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找出可能导致溶栓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7例,其中有10例患者未溶栓成功,其余57例患者溶栓成功,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栓塞部位是血管末端、用药总量>150 mg及完全梗阻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影响因素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根据目前医学界所认同的方案给药 ,脑梗死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可迅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 ,从而缓解或减轻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但溶栓疗法引起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主要并发症有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和再灌注损伤。1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分实质性脑出血(PH)和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ion,HI)。PH发生在远离梗死灶的区域 ,CT检查呈高密度占位效应的血肿 ,常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发生率为 6 .4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后患者衰弱状况,并进一步分析衰弱状况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53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衰弱状况采用FRAIL量表进行评估,肢体功能障碍采用FMA分级量表进行评估。分析衰弱状况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153例剔除8例(3例溶栓失败,5例因自身原因退出),最终145例患者进入最研究。145例患者中衰弱前状态占45.52%,衰弱占15.86%;肢体存在功能障碍占35.86%。ACI患者溶栓后FRAIL评分与FM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74,P<0.001),各衰弱指标与肢体功能也存在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控制混杂因素,衰弱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因素(P<0.05),就衰弱指标而言,阻力、移动与ACI患者溶栓后肢体功能关系更为紧密(P<0.05)。结论:ACI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衰弱状况不容乐观,衰弱前期和衰弱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阻力、移动对肢体功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8.
9.
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2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闭塞动脉内直接注入 5 0~ 10 0万u尿激酶并同时分别加用神经保护剂 (硫酸镁、GM1 和 2 1 -氨基酸类固醇 )和常规治疗 ,应用神经保护剂的各组均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 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 (BI)、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显著提高 (分别P <0 .0 1) ,且疗效高低顺次为GM1 组 >2 1 -氨基酸类固醇组 >硫酸镁组。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碍 ,提高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铁柱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254-255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在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7例应用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选择恰当的病人可能是有效的。结论正确地评估溶栓风险,对时问窗内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可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吴运景刘晓霞韩丽雅郑靖康黄李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5):362-36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24h后复查头部CT,如无颅内出血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早期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对照组则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BBS评分[分别为(37.75±4.72)分和(32.30±3.01)分]、FMA评分[分别为(59.90±5.67)分和(51.65±4.96)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7.50±6.79)分和(55.25±7.6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6例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均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静脉滴注。然后给予rt-PA 36 mg加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泵入。其中5 mL在1 min内静脉泵泵入,45 mL在60 min内静脉泵泵完。溶栓24 h后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口服,1次.d-1;连用7 d。后改为100 mg口服。同时进行溶栓前及溶栓后护理等。结果6例患者中,5例基本治愈,1例好转。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在溶栓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根治方法。在血液稀释、光量子疗法和溶栓治疗等诸方法中,溶栓疗法可能为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1,2]。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1适应症(1)年龄<75岁。年龄大、血管淀粉样改变,易出血;(2)发病6h内(6~12h也可考虑)。头颅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3)意识清醒,瘫… 相似文献
15.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3 d复查头颅CT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T组31例和无HT组155例,对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心房纤颤史、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OTT)以及溶栓后24 h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科就诊的9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CI溶栓治疗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6例ACI溶栓治疗患者中就医延迟33例(34.38%),正常入院63例(65.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方式、居住地、心房颤动史、转运方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ACI溶栓治疗患者就医延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独居、居住地农村、无心房颤动史、非120急救转运、NIHSS评分≤4分是ACI溶栓治疗患者就医延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ACI溶栓治疗患者易出现就医延迟,与年龄、居住方式、居住地、心房颤动史、转运方式、NIHSS评分有关,针对上述各项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防护对策,有助于预防就医延迟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与非END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面积、NIHSS评分、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有22例,非END有78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发病至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面积、NIHSS评分及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NIHSS评分、梗死面积、TOAST分型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NIHSS评分、梗死面积、TOAST分型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降低END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小时、2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小时内溶栓组与4小时至6小时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溶栓治疗,并进行特殊的护理(心理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溶栓治疗的配合、康复训练等).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自动出院1例,并发脑出血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积极配合医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情况分为再闭塞组(26例)与稳定再通组(86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