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 通过术前CT血管造影(CTA)评估的脑静脉引流情况与首通效应(FPE)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并完成术前CTA检查。使用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VES)对基线CTA中脑静脉引流进行评估, 根据首次机械取栓后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将患者分为FPE组和非FPE组,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以明确COVES评分和FPE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OVES评分对FPE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 其中FPE组患者52例, 非FPE组患者91例。与非FPE组患者比较, FPE组患者的COVES评分较高、脑静脉引流良好(COVES评分≥3分)患者的比例较高、核心梗死体积较小、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后血栓大小及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取栓的98例AIS患者进入研究,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和单纯取栓组,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血栓特征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线评分、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类型、TOAST病因学分型、时间节点、机械取栓次数、取栓技术、血管成功再通情况、90 d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取栓组患者血栓比较, 桥接治疗组患者的血栓面积明显减小[37(22, 78) mm2vs. 27(14, 62) mm2 ], 血栓中的主要病理成分面积明显减小[红细胞:16.1(9.0, 37.4) mm2vs. 11.8(6.1, 22.1) mm2, 纤维蛋白/血小板:19.5(9.5, 26.4)) mm2vs. 10.7(5.0, 22.8) mm2, 白细胞:4.0(2.2, 8.0) mm2vs. 2.4(1.4, 5.7) mm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 构建预测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8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 根据是否发生无效再通将患者分成无效再通组和有效再通组[无效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DSA显示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 但术后90 d患者功能转归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比较无效再通组和有效再通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列线图模型, 采用C指数评估模型的区分度, 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88例患者中发生无效再通92例。与有效再通组比较, 无效再通组患者的年龄较大, 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 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 高血压病史、侧支循环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 脑卒中和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闭塞部位的分布不同, 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T)后3个月预后和血浆Elabela水平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采用EVT治疗的94例LVO-AIS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labela水平, 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浆Elabela水平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Elabela水平对LVO-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不良组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有脑卒中史、糖尿病者占比较低, 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72 h的血浆Elabela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脑卒中史(OR=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例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疗效。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为妊娠早期、1例为产褥期。3例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其中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眼段闭塞1例, 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闭塞1例。发病机制为心源性栓塞, 栓塞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房颤1例。取栓方式:导管抽吸取栓1例、支架取栓2例。经治疗后3例患者的血管均实现良好再通, 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 预后不良1例(mRS评分4分);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妊娠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个体化评估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收集AIS-L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价值。结果 320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发生率为24.06%(77/320)。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心源性栓塞型、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基线血糖、基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应用桥接治疗48例(桥接组),直接取栓术治疗72例(取栓组)。结果 桥接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出院时,桥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术后90 d,桥接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桥接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可加快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首选取栓策略对栓塞性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行血管内治疗的44例栓塞性AVBAO患者, 根据首选取栓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支架取栓组(27例)和抽吸取栓组(17例), 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特征、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发病至穿刺时间、靶血管闭塞部位、术中使用补救措施者所占比例、靶血管成功再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抽吸取栓组比较, 支架取栓组患者中间导管使用率较低, 取栓次数较多, 靶血管首次取栓再通率较低, 穿刺至再通时间较长, 新发栓塞的发生率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管破裂、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栓塞性AVBAO患者, 首选抽吸取栓可取得与支架取栓相近的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良好率, 同时具有再通时间短、新发栓塞并发症少、首次取栓再通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 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中脑白质疏松(LA)的严重程度是否与机械取栓(MT)治疗预后相关。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IVT)桥接MT或单纯接受MT治疗的AIS-LVO患者75例。根据Fazekas评分量表将LA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至轻度组(0~2分,n=44)和中至重度组(3~6分,n=31),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及MT术后结局;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术后90 d预后进行评分,将90 d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n=32)及预后不良组(3~6分,n=43),根据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A是否与MT术后90d预后相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至轻度LA组相比,中至重度LA组的年龄更大(73.77±8.25 vs 63.00±10.50岁),女性比例更高(58.1%vs 22.7%),心房颤动比例更高(61.3%vs 36.4%),高脂血症比例更低(9.7%vs 29.5%),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更高(38.7%vs 13.6%),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临床特点及其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70例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均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根据血管闭塞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138例)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2例), 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相关参数及临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组患者中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81.3%vs. 61.6%, 78.1%vs. 47.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3.78(1.93, 10.86)vs. 2.77(1.77, 4.72), (20.50±8.96)分vs. (14.83±4.67)分], 心房颤动史比例明显低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组(21.9%vs. 58.0%), 发病至血管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至血管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IADE)亦称扩张性脑动脉病, 表现为一支或者多支颅内动脉长度和直径增加, 受累的动脉明显扩张延长, 甚至蜿蜒迂曲。IAD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颅内动脉的直径及弯曲度。IADE可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积水、出血性卒中等。文中就IADE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现有的PSD风险预测模型多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志物及中医证候因素建立, 本文现围绕模型的建立过程、预测性能、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体液中的微小RNA(miRNA)采集方便, 创伤性小, 具有作为颅内动脉瘤(IA)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适合于IA的早期筛查与破裂预测。稳定存在于血清、血浆等体液中的miRNA(即循环miRNA)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 在IA发生与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循环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IA早期诊断、破裂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S)和栓塞性(embolic)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2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118例急性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CAS组27例(22.9%),Embolic组91例(77.1%)。结果 与Embolic组比较,ICAS组更高的后循环闭塞比例(37.0%vs 14.3%,P=0.009)、更高的球囊扩张(66.7%vs 7.7%,P<0.001)及支架置入比例(59.3%vs 6.6%,P<0.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10.00(80.00~130.00)min vs 85.00(55.00~120.00)min,P=0.021)],年龄更小[(63.67±11.48)岁vs(68.25±10.13)岁,P=0.047],合并冠心病比例(14.8%vs 41.8%,P=0.010)、心房颤动比例(7.4%vs 52.7%,P<0.001)及术后出血发生率(3.7%vs 23.1%,P=0.023)明显降低,2组血管成功再通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LVO)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发病时间在4.5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至直接取栓组(29例)和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桥接治疗组,30例).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血管开通、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然而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过氧化物酶,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极大潜力。本研究围绕MPO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中更好地诊治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广东地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的现况。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60家医院的175名护士自2022年6月至7月提交的175份有效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设施配备及人员配置、风险筛查、方案制定、实施、质量控制)、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掌握、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随访现状及护士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等。结果 (1)在肠内营养设施配备和人员配置方面, 使用肠内输注泵和加温输注器的比例只有76%和36%, 且具备多学科团队配置的比例只有3%;在风险筛查方面, 能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风险筛查的占比仅63%;在方案制定方面, 无肠内营养流程的比例达44%;在实施方面, ≤48 h开始肠内营养、使用胃肠功能评估表进行胃肠功能评估的执行率<50%;在质量控制方面, 科室有肠内营养护理敏感指标的比例<50%。(2)14个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的风险管理问题中正确率高于70%的仅3个。(3)78%的护士表明患者曾出现过肠内营养并发症, 77%的护士表明患者/家属咨询过肠内营养相关问题;81%的护士想参加肠内营养相关的培训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纳入自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并采用FD治疗的60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并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术中不良事件、术后早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及覆盖分支动脉闭塞情况等。结果 60例患者共植入61枚FD(Pipeline Flex 47枚、Tubridge 10枚、Surpass Streamline 4枚),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5/60), 其中支架不完全贴壁3例、术中出血1例、支架未覆盖动脉瘤瘤颈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 其中出血性并发症3例、缺血性并发症1例。54例患者完成DSA随访[随访时长为(22.7±16.8)个月], 动脉瘤完全治愈率为83.3%(45/54)。术后6个月首次DSA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4%(4/54), 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年进展为载瘤动脉闭塞。54例患者术中FD共覆盖78条分支动脉, 末次DSA随访时仅观察到1条(1.3%)分支动脉闭塞, 但未引...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神经系统第一大退行性疾病, 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可以逆转AD病情进展的药物。本研究从AD的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Tau蛋白学说两大发病机制出发, 系统性综述已进入临床研究的抗Aβ、Tau蛋白的AD新药, 阐述其临床试验发现及其作用机制, 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以期为AD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