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实验室决策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酒精依赖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进行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估和爱荷华赌博试验(IGT)、骰子博弈试验测试(GDT)。结果:1)酒依赖组在SAS、SDS量表评分中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IGT的第五模块测试中,酒依赖组的冒险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差异(P<0.05);酒依赖组的GDT结果显示,安全选项的得分低于对照组,风险选项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IGT净分数的影响因素是SDS总分、受教育年限、SAS总分(P<0.001);IGT冒险分数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入院次数(P<0.001);GDT风险选项的影响因素是成瘾时间(P=0.011)。结论:本研究发现酒精依赖患者存在风险决策功能损伤,其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次数和成瘾时间。  相似文献   

2.
背景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抑郁障碍(MDD)均可导致心率变异性(HRV)降低,进而增加其共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对HRV参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也缺少GAD共病MDD对患者HRV影响的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GAD和MDD对HRV参数的影响,以及GAD共病MDD的HRV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江西省精神病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90例患者,其中GAD患者(GAD组)、GAD共病MDD患者(GAD共病MDD组)和MDD患者(MDD组)各30例,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精神病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GAD组、GAD共病MDD组和MDD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健康对照组在入组后1周内由临床医生使用自制的人口学资料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每周运动时间),并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焦虑、抑郁情况。GAD组、GAD共病MDD组和MDD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周内,健康对照组在入组后1周内完成HRV检查并进行分析,包括时域分析〔总的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分析〔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HAMA-17评分和HAMD评分与HRV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四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每周运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D组和GAD共病MDD组HAMA-17评分高于MDD组、健康对照组(P<0.05);GAD共病MDD组和MDD组HAMD评分高于GAD组、健康对照组(P<0.05)。GAD组和GAD共病MDD组LF低于MDD组、健康对照组,GAD共病MDD组LF低于GAD组(P<0.05);GAD组和GAD共病MDD组HF低于MDD组、健康对照组,GAD共病MDD组HF低于GAD组(P<0.05)。MDD组HF、LF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GAD共病MDD患者LF、HF、LF/HF与HAMA-17、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GAD和MDD均可导致HRV降低,且与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GAD共病MDD可能导致更低的HRV,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其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目的 比较GAD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GAD患者为GAD组(n=30),同期通过广告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中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n=30)。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心理测评,采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Go/No-go联想任务、N-back任务分别评估认知功能的注意、抑制及工作记忆功能。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量表测评总分及认知功能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AD住院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差异。 结果 GAD组HAMA、HAMD总分和最严重情况时BSI-CV总分及最严重情况时存在自杀意念者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back任务:GAD组1-back击中目标率(NBACK1a)、2-back击中目标率(NBACK2a)低于健康对照组,1-back击中目标的平均反应时(NBACK1b)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BACK1a〔OR=0.946,95%CI(0.898,0.997),P=0.038〕、NBACK1b〔OR=1.007,95%CI(1.000,1.014),P=0.042〕是GAD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GAD住院患者的工作记忆较差,需要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在风险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功能.方法 采用风险明确的骰子投掷实验(GDT)对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决策能力评估.收纳了28例门诊诊断明确的面肌痉挛患者,并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完成了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比较两组被试在这些测试的差异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面肌痉挛组存在风险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功能受损,表现为面肌痉挛组净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P=0.001);两组被试在GDT 4个选项中也存在差异:单个数目的组合(F=13.059,P=0.001)及3个数目的组合(F=6.599,P=0.01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被试在Stroop色词测试、数字广度(倒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被试在数字广度(正序)(t=-2.839,P=0.006)、词汇流畅性(t=-2.193,P=0.032)、负反馈利用率(t=-3.368,P=0.001) 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在风险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功能受损,可能与执行功能及负反馈利用率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抑郁症状的改善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C57/BL6)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抑郁组(抑郁组)、单纯PD组(PD组)、帕金森病伴抑郁组(PDD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治疗组)。MPTP腹腔注射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小鼠模型。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建立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模型。采用强迫游泳测试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应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特点。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和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均增加、糖水偏爱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减少、糖水偏爱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多样性较丰富(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减低,菌群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GAD)伴失眠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GAD伴失眠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HAMA、HAMD、PSQI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及少气懒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AMA、HAMD、PSQI评分及血清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与GA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TMS治疗GAD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7.
吴建凡  纪家武  邹晔峰 《黑龙江医学》2023,47(22):2709-2712
目的: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伴有非自杀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给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家属评定FAD差异。将伴NSSI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观察组,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和家属对家庭功能描述的异同,寻找NSSI家庭功能问题。结果:患者的问题解决、沟通分量表评分高于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3.425,P<0.05);观察组患者对家庭的问题解决、沟通及总体功能健康程度的评价差于家属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9、-2.505、2.251,P<0.05)。结论: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对家庭问题解决功能的不满意较其家属明显。而和家属相比,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除对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更加不满外,对沟通及总体功能的不满意也明显。这种差异和家庭功能本身无关,而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看法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门诊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到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5 841例患者进行GAD筛查,并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9]中的相关内容对阳性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居住状况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 患者的GAD筛查阳性率为4.8%(283/5 841),GAD检出率为2.9%(169/5 841)。将问卷填写完整的271例患者按诊断结果分为非GAD组(n=178)和GAD组(n=93)。两组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慢性病患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状况和居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GAD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GAD患者生命活力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对GAD患者生命活力和精神健康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全科门诊中GAD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年龄、文化程度及抑郁状况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特点。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和数字符号测验(SDMT)、数字广度测验(DST)、视觉再生测验(VRT)、言语流.性测验(VF)和连线测验( TMT)分别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人格特征和认知功能的测试,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MMPI的测试结果除了男子-女子气( Mf)和轻躁狂( Ma)量表的T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疑病(Hs)、抑郁(D)、癔症(Hy)、社会病态(Pd)、偏执(Pa)、精神衰弱(Pt)、分裂(Sc)、社会内向(Si)的T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组在SDMT、DST、VF和TMT测验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VRT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SDMT、DST的得分与Pa、Sc的T分呈负相关,VRT得分与Pd、Pa、Sc、Ma的T分呈负相关;TMT提笔次数与Pd、Pa、Ma的T分呈正相关。结论 MMPI在抑郁障碍的诊断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注意转换迟缓且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与其病理性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 dex,PNI)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抑郁中的预测价值,构建并验证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的182例PD患者为PD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24,HAMD-24)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不伴抑郁组和PD伴抑郁组,并选取同期17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和验证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PD组PN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NLR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PD伴抑郁组 NLR、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ant dose,LED)、Hoehn-Yahr 分期、病程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 (part Ⅲ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 -Ⅲ)均高于 PD 不伴抑郁组,而 PNI 低于 PD 不伴抑郁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LED和UPDRS-Ⅲ评分的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个体化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35(95%CI: 0.776~0.893,P < 0.01)。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为χ2 =11.576(P > 0.05)。结论:基于PNI、NLR、LED和UPDRS-Ⅲ构建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PD患者伴发抑郁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51例GAD和51例健康体检者(NC)的NO、NOS含量。并在GAD组内部有关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GAD组NO、NOS浓度较NC组高(均〈0.05)。GAD患者NO浓度与焦虑呈负相关,NOS浓度与年龄、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NO、NOS的改变可能是GAD所固有的,是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体行为抑制-激活(BIS/BAS)对其风险决策加工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47例,根据BIS/BAS量表测评,选取BIS和BAS得分同高、同低各15%的受试者,分别作为BIS/BAS高分组(n=27)和低分组(n=25)。两组均进行高、低风险决策实验,同时记录决策损益、选择偏好和策略模式。结果 两组低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保持策略、放弃策略、转换策略得分与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风险决策条件下损益、选择偏好得分与低风险决策条件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风险决策条件下,BIS得分与选择偏好、保持策略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BAS得分与保持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在高风险决策条件下,BIS得分与放弃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BAS得分与放弃策略得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转换策略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风险规避和获得收益是个体决策的重要机制,随着风险的增加,决策倾向于更加保守和不确定。低风险情况下BIS对个体决策具有更加明显的调控作用,策略稳定性较高;高风险情况下BAS对个体决策具有更加明显的调控作用,表现为更高的策略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63例、单纯抑郁组56例、单纯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伴抑郁组7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试对象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位点(5-HTILPR)与内含子2区(5-HTIVNT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HTFLPR的SS基因型(分别为50%和51%)及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和0.6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LL基因型(分别为13%和15%)及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PAI-1基因4G/4G基因型(分别为47%和48%)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G/5G基因型(均为12%)及5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5-HTIVNTR基因型(12/12,12/10,10/10)分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伴抑郁组SS+4G/4G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分别为27%、13%、13%和10%,均P<0.05).结论5-HTILPR基因SS基因型和PAI-1基因4G/4G基因型共存与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症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54 例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83 例 青少年单相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作认知功能测验,包括: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连线测验(TMT)、持续操作测验(CPT)、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词语流畅性测验(VF)、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改良版(WCST),并与50 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经过6 周治疗后,对抑郁症状缓解(HAMD≤7 分)患者重复上述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入组时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广泛受损,表现为TMT-A、WAIS-RC 数字符号、CPT、WAIS-RC 数字广- 倒背、WAIS-RC视觉再生、VF、WCST 和TMT-B项目上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成绩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对两组临床痊愈的患者重复测验,发现两者在WAIS-RC 数字符号和WAIS-RC 视觉再生方面存在持续性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CPT 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相抑郁症患者表现为VF和TMT-B 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在抑郁状态时,认知功能广泛受损,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抑郁症状缓解后,双相障碍Ⅱ型表现为持续性注意 功能障碍,而单相抑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吴向平  周韦华 《浙江医学》2013,(21):1917-1920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不同亚型伴有焦虑障碍与不伴焦虑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及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将95例双相障碍患者根据其自身发病特点分成双相I型不伴有焦虑障碍组(28例),双相I型伴有焦虑障碍组(26例),双相Ⅱ型不伴有焦虑障碍组(20例),双相Ⅱ型伴有焦虑障碍组(21例)。同时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0例),各组均实施韦氏记忆测验、注意测验及执行功能等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双相I型伴有焦虑障碍组仅在工作记忆方面较不伴焦虑障碍组差,两组在注意及执行功能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Ⅱ型伴有焦虑障碍组在视觉即刻记忆、视觉延迟回忆、工作记忆和精神运动速度方面较不伴焦虑障碍组差。结论双相Ⅱ型伴焦虑障碍的患者在神经心理功能损害方面较双相I型伴有焦虑障碍患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双相Ⅰ型障碍(BP-Ⅰ)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复发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即使获得规范化治疗,仍会反复发作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目前针对BP-Ⅰ首发躁狂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且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目的 探讨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间疾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BP-Ⅰ首发躁狂患者。根据复发次数分为低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和高复发组(复发次数≥4次)。收集首发BP-Ⅰ时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心理认知评估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关联测验(Stroop)、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特征: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伴攻击特征、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治疗情况:急性期治疗时间、接受维持期治疗情况。随访7年,收集第1年内复发情况、只有躁狂发作情况、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计算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占比、抑郁发作次数占比、躁狂发作次数占比、维持治疗次数占比;第7年末次随访时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功能水平。结果 共入组147例,完成7年随访101例,低复发组45例,高复发组56例。低复发组干扰量正确数(SIE)低于高复发组、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高于高复发组(P<0.05);低复发组中第1年内复发比例低于高复发组,只有躁狂发作者比例、维持治疗次数占比高于高复发组(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躁狂发作为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OR=0.170,P<0.05)。结论 BP-Ⅰ首发躁狂患者首次发病后执行功能相对良好的、接受维持期治疗的、只有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次数占总发作次数比例高的患者后期复发率低;首次发病缓解后第1年内复发的患者后期复发率高。其中只有躁狂发作为影响因素,单纯躁狂发作者的复发结局优于躁狂抑郁交替发作者。  相似文献   

17.
戚洪莉  胡少华  魏宁  胡婵婵  陈京凯  许毅 《浙江医学》2016,38(9):633-635,63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符合DSM-IV-R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病例组)和45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彩色连线测验(TMT)、STROOP卡片测验(CWT)以及持续操作测验(CP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WCST分类测验方面,两组间正确反应数、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在CPT测验中,病例组在错误次数1和第2次按键数中较对照组差(P<0.01),其他指标第1次按键、错误次数2、第3次按键、错误次数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MT和CWT测验方面,病例组TMTA分测验较对照组差(P<0.05),CWT卡片B和卡片C分测验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结论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损害,主要表现为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及信息的处理速度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8.
卫玲  汪凯 《安徽医学》2017,38(10):1279-1282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是否具有决策功能障碍,以及主要哪些类别的决策功能存在障碍。方法 2013~2015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体检中心收集了45例ALS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采用风险明确的决策任务和风险不明确的决策任务对ALS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决策功能评估。结果 AL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相比,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认知背景学测试词汇流畅性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风险不明确的决策任务中,ALS患者与健康对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风险明确的决策任务中,ALS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S患者风险明确决策功能完整,但是存在风险不明确决策障碍。  相似文献   

19.
胡瑾瑾  朱洁琳  沈仲夏  崔力军 《浙江医学》2024,46(8):831-834,839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氧化应激因子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GAD患者101例和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静脉血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皮质醇、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程度。结果GAD组MDA、皮质醇、LPO水平、HAMA评分和HAMD-17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OD、GSH-Px、C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HDL、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AD组MDA、NO、LPO与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SOD、GSH-Px与HAMA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BMI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后,MDA是GA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A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失衡,MDA水平升高是G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酒精依赖伴有自杀意念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侨  柴萌  王爱伟  孔永彪  张津津 《医学综述》2013,19(18):3447-3449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