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 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 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0~2分为预后良好, 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段)10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 Ⅱ级栓塞4例, 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术后死亡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 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 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 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 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相对少见, 年发病率为(1.0~1.5)/10万, 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急性期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再破裂出血的风险高且常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 若未得到及时救治, 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受压、脑梗死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不良后果[2,3]。对于这种急性期后循环动脉瘤, 常规治疗手段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应用极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近期应用Pipeline治疗1例处于急性破裂期且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以分享该疾病的一种超适应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2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 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4个, 后循环动脉瘤13个。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包括Pipeline 16枚, Tubridge 9枚, Surpass 3枚), 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100%。2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OKM分级:A级3个(11.1%), B级15个(55.6%), C级5个(18.5%), D级4个(14.8%)。27例患者中, 5例(1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其中缺血性事件3例(11.1%), 出血性事件2例(7.4%), 致残2例(7.4%), 死亡1例(3.7%)。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Q1, Q3)]为8(7, 19)个月, 其中18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D...  相似文献   

5.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缺血等症状。血管内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瘤近端椎动脉闭塞术、血管内孤立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单纯支架植入术、血流转向装置植入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等。应根据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进行脑血管DSA随访,并根据DSA结果决定是否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与心源性栓塞(CE)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自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和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治疗的104例ABAO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TOAST病因学分型为LAA型或CE型, 比较LAA型与CE型患者间一般资料、手术信息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 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LAA型组51例(49.0%), CE型组53例(51.0%);96例(92.3%)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 35例(33.7%)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与CE型组患者相比, LAA型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史比例更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基底动脉中下段闭塞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成形术比例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患者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90 d预后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采用Surpass Streamline FD治疗的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共14个动脉瘤, 其中位于颈内动脉13个, 椎动脉V4段1个。术后即刻及随访时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 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 14个动脉瘤共置入11枚Surpass Streamline FD, 全部置入成功。其中6例患者单纯置入Surpass Streamline FD, 5例为Surpass Streamline FD+补救性辅助应用支架或球囊扩张。1例辅助应用球囊扩张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 出院时mRS为3分。术后即刻DSA显示OKM分级为A级1个, B级8个, C级5个。1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M(Q1, Q3)]为6.0(5.8, 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0岁及以上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患者的手术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老年MIA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颅内2个动脉瘤的患者95例, 3个14例, 4个1例, 5个1例;责任动脉瘤111个, 非责任动脉瘤130个。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 101例患者行一期单侧翼点入路, 7例行一期冠状入路, 3例行翼点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夹闭动脉瘤。术后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夹闭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111例患者的241个动脉瘤中, 完全夹闭216个包括责任动脉瘤111个, 非责任动脉瘤105个;其余25个非责任动脉瘤中自体筋膜包裹后生物胶固定2个, 包裹后夹闭2个, 术前血管内栓塞2个, 未做特殊处理19个。22例(19.8%)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其中2例(1.8%)重度残疾, 3例(2.7%)植物生存状态, 3例(2.7%)死亡。53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 随访时间[M(Q1, Q3)]为8(3, 15)个月, 末次随访显示, 动脉瘤均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 33个破裂, 另29个未破裂;45个采用单覆膜支架置入术, 2个采用双覆膜支架置入术, 12个采用单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 另3个采用双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 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62例患者的62个动脉瘤均一次成功置入覆膜支架。6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 53个(85%)动脉瘤完全闭塞, 另9个(15%)出现内漏, 其中7个表现为轻度动脉瘤瘤腔内显影并滞留。62例患者中, 术后3例(4.8%)出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 其中1例出现支架移位, 1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另1例因术中血管穿孔致颅内出血死亡;6例(9.7%)发生眼动脉闭塞, 但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6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0±4.7...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VBD主要与酶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 以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压迫症状、脑积水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VBD治疗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 VBD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本文围绕近年来VBD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椎动脉V3段的危险变异类型和发生率, 探讨不同类型椎动脉V3段患者的内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固定融合手术重建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5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于不合并椎动脉解剖变异的患者, 采取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对于椎动脉骨外段变异患者, 术中尽可能采取枕骨螺钉替代寰椎侧块螺钉;对于高跨椎动脉(骨内段变异)患者, 采用枢椎椎板螺钉或者峡部螺钉代替椎弓根螺钉。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行颈椎X线平片和头颈部CT检查评估内固定器械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后循环缺血梗死。结果 56例患者中, 不合并椎动脉变异患者18例(32.1%);椎动脉骨外段变异20例(35.7%), 包括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16例, 椎动脉开窗和硬膜外起源小脑后下动脉各2例;高跨椎动脉28例(50.0%)。其中, 骨外段变异合并高跨椎动脉变异10例(17.9%)。56例患者在置入枢椎螺钉时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情况。1例椎动脉开窗患者术中显露寰椎侧块和寰枢椎关节时, 开窗椎动脉下干损伤大出血,...  相似文献   

12.
体液中的微小RNA(miRNA)采集方便, 创伤性小, 具有作为颅内动脉瘤(IA)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适合于IA的早期筛查与破裂预测。稳定存在于血清、血浆等体液中的miRNA(即循环miRNA)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 在IA发生与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循环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IA早期诊断、破裂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龄(≥80岁)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行血管内治疗的68例高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 并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结果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 选择向前进行逐步回归, 获得影响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确定预后的临界值及其预测效能。结果 68例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均顺利完成。53例(77.9%)患者血管成功再通, 术后41例(60.3%)发生肺部感染、4例(5.9%)血栓逃逸、17例(25.0%)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19例(27.9%)死亡。预后良好组29例(42.6%), 预后不良组39例(57.4%);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心房颤动、术前美国国...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 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 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年复初始, 岁月常如新。挥手告别2022年,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首先, 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刊的编委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精神医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以传统的生物医学、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另一方面, 以心理-社会医学为核心, 聚焦群体的公共精神卫生研究, 为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精神科临床医生应与基础科学家、公共卫生工作者通力合作, 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 全面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本期刊登的多篇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综述和专论等, 都为这一主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纳入自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并采用FD治疗的60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并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术中不良事件、术后早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及覆盖分支动脉闭塞情况等。结果 60例患者共植入61枚FD(Pipeline Flex 47枚、Tubridge 10枚、Surpass Streamline 4枚),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5/60), 其中支架不完全贴壁3例、术中出血1例、支架未覆盖动脉瘤瘤颈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 其中出血性并发症3例、缺血性并发症1例。54例患者完成DSA随访[随访时长为(22.7±16.8)个月], 动脉瘤完全治愈率为83.3%(45/54)。术后6个月首次DSA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4%(4/54), 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年进展为载瘤动脉闭塞。54例患者术中FD共覆盖78条分支动脉, 末次DSA随访时仅观察到1条(1.3%)分支动脉闭塞, 但未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ICAD-AIVAO)伴与不伴基底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并于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ICAD-AIVAO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的AIVAO均由动脉粥样硬化原位血栓形成(ISAT)所致, 根据是否伴有动脉到动脉栓塞累及基底动脉, 将患者分为ISAT组和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 男性占90.4%(47/52), 进展型起病占57.7%(30/52)。与ISAT组(32例)比较, 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20例)术前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pc-ASPECTS)和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低, 脑桥中脑指数高, 中脑梗死、脑干梗死者的占比均更高(均P<0.05)。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机械取栓次数较ISAT组多[M(Q1, Q3)分别为2(1, 2)次、1(0, 2)次, P=...  相似文献   

19.
Chiari畸形(CM)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疾病之一, 以Ⅰ型(CM-Ⅰ)最常见, 可发生于儿童或者成人。儿童CM-Ⅰ发病机制复杂, 手术方式多样且存在一定争议。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参考国际相关专家共识及新近文献并结合当前国内医疗发展实际情况, 讨论并撰写了该共识, 旨在为我国CM-Ⅰ患儿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TF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共85例(100个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前循环系统74个, 后循环系统26个;单纯置入TFD的动脉瘤62个, TFD联合弹簧圈置入的38个, 共置入92枚TFD。观察术后即刻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00个颅内动脉瘤中, 术后即刻评估, Raymond-Roy分级Ⅰ级栓塞(完全栓塞)12个(12.0%), Ⅱ级栓塞(近全栓塞)13个(13.0%), Ⅲ级栓塞(部分栓塞)75个(75.0%)。8枚(7例患者)TFD置入过程中出现了与操作相关的问题, 其中5枚支架贴壁不良, 经球囊扩张后4枚支架贴壁良好, 1枚贴壁不良;1枚支架打开不良;1枚支架尾端陷入瘤腔;1枚支架回收时脱落。围手术期3例(3.5%)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 其中2例(2.4%)死亡, 均为后循环系统动脉瘤患者。82例(98.8%, 82/83)获得了(19.1±3.0)个月(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