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是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OCE)的关键成分, 通过感知内质网腔内存储Ca2+含量以控制质膜Ca2+通道的开放与关闭, 进而影响细胞粘附、迁移、基因表达和增殖等过程。研究表明, 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STIM1在神经元、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中表达异常, 在高血压调控以及促进血栓形成、激活细胞自噬、介导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炎症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TIM1在IS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力求为寻找I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但炎症损伤已被公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从而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及预后。笔者现围绕TLR4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炎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靶向TLR4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些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 可累及多个器官。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E与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 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较为罕见且可逆的原因, 因而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数据, 对HE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定义、特点、可能的机制、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系统综述, 为HE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生化技术的发展, 学者们开始深入探索微小核苷酸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中的生物学作用, 而外泌体作为微小核苷酸在体内细胞间基因交换的工具之一, 稳定易得且有反映疾病状态的潜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外泌体微小核苷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近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泌体微小核苷酸的相关研究, 结合相关临床前实验, 对其中表达异常的外泌体微小核苷酸及其可能参与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并探讨其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分型或干预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节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 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节体积情况, 并根据基底节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差异, 比较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节体积差值(△基底节体积)的差异,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及△基底节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现有的PSD风险预测模型多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志物及中医证候因素建立, 本文现围绕模型的建立过程、预测性能、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IS)是导致全球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支架植入、脑血管搭桥、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技术可使IS患者的缺血部位实现再灌注, 但因再灌注治疗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却成为了当前临床的治疗难题。目前临床中改善CIRI的诊疗手段有限且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因此, 基于分子水平探究CIRI的病理生理机制, 以寻求有效的治疗CIRI方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焦点。已有研究证实, 环状RNA(circRNA)参与了CIRI过程中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 充当重要的调节因子, 有望成为治疗CIRI的潜在靶点。本文围绕CIRI中circRNA对不同脑细胞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治疗和改善CIRI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临床特点及其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70例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均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根据血管闭塞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138例)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2例), 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相关参数及临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患者中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81.3%vs. 61.6%, 78.1%vs. 47.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78(1.93, 10.86)vs. 2.77(1.77, 4.72), (20.50±8.96)分vs. (14.83±4.67)分], 心房颤动史比例明显低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21.9%vs. 58.0%), 发病至血管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至血管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显示, 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涉及正常细胞间通信、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表观遗传和神经再生等过程。外泌体是由各类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膜性囊泡, 其中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 尤其是微小核糖核酸等多种组分参与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参与了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 外泌体及其产物还可能作为基因及药物的有效载体参与诊疗过程。本文中综述了外泌体在常见精神障碍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外泌体作为可能的精神障碍早期诊断标志物及药物载体的精准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例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疗效。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为妊娠早期、1例为产褥期。3例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其中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眼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闭塞1例。发病机制为心源性栓塞, 栓塞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房颤1例。取栓方式:导管抽吸取栓1例、支架取栓2例。经治疗后3例患者的血管均实现良好再通, 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 预后不良1例(mRS评分4分);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个体化评估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后血栓大小及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取栓的98例AIS患者进入研究,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和单纯取栓组,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血栓特征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评分、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类型、TOAST病因学分型、时间节点、机械取栓次数、取栓技术、血管成功再通情况、90 d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取栓组患者血栓比较, 桥接治疗组患者的血栓面积明显减小[37(22, 78) mm2vs. 27(14, 62) mm2 ], 血栓中的主要病理成分面积明显减小[红细胞:16.1(9.0, 37.4) mm2vs. 11.8(6.1, 22.1) mm2, 纤维蛋白/血小板:19.5(9.5, 26.4)) mm2vs. 10.7(5.0, 22.8) mm2, 白细胞:4.0(2.2, 8.0) mm2vs. 2.4(1.4, 5.7) mm2], ...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然而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过氧化物酶,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极大潜力。本研究围绕MPO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中更好地诊治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兴的视网膜血管成像检查技术, 其利用红细胞的运动对比成像, 采集速度快, 成像质量高, 无需额外造影剂。自2015年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视网膜评估后, OCTA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本文围绕OCT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TTM)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1~5 d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行ICP实时监测联合TTM(使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 ℃)等多模态监测的神经重症综合治疗管理,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ICP实时监测, 2组患者ICP监测时间均为5~7 d, 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并依据ICP的实时变化趋势采取阶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同时间ICP、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监测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ICP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ICP均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寒战、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血压不稳、脑心综合征、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 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大多数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是长度依赖性感觉轴突病变, 而钴胺素缺乏性神经病通常表现为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病。钴胺素和铜缺乏特征性地伴有脊髓病变, 脊髓小脑综合征与维生素E缺乏相关。与营养素缺乏导致神经病变不同, 吡哆醇毒性可导致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元病变。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营养损失增加(如透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和某些抑制营养吸收的药物都可以导致营养缺乏。早期发现及治疗性营养补充可稳定或改善这些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广东地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的现况。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60家医院的175名护士自2022年6月至7月提交的175份有效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设施配备及人员配置、风险筛查、方案制定、实施、质量控制)、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掌握、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随访现状及护士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等。结果 (1)在肠内营养设施配备和人员配置方面, 使用肠内输注泵和加温输注器的比例只有76%和36%, 且具备多学科团队配置的比例只有3%;在风险筛查方面, 能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风险筛查的占比仅63%;在方案制定方面, 无肠内营养流程的比例达44%;在实施方面, ≤48 h开始肠内营养、使用胃肠功能评估表进行胃肠功能评估的执行率<50%;在质量控制方面, 科室有肠内营养护理敏感指标的比例<50%。(2)14个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的风险管理问题中正确率高于70%的仅3个。(3)78%的护士表明患者曾出现过肠内营养并发症, 77%的护士表明患者/家属咨询过肠内营养相关问题;81%的护士想参加肠内营养相关的培训或...  相似文献   

18.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4年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 《中华精神科杂志》也迎来了第2期的发表。本期共收录了9篇文章, 其中包括标准与讨论1篇, 临床研究2篇, 病例报告2篇, 综述2篇, 继续教育讲座1篇, 心身医学1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年复初始, 岁月常如新。挥手告别2022年,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首先, 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刊的编委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精神医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以传统的生物医学、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另一方面, 以心理-社会医学为核心, 聚焦群体的公共精神卫生研究, 为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精神科临床医生应与基础科学家、公共卫生工作者通力合作, 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 全面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本期刊登的多篇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综述和专论等, 都为这一主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