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败酱,又称败酱草,始载于《新修本卓》,系败酱科植物黄花败 Patrin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干燥带根全草。可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用于肠,肺,下痢,赤白带下,产后淤腹痛等。 研究表明,败酱的根及根茎尚具有镇静作用,国外将其制成败酱酊.用治失眠等症。败酱根部含挥发油:其挥发油似腐败大酱气,故名败酱.全草尚含生物碱、多种败酱甙等.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花败酱在我省长白山区及中部丘陵地带广为分布,但用量不大.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的败酱…  相似文献   

2.
骆洪道 《中医杂志》2003,44(1):13-13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之功,归肝、胃、大肠经。一般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等病的下焦湿热证。笔者在治疗盆腔炎过程中,重用败酱草,且意外地治愈一妇女患了多年的鼻窦炎。受此启发,以苍耳子散加重败酱草用量治疗鼻窦炎,其效甚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墓头回中的齐墩果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艳萍  李翠芹 《中草药》2005,36(5):764-766
墓头回别名箭头风、臭罐子等,系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u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或糙叶败酱P.scabra Bunge,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根及全草入药。有消肿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初起、瘰疬、无名肿痛、宫颈糜烂、跌打损伤、骨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对体内、外肿瘤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对该植物的生药学研究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有效成分主要是以齐墩果酸苷元和常春藤苷元组成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4.
败酱草 ,为败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我省多以白花败酱为主。一般在小暑 (7月上旬 )前后采收。质量要求 ,全草以色绿、梗少、无泥杂为佳 [1 ] 。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 ;常用于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等症。1 影响败酱草质量的因素目前商品中 ,所见到的败酱草颜色多为棕色或棕褐色、梗多、叶少、质量差。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采集收购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笔者认为提高败酱草的质量的关键在于人。从前 ,我们当地有句习语“土箕 (装原药材的箩筐 )担进 ,戥子称称出。”就是说 ,从前有信誉的药…  相似文献   

5.
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白花败酱和单药败酱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结果:白花败酱鉴定出5个组分,单药败酱鉴定出11个组分。结论:1.在楼之岑研究基础上白花败酱又有四个成分被鉴定出。2.单药败酱为本属植物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缬草根是以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植物的根茎和根入药,历来被作为镇静和解痉药,并不断在探究其有效成分。至今已报道的具有镇静或解痉作用的成分有龙脑酯、异缬草酸酯、缬草恰碱、缬草碱和缬草酸等。但这些都不能作为缬草根有效成分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败酱和墓头回均为传统中药材,市售基原和入药部位混杂,为探究败酱和墓头回基原与入药部位的沿革与变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有关败酱和墓头回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明代之前败酱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明清时期败酱来源于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的"带根全草";明代时墓头回开始药用,来源于败酱属开黄花植物的"根",其基原与明代之前败酱基原相同,均为败酱属开黄花的植物。因此应把墓头回并入败酱之类,以败酱属植物败酱P.scabiosaefolia和异叶败酱P.heterophylla的"根"与其"地上部分"作为败酱正品来源。  相似文献   

8.
郭春霞 《陕西中医》2010,31(5):600-601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根茎、根及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人胃、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g。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正云  姜泓  刘英勃  葛海林 《中药材》2003,26(6):411-412
黄花败酱系败酱科 (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淤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等症〔1〕。迄今为止 ,从黄花败酱地下部分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9个化合物 ,从根中分得 2个香豆素 ,11个环烯醚萜 ,15种五环三萜皂苷 ,除此而外 ,黄花败酱根中还含有 β 谷甾醇及其苷〔2〕、鞣质、糖类和微量生物碱。八十年代末开始 ,南朝鲜和日本学者先后从黄花败酱种子中分离出七种新皂苷 ,最近又从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分离出芦丁…  相似文献   

10.
黄花败酱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茎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 ,为控制其质量 ,我们对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进行了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剂  岛津GS - 930薄层扫描仪 ;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 ;黄花败酱 (采自佳木斯苏木河乡 ) ;齐墩果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 溶液的制备2 .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品 9.6 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用乙醇乙脂稀释至刻度 ,得对照品溶液。2 .2 供试品溶液 分别称取干燥粉碎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败酱皂甙及其甙元的一般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败酱皂甙是败酱(Patrinia scabiosal-folid)中的主要成份,其他败酱属植物中同样含有败酱皂甙。败酱皂甙是十一位碳上的羟基结合葡萄糖的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败酱皂甙不同给药途径的LD_(50)分别为595毫克/公斤(静注)、350毫克/公斤(皮下)、555毫克/公斤(腹腔)、2克/公斤(口服)。其皂甙元的LD_(50)分别为143毫克/公斤(静注)、234毫克/公斤(皮下)、182  相似文献   

12.
梁贇  曹醒婷  冯旭 《中草药》1995,(4):174-174
墓头回系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scabraBge.的干燥根,收载于《山西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文献[1]报道墓头回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治疗癌毒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考察中药新药复方墓头回胶囊中主药墓头回药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提供临床用有效部位及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墓头回药材中挥发油的分离鉴定,并测定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1样品来源墓头回生药采于山西省万荣县,经运城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藤崇德教授鉴定,原植物为败酱科败酱属糙叶败酱,即墓头回尸.sea乙raage。取干…  相似文献   

13.
黄花败酱又称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是败酱科败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南北各地山区多有野生,其带根全草民间大多当作败酱草使用,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消肿排脓等功用。北京医学院(以下简称北医)药学系中草药教研组鉴于这种败酱与医学上习用的中枢镇静药缬草为同科植物,它的根茎与根具有显著的陈腐败酱气与缬草亦极相似,是否亦具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经过动物试验并与缬草对  相似文献   

14.
白花败酱抗炎作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赵斌  余娅芳  董小萍 《中药材》2008,31(1):51-53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抗炎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7个,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白花败酱醇(Villosol)(Ⅱ)、槲皮素(Quercetin)(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Ⅵ)和芦丁(Rutin)(Ⅶ).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Ⅶ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败酱草混用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败酱草是较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祛淤排脓、活血化淤、宁心安神之功效.《中国药典》(2000年版)没有任何关于败酱草的记载,《中药大辞典》规定败酱草的药源植物为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asaefo 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villosa Juss的带根全草.但是临床败酱用药来源植物繁多,种类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弊病,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白酱感冒颗粒中东莨菪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全株可入药,味辛、苦,性寒,民间常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治疗.白花败酱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功能和自发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植物中含环烯醚萜类、齐墩果酸苷、黑芥子苷等.白酱感冒颗粒系由白花败酱经适当方法加工制成的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咽痛.本实验室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获得了东莨菪素,并将其作为控制白酱感冒颗粒质量的新指标,结果表明HPLC法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7.
对败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败酱属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仪配合红藤败酱散及药饼灸脐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超声电导仪进行中药超声透皮治疗,配以红藤败酱散灌肠及药饼灸脐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红藤败酱散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电导仪配合红藤败酱散及药饼灸脐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用红藤败酱散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祖龙 《四川中医》2007,25(10):48-49
目的:观察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剂量视情增减的试验方案进行研究,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翁沥通胶囊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可较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降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或带根全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从黄花败酱中分离鉴定出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花败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镇静、抗肝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对从黄花败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黄花败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