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和社会。约1/3的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只有一部分适合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可考虑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是许多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最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有30 a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儿童、青年、成年难治性癫痫中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花费问题,以及该疗法的一些仍需探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方向,可有效的减少及减轻药物控制不理想或不适合切除性手术及术后控制不理想的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目前应用及研究比较广泛的神经调控技术有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刺激及闭环刺激,三者均可有效控制一部分难治性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作者医院住院的275例MG患者的低频RNS检查资料。结果 275例患者中RNS检查结果异常216例,异常率为78.55%。其中Ⅰ型RNS异常率最低(48.91%),且与其他临床分型异常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腋神经RNS异常率最高(58.68%),面神经次之(56.18%),尺神经最低(18.88%)。在眼轮匝肌和三角肌进行记录时所测得的RNS异常率高于在小指展肌所测(P<0.01)。结论 MG患者RNS异常率与临床分型及检测部位有关。Ⅰ型患者RNS异常率低于其余各分型,于近端肌肉记录时所测的RNS异常率明显高于在远端肌肉所测。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绝大多数(约70%)可通过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即难治性癫痫。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进行治疗,但临床上仍有诸多难治性癫痫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可选择神经刺激术进行治疗。神经刺激术的种类较多,具有相对靶向性、可调节性及持续性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疼痛、运动障碍、震颤、癫痫等多种疾病。本文对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特点,及其在AL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5-2009-04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确诊或拟诊的ALS患者101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非ALS肌肉萎缩患者40例为对照。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肌电图和RNS检查。比较ALS患者和非ALS肌萎缩患者RNS阳性率的差异。比较ALS患者不同神经RNS阳性率及递减幅度差异,并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尺神经波幅、临床疾病分级对RNS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ALS患者和非ALS肌萎缩无力患者RNS检查低频递减阳性率分别为53.5%和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未出现高频递增患者。(2)所检测神经低频递减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腋神经(30.6%)副神经(25%)桡神经(15.5%)尺神经(7.8%)面神经(1.0%)胫神经(0%)。(3)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疾病分级无关(均P0.05),肢体起病者较球部起病者RNS低频递减阳性率高(P0.05)。结论 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率较非ALS肌无力萎缩患者高,RNS检测有助于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疾病分级均无关。  相似文献   

6.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主要累及骨骼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并由相应抗体(AChRab)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NMJ)冲动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肌无力。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单纤维  相似文献   

7.
神经电刺激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nerve stimulation,VNS)在许多国家被认可成为治疗癫痫的一种辅助手段。VNS应用比较早,治疗癫痫效果也比较肯定,严重并发症少,但比较容易难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癫痫虽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已应用于刺激小脑、尾状核、丘脑的中央中核和前核、丘脑底核以及海马和皮质局限性病灶,初步结果令人鼓舞,只是尚缺乏最终结论。脑内电极植入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各占患者总数5%左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神经电生理学领域,但治疗效果还不十分肯定。将来癫痫治疗研究方向主要是发现丘脑外的刺激核团、刺激后潜在作用以及预测刺激后脑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8.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通过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间断性慢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神经调节技术,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癫痫、抑郁症和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是一种基于传统VNS及迷走神经解剖特点发展而来的新型无创性神经调节疗法, 具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认知相关脑皮质及神经核团功能、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神经递质传递等, 改善认知状态, 在认知相关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围绕taVNS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科切除性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但仍有不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切除性手术。而深部脑刺激术因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正被逐步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本文就脑深部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机制、治疗靶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外科切除性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但仍有不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切除性手术.而深部脑刺激术因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正被逐步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本文就脑深部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机制、治疗靶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 RNS)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在精神障碍群体中已有初步应用。本文就tRNS的作用机制、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广大精神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对tRNS的认识,促进tRNS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置入长程脑电图监测(intracranial EEG,iEEG)进行致痫区定位,二次手术前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入路,术中结合颅内电极描记切除癫痫灶,尽可能减少功能区损伤。结果手术后致痫灶切除效果:Engel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1例。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的应用可使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更精确,侵袭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神经影像学表现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9例接受SEEG电极植入的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术前神经影像学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MRI阳性组与MRI阴性组、PET-CT阳性组与PET-CT阴性组以及PET-CT与MRI结果一致组(一致组)、PET-CT与MRI结果不一致组(不一致组)。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 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MRI阳性组与MRI阴性组间、一致组与不一致组间术后随访12个月时改良Engel分级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MRI阳性患者的疗效优于阴性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27.00、34.08), PET-CT与MRI结果一致患者的疗效优于不一致患者(平均秩次分别为23.32、31.19)。MRI阳性组中不同信号异常区域间术后随访12个月时改良Engel分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癫痫发作,经过一定阶段的正规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发病率占癫痫的30%左右,大部分难治性癫痫要借助于手术治疗,这就为癫痫的病理学研究提供了研究资料。近年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也为癫痫的病理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与难治性癫痫密切相关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主要有以下2大类:一类为皮层发育不良、一类为肿瘤。本文综述国际上近期的相关文献,结合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对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安全性较高,为无手术适应证或无法手术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选择,其中,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抑制皮质兴奋性,恢复脑功能网络平衡,减少痫样放电和癫痫发作频率。但是由于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原理及其治疗癫痫的潜在机制,以及近3年在癫痫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的潜力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电生理技术为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神经导航技术、手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其他新技术例如软膜下多重横切术、迷走神经直接或间接刺激术也有效应用于临床。通过研究经典神经外科切除手术与采用新技术在治疗上的差异,分析了目前难治性癫痫手术的治疗结果,证实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确诊为重症肥无力(MG)患者腹神经和副神经低频(3Hz、5Hz)重复电刺激(RNS)结果表明,在不同频率刺激下,所有患者腋神经的平均衰减幅度均大于副神经的平均衰减幅度,50例患者腋神经RNS均为阳性,而副神经RNS阳性者仅33例,说明应用RNS检查诊断MG时,腋神经的敏感性高于副神经。此外,对两种检查方法及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取胎龄为6~12周的人类胚胎进行培养而获得足量的神经干细胞,对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致痫灶切除的同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术后定期随访,1例未见癫痫再次发作,无须抗癫痫治疗;另1例偶有癫痫发作,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控制。2例患者均已能正常生活,未见明显副作用,影像学及脑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关临床病例选择、手术方式、疗效评价等有待于增加病例数以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癫痫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现有的研究多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本文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24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空泡化,可见嗜神经细胞现象,免疫电镜及免疫组化显示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者,证实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病理改变明显,且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皮层电极埋藏对累及运动功能区病灶切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毗邻和侵犯中央区的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病灶累及中央区的病例资料(5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例为颅内转移瘤),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第一次手术埋藏皮层电极覆盖病灶,术外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躯体运动区,绘制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图,第二次手术依据皮层电刺激结果行病灶切除.结果 6例患者第一次术后,均成功实施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依据关系图第二次手术3例患者(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l例颅内转移瘤)行病灶全切,3例患者(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部分病灶切除.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神经导航定位病灶指导埋藏皮层电极,术外行皮层电刺激定位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绘制功能区与病灶关系图指导第二次手术切除病灶,是在保护患者运动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累及中央区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