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在医疗投诉、纠纷预防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该院2017年1月—9月与2018年1月—9月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我院实行新的上报方式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2018年前三个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高于2017年,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前介入事件的处理,有效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全面信息化上报,利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汇总,有助于医疗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不良事件,关口前移,把控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工具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以优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提高上报数量及质量,保障临床使用安全。方法:组建FMEA团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并进行危急值评价及危害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改进措施。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检测管理相较实施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上报数量提升110.47%,上报审核通过率提高16.87%。结论:将FMEA工具应用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确定流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监管力度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医学装备管理系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医院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方法 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检索医院2016—2018年(传统监测模式)和2019—2021年(基于医学装备管理系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2016—2018年相比,医院2019—2021年的不良事件报告数量由209例上升至688例,报告合格率由11.48%上升至87.06%,医护人员上报占比由10.53%上升至60.61%,Ⅲ类医疗器械占比由21.89%上升至41.72%,报告总体方差由4.96下降至0.87。结论 基于医学装备管理系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有效提升了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和质量,以及高风险医疗器械的上报率,且使上报人员结构更加齐全,报告的均衡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系统流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为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医院2016—2020年上报的19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基本信息,分析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人群、伤害类型、机械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FOCUS-PDCA提高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率。方法:以我院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少为问题导向,根据FOCUS-PDCA的9个核心步骤,采用流程图、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聚焦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以2020年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为基线值,对比项目实施前后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变化;此外,项目实施前后分别对186名、15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其对上报流程的知晓率。结果:2020-2022年,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分别为4、37、59例,年均增长率284.1%;项目实施前后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知晓率分别为78.0%(145/186)和96.2%(150/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提高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率成效显著,与报修系统联动、开通工程师上报权限等创新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探索不良事件监测质控体系和方法的构建。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5年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结果:本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结论:需加强医生、技师、工程师的参与意识,提高有源器械的可疑不良事件上报数量。  相似文献   

7.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医疗器械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的重要手段。各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均不相同,就美国、欧盟与我国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来源、报告时间、 不良事件数据库以及不良事件的反馈及控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探索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改进策略,包括信息系统、上报机构、召回监管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与防范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梳理2013—2018年间共计6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运用复合年均增长率和增幅对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17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持续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2.0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来源中,使用单位占近90%。医疗机构为不良事件主要涉及的实际使用场所,Ⅱ类医疗器械和Ⅲ类医疗器械是引发不良事件的主要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结论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整体趋势平稳,建议重点培养和提升相关单位的监测能力,加强不良事件预警和上报的公众宣传。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参与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环节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某三甲医院为例,分析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设计。采取分阶段按比例抽样方法抽取各科室的医生、护士、技师共75人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知识、行为等。结果调查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知识知晓程度和态度,对本院不良事件管理和执行的知晓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主动上报很少。结论医院应采取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和扩大对医务人员宣传教育等措施,提升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现状,阐明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必要性,以引起医疗机构的重视;其次,对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和监测存在问题进行充分分析,找出问题;最后,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医院三级制安全管理模式,即院级管理的委员会制度、部门级管理的常设机构、临床级管理的监测员上报制度,以期更好地进行院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安全监测,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医院上报的157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从中发现存在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管理体系中管理制度执行差、使用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结论本研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以便引起医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视,并着力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使用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发挥医疗器械效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2.
郭方达 《医疗装备》2022,(20):58-61
经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5—2020年上报的39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发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报告人员岗位分类过于集中、报告器械类型主要为无源器械的问题,提出从加强临床医师上报的主观意识、调动临床工程师的积极性及将监测结果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评价3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有效调动全院监测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归因分析、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上报的1 688例报告,对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中,前五名依次为护理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输血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和员工个人因素。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在系统层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整合不充分;在制度执行层面,未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员工对不良事件辨识能力不足,上报积极性不高。结论:要从制度、软件、个人三个层面改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充分发挥好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作用,使医院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见且可控;对不良事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数据,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方法:运用描述研究分析法,对我院2019年至2022年上报的1 39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人群、器械类别、上报数量、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报告来源较单一、类别相对集中、反馈机制薄弱等不足。结论:总结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工作现状与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为提升医疗机构不良事件上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力求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方法:运用麦肯锡7S管理模型相关理论,围绕构建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体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切实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促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结论:创新地借鉴麦肯锡7S管理理论,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研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工作的硬框架和软环境,可有效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2017-2020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专业人员访谈法,发现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医院2017 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1 117例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12名进行专家访谈。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中Ⅲ、Ⅳ级上报比例高,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上报例数多。医疗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职能部门追责、引发纠纷及影响科室质量考核评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是上报意识不足、追踪整改不到位。结论:提高医护风险意识,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强化院科两级督查,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对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三者之间建立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对闭环中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可以保证在用医疗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室执行常规管理过程中120件可复用医疗器械视为参照组,时间分布界限2021年2月~2022年2月,同时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FMEA管理模式过程中120例可复用医疗器械视为实验组,时间分布界限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对两组医疗器械管理效果、消毒液合格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科室医护工作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医疗器械管理评分、消毒液浓度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运用FMEA管理方式,能够强化医疗器械管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02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贵阳市2012年收集的102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宫内节育器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所占比例较高。基层用户上报意识有待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结论加强宫内节育器的监测。从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两方面提高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