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文就我科救治的23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60.9%),女9例(39.1%),年龄(58.5±14.3)岁。其中,深静脉血栓、静脉炎、静脉曲张7例,骨折或手术后5例,13例有慢性心肺疾病,4例长期卧床,3例无其他病史。病程3h~11a。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3-01/200605共收治肺栓塞患者1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平均52.3岁.其中骨折后2例,长期卧床3例,下肢静脉炎6例,肿瘤静脉内化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l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有下肢静脉血栓、肿瘤、脑梗塞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对其明确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及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结论: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肺栓塞的发病警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加强基层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及治疗成功率。方法:对近2 a来在我院心血管病房住院的16例肺栓塞患者诊治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除1例猝死外余均疗效明显。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医生只有对肺栓塞提高警惕,才能减少误诊率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1.
肺动脉栓塞误诊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PE)误诊概率和常见原因,有效避免误诊,从而降低病死率。方法:运用肺动脉造影、螺旋CT、尸检和病理诊断、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方法对收治误诊的PE 34例进行分析。结果:PE误诊前4位的疾病依次为冠心病、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膜炎。结论:PE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误诊率也高,危险性极大,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对17例误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中肺炎4例,COPD急性发作3例,肺癌3例,胸膜炎2例;心脏疾病4例,其中冠心病2例,心脏病心衰2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误诊率为34%(17/50)。结论:肺栓塞是一个常见病,易误诊漏诊,临床医生只有充分了解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详细问诊及仔细体格检查,才能早期筛查并诊断肺栓塞,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15.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P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漏诊、延诊及误诊率极高。若未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本文对25例PE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而临床漏诊和误诊情况严重。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漏诊和误诊率更高。2001-09/2009—08在我院确诊老年PTE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栓塞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肺动脉栓塞 (PE)症状复杂多变 ,诊断困难 ,临床常引起误诊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随着临床医师对本病警觉性和认知程度的提高、检查设备的完善 ,诊断例数逐年增多。在美国 ,每年死于 PE的患者约占死亡人数的 10 %~ 15 % ,已成为临床死亡原因的第 3位 ,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1 ] 。误诊率 6 7%~ 73% [2 ] 。1 对象和方法自 1998- 0 1~ 2 0 0 3- 0 2我院共收治 PE4 2例 ,男 2 9例 ,女 13例 ,发病年龄 2 2~ 92岁 ,平均年龄 5 5岁± 16 .84岁 ,其中 5 0岁以下 18例 (4 2 .9% ) ,5 0~ 5 9岁 7例 (16 .7% ) ,6 0岁以上 17例(4 0 .4 %…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较常并发应激性溃疡。为了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及预防,现将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0例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动脉栓塞患者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疑诊的重要指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螺旋CT均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确诊;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尽快确诊肺动脉栓塞,尽早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