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2-9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60眼,屈光度为(-7.16±0.95)D.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个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炎用药,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滴加质量分数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1个月后改为每天晨起点眼1次.测量2个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并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术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测算残余角膜基质厚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Bonferroni检验对2个组在不同时间点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间患者术前的年龄、裸眼视力、BCVA、SE、眼压、角膜前表面曲率、CCT及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间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91,P<0.05;F时间=3.80,P<0.05),其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2.97,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优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术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44,P>0.05;F时间 =2.31,P>0.05).2个组间术眼术后SE的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1.52,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术眼SE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06,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眼SE高于对照组(t=2.47,P<0.05),术后7d及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术眼的校正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F分组=14.83,P<0.05),术后2个组间CCT的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4,P>0.05).术后试验组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平稳,但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前表面曲率逐步增加(F时间=18.73,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局部使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减少屈光回退,提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降低眼压而阻止角膜膨隆,其可能是预防术后屈光回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49例98眼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行二次矫正手术。所有患者分成A、B组,A组24例48眼行LASIK手术,B组25例50眼行LASEK手术,术后1wk;1mo;1a,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次手术后1 wk A、B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mo 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a A、B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增生,LASEK组出现1例2级haze。结论:采用LASIK或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防治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第1天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屈光度在0~-0.75D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39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10d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1个月。研究组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术后第1天增加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滴眼1个月。术前、术后10d、1个月、3个月进行眼压和主觉验光检查,OrbscanⅡ测量角膜后表面前移量(Diff差值)。结果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9.61±2.90)mmHg(1kPa=7.5mmHg)、(9.97±2.50)mmHg、(10.61±2.90)mmHg,与对照组比较[(11.69±2.60)mmHg、(11.99±3.07)mmHg、(10.92±2.65)mmHg],术后10d、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差值分别是(9.56±6.66)μm、(10.72±6.70)μm和(14.11±4.66)μm,对照组分别为(19.57±7.76)μm、(20.24±7.37)μm和(20.10±6.9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4.236,P=0.000);两组术后同时间点Diff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时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别为(-0.46±0.28)D、(-0.61±0.34)D和(-0.75±0.21)D,对照组分别为(-0.67±0.23)D、(-0.93±0.23)D和(-1.05±0.29)D,两组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阻滞角膜后表面前移,降低近视屈光度,是预防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薄瓣LASIK术后6mo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及屈光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追踪观察158例302眼近视眼行LASIK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d;1wk;1,3,6mo时CCT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预计激光角膜切削值、术中手术光区的大小,术后预计屈光度以及实际屈光度的改变等.结果:术前平均CCT为531.6±24.3μm.术后第1d平均CCT迅速下降,术后1wk平均CCT继续下降,1mo后角膜厚度开始增厚.术前和术后第1d CCT差值与预计激光角膜切削值呈强相关性(r=0.916,P<0.01).术后6mo和术后1d时CCT的差值,即6mo内CCT的增厚值与患者年龄、术眼屈光度和术中手术光区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 -0.180,P=0.026;r=-0.187,P<0.01;r=-0.171,P=0 137).术后6mo时,实测平均等效球镜与术前预期值接近(术前等效球镜预期值平均为0.34±0.30D).所有病例随访6mo,无1例发生屈光回退,6mo时裸眼视力均≥0.8,平均视力为1.3±0.2.结论:薄瓣LASIK术后CCT和屈光状态的稳定大约需要6mo时间.术后6mo内CCT增厚值与术前患者年龄、屈光度及术中手术光区大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术后6mo时实测平均等效球镜值与术前预期值接近.薄瓣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对角膜像差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00 ~ -6.75 D的近视患者73例131眼。方法 37例68眼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36例63眼行TransPRK手术。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消像差切削模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仪检查。主要指标 视力、残余屈光度、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结果 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75%,TransPRK组为47.62%(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分别为86.76%、91.18%,TransPRK组分别为79.37%、90.48% (P=0.26,0.89)。术后残余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TransPRK组(0.13±0.35 D)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02±0.41 D)略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无显著差别。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提高(P<0.001)。术后1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为(0.25±0.10 μm),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0±0.17 μm)小(P=0.04);术后3、6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分别为(0.28±0.10 μm)、(0.30±0.12 μm),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1±0.16 μm)、(0.35±0.11 μm)相似(P=0.12,0.13)。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球差、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像差均有所提高,术后1个月TransPRK角膜彗差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小,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像差的影响相似。(眼科,2015,24:225-229)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定角膜屈光力超过47D近视眼进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方法:研究组系用PENTACAM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超过47D共30例50眼(其中角膜前表面符合部分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条件的12眼,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LASIK手术患者;另设30例50眼术前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研究组无显著差异,但角膜屈光力小于47D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与角膜地形图;其中角膜地形图对比内容有:前表面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角膜平均屈光力,中央岛效应;后表面屈光力变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BSCVA)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屈光度无明显差异;角膜地形图与术前相比: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和角膜平均屈光力均明显好转,且与近视度数减低值相符;两组术后出现中央岛效应的眼数相同;两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均无1例角膜膨隆症出现.结论:观察单纯角膜屈光力超过47D或仅角膜前表面部分符合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标准,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在2a内是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远期影响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智慧型光斑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可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及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0/2009-10在我中心行LASIK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8,随访时间>1mo,球镜<-10.00D纳入统计分析病例,共768例。按激光切削模式及屈光度分组,对术后裸眼视力,术后1,3,6mo;1a残留等效球镜,屈光回退患者术前术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BCVA术后未达术前;预测性:术后常规组98.0%SE<0.50D,99.2%SE<1.00D;波前组97.4%SE<0.50D,99.3%SE<1.00D;术后残留屈光度,常规组:1mo:-0.01±0.10D;3mo:-0.02±0.20D;6mo:-0.07±0·31D;1a:-0.15±0.38D。波前组:1mo:-0.01±0.08D;3mo:-0.01±0.09D;6mo:-0.03±0.15D;1a:-0.08±0.19D;视力改变,常规组:0±0.05,波前组:0.01±0.04。23例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术后残留球镜与年龄,术前球镜有关,术后球镜=1.355-0.034年龄+0.142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与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有关,术后柱镜=3.489+0.238术前柱镜-0.007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结论:智慧型光斑LASIK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均较好,波前像差引导LASIK在预测性及有效性方面更优,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稳定性;术后残留球镜危险因素:年龄、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危险因素: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术前预留不同屈光度对LASIK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86眼近视LASIK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预留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全矫组)219眼,Ⅱ组(预留-0.25D组)215眼,Ⅲ组(预留-0.50D组)52眼。观察术前、手术后1,3和6mo裸眼远视力和等值球镜屈光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各组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矫正视力间无显著差异。术后等值球镜屈光度:各组1mo与3mo,1mo与6m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6moⅢ组和Ⅰ组、Ⅱ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留-0.25D以内屈光度6mo内对近视LASIK手术患者裸眼远视力和屈光无明显影响,术前预留-0.50D术后3mo开始影响患者术后屈光,达到预防老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降眼压药物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01年7月至2009年11月期间,近视LASIK术后不同时期出现屈光回退、局部应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6例(30眼).收集用药前、用药后及停药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显然验光屈光度数、Pentacam眼前节分析参数、Goldmann压平眼压值.将用药前后测量数据以及停药前后测量数据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眼压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7,P=0.002) 显然验光屈光度数、角膜屈光力及UCVA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0、-3.36、-4.57 P=0.000、0.001、0.000) 中央角膜厚度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P=0.876).所有眼在用药前后的BCVA均达到1.0及以上.停药后与用药后相比,眼压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P=0.002) 角膜屈光力、显然验光度数及UCVA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2.52、-1.98 P=0.034、0.012、0.047) 停药后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改变(Z=0.59,P=0.556).结论 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降眼压作用,对近视LASIK术后出现的屈光回退有显著的疗效,但停药后屈光回退仍可再次发生,故需长期维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