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蓉 《吉林医学》2010,(27):4818-4818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实际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腹腔镜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方法,试验组实施流程管理,将两组的手术治疗和患者、医生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流程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住院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流程管理后患者静脉重穿率明显降低,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并节省了手术时间。结论:采用流程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服务意识,使手术配合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陈涛 《吉林医学》2012,(36):7993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腹腔镜手术流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与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腹腔镜手术流程质量管理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医生满意度为48%,患者满意度为50%,观察组医生满意度为96%,患者满意度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模式在腹腔镜手术流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加强了腹腔镜手术的流程规范。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腹腔镜手术流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益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操作流程,实施5S管理,并进行四级质量监控。结果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缺陷以及手术护士操作缺陷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精益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应用中,能够规范化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规范抗菌药物在手术室术前使用,降低医疗风险。方法:设计抗菌药物术前使用记录表,应用于临床,通过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减少不安全环节,规定使用和交接流程,对比观察使用效果,保证用药安全。结果:有效执行"抗菌药物术前使用记录表",解决了手术室护士主观核查所导致的护理差错和医疗隐患。结论: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室使用的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满意度,消除医疗隐患。  相似文献   

5.
眼科手术室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对现有眼科手术室根据其特点,进行护理常规及制度的改进,按照“程序、质量、医疗”的程序进行细化,分析总结改进后的工作情况。结果通过规范管理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增加了手术医生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规范眼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对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保证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娇 《吉林医学》2013,34(21):4411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手术室护士15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5个专科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选取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生和患者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1%,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不但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且使手术室人力物力使用更加合理,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赵芬兰 《吉林医学》2014,(4):869-870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等方法,有效落实并进一步深化手术室优质护理。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满意度与以前比较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作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分为创伤、脊柱和关节3个亚专业组,设亚专业组组长并固定组员,试行亚专业组负责制度。对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后医生护士满意度以及护理科研论文提升进行比较。结果医护配合更加默契,手术配合医生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护和保养;与病房护士沟通良好,提高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护士业务和学术科研水平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的建立,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有较好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龙娟  周寒梅 《西部医学》2010,22(9):1743-1744
目的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缩短手术接台时间,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与手术室工作质量,提高手术病人与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找出手术衔接时间增长的原因,合理安排手术,同时对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手术效率意识培训指导,制定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计划,通过对比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计划实施4个月,因手术、麻醉医生或手术间的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手术延迟现象减少,第一台手术在预定时间内按时开台比例提高了;手术周转时间缩短14分钟。病人的满意度和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结论采用多学科(综合性)策略对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手术效率意识培训指导;合理安排手术;完善工作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管理,是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降低了手术室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过程中,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对我科15名护士的护理流程管理进行评价,分析护理工作流程的开展状况,对比护理流程优化前、优化后的工作效率结果:制定合理、规范的护理流程表,优化护理流程后,我科护理的工作时间明显缩短、差错事故发生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护理流程制定、优化前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护士的护理流程进行规范、优化,有助于规范护士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中外医疗》2009,28(3):132-132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人性化管理。结果全科护士爱岗敬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1%增加到98%,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起到积极、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器械的科学管理方法,如何有效保持器械的良好操作性能,降低损耗和手术室运行成本,延长精密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尝试手供一体化模式,对贵重精密器械实施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器械管理档案和操作使用流程,规范护理人员培训,妥善交接转运,优化改进术中、术后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结果统计实施规范管理前的2016年1月-6月,眼科器械由于术中使用方法不正确、保护不当、功能欠佳更换206次,维修报废138件,临床医生满意度为85%。规范管理之后的2016年7月-12月,在手术量及器械使用频次增加的情况下,术中调换器械56次,维修各类器械26件,临床医生满意度上升为98%。结论通过对眼科手术器械实施科学规范管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手术室的整体工作质量,降低了术中护士外出次数,使眼科手术器械的使用、维护、更换、清洗、消毒有专人管理,保证了器械的规范使用和良好功能状态,降低了眼科器械的损耗率,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用ABS医用三层治疗车建立流动护士站,将其前移至病房,实施床边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优质、安全的服务。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结论流动护士站的使用,缩短了护士到病床的距离,为护士节省体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红灯率,提高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更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室骨科人员及手术器械物品的管理流程.方法 采用设立专科组的方式,器械由供应中心专人、专柜管理,采用高压灭菌、低温等离子消毒和小包装灭菌备用等管理方法,由专科组组长与供应中心随时探讨,及时进行调整以促进和完善器械管理.结果 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准确率明显提高,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由85%提升至97%.结论 骨科采用设立专科组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手术器械采用专人、专柜和小包装灭菌管理法,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率及用物准备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方法2年来通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制订科学细致的工作流程并规范执行,重视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生活上理解、关爱每一位护士,努力改变手术室人员工作的软环境,满足手术医生的合理需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结果全科人员爱岗敬业,对目前工作状况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评估方法,规范带教行为,提高实习带教质量?自行设计并应用“护生手术配合能力评估表”进行带教评估,并比较改进前后护生手术配合关键流程错误发生率?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应用“护生手术配合能力评估表”进行带教评估,能够规范带教行为,提高带教质量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手术室设备定点定位摆放模式的效果。方法:将设备放置区域划分区段顺序编号,附上图片及编号,并指定为各种设备摆放位置。分析比较整改前后设备取用和归回的工作流程、整改前后设备取用时间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与整改前比较,整改后工作流程方便快捷,设备取用时间明显缩短(P<0.01),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设备定点定位摆放模式能使设备摆放规范有序,缩短设备取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保护仪器设备,减少医疗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规范手术室的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培训;加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手术室护士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团队凝聚力,为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规范手术室的环境和物品管理,为患者手术环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作用,通过强化基础和专科护理及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为患者手术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团队凝聚力,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文化,打造手术室护理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前后本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前(2012年)的816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3年)的9372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安全缺陷2.30%,护理质量评分为(92.99±2.95)分,医生满意度为86.25%,患者满意度为82.33%;观察组的护理安全缺陷为0.44%,护理质量评分为(97.85±3.76)分,医生满意度为96.83%,患者满意度为97.61%。观察组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及薄弱环节,找出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可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练丽娟 《吉林医学》2012,(35):7838-7839
目的:探讨建立门诊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配合质量。方法:结合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制作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相应管理措施,提高门诊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手术满意度。结果:门诊手术周转率加快,手术间利用率及手术量增加,绩效考核总分、技术水平及理论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患者的满意率也均有提升。结论: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了手术顺利开展,满足了患者需求,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