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桂引火归原在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清  刘洋  葛辛 《北京中医药》2009,28(2):127-128
"引火归原法"是针对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病理变化而设的一种变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阴不涵阳、虚阳上越之证.古人多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格阳喉痹、目赤肿痛、上热下寒等证,现应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中虚阳浮越,相火上升之失眠、眩晕、口疮、咽喉疼痛等病症,旨在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阴阳平衡,导龙人海.  相似文献   

2.
石海洲 《河南中医》2012,32(7):799-799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使阳归肾宅.然而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无效,用养阴潜阳之剂也无效者,亦可应用“引火归原”法,于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3.
“引火归原”是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肾火上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龈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虚,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引火归原”之治法究其根本是一种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此处之火,有人称之为“龙雷之火”或“无根之火”。如朱丹溪在其《相火论》中就认为肝肾相火就是龙雷之火。相火其性忄票悍,可煎熬真阴,使阴虚而发病,即龙雷之火为阴虚之火。而无根之火亦可认为是阴虚之火,也有认为不独是阴虚,还有阳虚,即阴阳两虚者。王教授指出:“‘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4.
彭玉清  刘洋  葛辛 《北京中医》2009,(2):127-128
“引火归原法”是针对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病理变化而设的一种变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阴不涵阳、虚阳上越之证。古人多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格阳喉痹、目赤肿痛、上热下寒等证,现应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中虚阳浮越.相火上升之失眠、眩晕、口疮、咽喉疼痛等病症,旨在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阴阳平衡,导龙人海。  相似文献   

5.
刘周庆 《陕西中医》2004,25(3):280-280
引火归原 ,是治疗虚阳浮越 ,肾火上升的方法 ,意在引火下潜 ,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其火系肾水不足 ,阴津内耗 ,虚阳失约 ,浮越于上所致 ,治宜滋水养阴 ,引火使归之。《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 ,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 ,育阴潜阳之剂不效 ,应该“从阴以引阳 ,求其属而衰之”,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 ,加一味小量之肉桂以引火归原 ,使阴阳平调 ,虚火不升 ,阳归肾宅。现…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引火归元,即是针对阴虚,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或阴盛格阳,虚阳上越,而表现为面色浮赤、上热下寒、手足冰冷、口舌糜烂、生疮等一派真寒假热之象的疾病~([1])。引火归元又名导龙入海,火不归元之火又称命门之火、无根之火、龙雷之火,属虚火~([2])。虚火又分为阴虚及阳虚。阴虚发热是由于真阴亏虚,水不制火;阳虚发热是由于元阳败竭,火不归  相似文献   

7.
童舜华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02-1503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引火汤出自于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黄、巴戟天、麦冬、茯苓、五味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引火下行之功效,是为阴蛾者而设,也是引火归原法的代表方剂之一。其中"原"又为"源"、"元",指肾或命门;"火"亦称"相火"、"虚火"、"龙雷之火"等[1]。"火不归原"即龙火上越,不安于本位,其  相似文献   

9.
刘萍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22-22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10.
引火归原法是治疗元阳淳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其具体适应证主要是肾阳虚的上热下寒证,阴精亏损,肾水不足以致阴不涵阳所出现的虚火证,以及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出现的内寒外热证。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因而引火归  相似文献   

11.
引火归原法     
引火归原法(以下简称本法)是治疗肾火上浮的方法。在滋肾药中加补火之品,导浮游之火归于肾,使阴阳平衡,肾火不升,运用得当,疗效卓著。现将本法适应病证、选方择药,以及运用举隅简述如下。 1 适应病证本法适用于肾阴亏耗,虚火上炎。证见头晕耳鸣、颧红目赤、低热口干、口舌糜烂、咽痛牙痛、腰膝酸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  相似文献   

12.
吴利群  张苏扬  朱雪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7-1218
《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引火归元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之症,老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正> 张焕鼎老中医,192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现滕州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业医已50余载,以内、儿科杂病的诊治见长,对老年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引火归原,是治虚阳浮越,虚火上升之法。张老认为,由于老年人有着元阴、元阳渐趋亏损,肾火易浮的特点。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老年病又有其特殊性。兹就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引火归元法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践中发现诸病可见的多种虚火浮越、火不归元的症状,如自汗盗汗、头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痛、舌疮、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突发性耳鸣耳聋、不寐等,皆可运用引火归元法来治疗。火不归元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水浅不潜龙,阴虚火旺,水亏不足以制火,龙火离位上奔,相火上冲于头面;水寒不藏龙,阳虚水冷,肾水寒极,水寒格火,逼真火浮游于上、于外;本虚不养龙,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肾元亏虚,火不归藏,浮越于上。以上三种浮火证其治则为从治法:热因热用,具体治法为潜火归藏、引火归元。临证见各种火不归元症状,辨证属肾脏阴阳亏虚为本、虚火浮越为标者,皆可以引火归元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灸涌泉引火归原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是利用艾火纯阳之性治疗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主要适用于肾阳虚、肾中真火浮游于上所致火不归原之失眠,肾阴虚火失其制而离位而致火不归原之失眠。灸涌泉可以引火归原,达到引浮游之火下行复归命门肾宅、阳入于阴而夜能得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岳指出"引火归原"除了治疗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之外,还可以治疗"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之火"的火不归原证,指出肾之阴虚阳虚证均可导致火不归原的特殊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交泰丸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扬 《吉林中医药》2011,(10):958-959
《交泰丸》出自明代韩懋的《韩氏医通》一书,名见清代的《四科简效方》,由黄连、肉桂两药组成。方中黄连大寒大苦清泄心火,下润肾阴,肉桂辛甘大热,助阳补火,引火归原。两者配伍,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之证。在口腔溃疡的致病因素中,火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是实火还是虚火,循经上炎,即可致病。因此在清热养阴的同时要注意导热下行,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8.
先天命门火须潜于水中,肾水得一阳,水火包融,方能蒸腾气化,五脏之功能正常方能以此为根正常完成。如果阳不能密,"两者不和",则"若春无秋,若冬无夏",人体阴阳正常循运规律被打乱,天不为天,地不为地,稳定平衡状态被破坏,诸疾必然纷起。若水寒火浮,形成上热下寒之证,在临床用药颇为矛盾,如治标,施以清泻,诛伐无过,犯虚虚实实之诫;或欲治下虚(寒)施以温补,则虚火更焰,"上炎"更烈。实当"温水潜阳,引火归源",温下与引火并施,水暖而龙潜,相火以位,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9.
“引火归原”是指运用温热药物治疗假热证候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则,亦即《内经》“热因热用”治法理论的具体运用。该法在组方上要求严格,临床运用时针对性很强,只要辨证精确,每收奇效。但是古今学者对该法的认识不一,使初学者难以掌握。为此,笔者针对“引火归原”法的概念、治疗原理及适应证型谈谈粗浅的认识,并选病例数则以为示范。不妥之处,诚望同仁指正。“引火归原”法的本意是引导浮游之虚火,回归本源之位。该法缘于朱丹溪创“阴不足阳有余”的学说,倡立滋阴降火法之后,由明代薛立斋、赵献可、张介宾等人宗张元素、李东垣的学说,提出“阳非有余”的论点,阐明了命门火衰,龙火游离不归的证治,当时温补学派盛行一时,引火归原法随之而兴起。在  相似文献   

20.
引火归原法临证举隅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石丽君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虚阳浮越,治当滋水养阴,从阴引阳,以“求其属而衰之”。临证时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加辛温之肉桂以引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